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孙杰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2012年被聘为第九届国家督学;2013年被聘为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入选广西 “八桂学者”。
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人类学、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与文化融合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著作8部。曾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为师者,以自我砥砺为基,以塑造学子为本,以传承文明为神。” 这是孙杰远教授独特的体悟与解读。20多年来,教书育人的使命已完全融入他的生命当中。
教师是最值得珍惜的职业
1991年7月,孙杰远硕士毕业,1995年4月,他从甘肃来到广西师范大学,开启新的教师旅程,先后担任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2001年9月至2010年1月,先后调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等职,2010年1月起担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与众多头衔相比,他喜欢学生们叫他“孙老师”。
对孙杰远来说,影响他职业选择的人主要有两位:一位是小学语文老师,一位是当中学化学老师的父亲。两位优秀教师在他心中留下崇高形象,激励他把教育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在学院里,他精心设计个人和集体的创新教育活动,个人设立独特的写作沙龙,引导教育科学学院启动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深度阅读赠阅计划”。2009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生许闯说:“‘深度阅读’活动让我受益很多,给了我们与大师对话的机会,给了我们充实专业知识的机会,给了同学间深度交流的机会。”
“学术对话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孙杰远说,由此,他面向教师和学生创设“影响力教育论坛”,将学生、教师送到学术前沿。2010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生鲍钰清说:“与前沿接轨、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孙杰远说:“教师是最值得珍惜的职业。教师通过个人的智慧、热情、修养影响年轻一代、影响社会。做老师最大的快乐和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付出让学生成长起来。世界上没有比培养人更复杂的事情,但是也没有比让人和社会得到进步更快乐的事情。”
服务社会是教师和学者必须坚守的情怀
孙杰远始终坚持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广西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政策、策略研究及实践,出任广西高考改革专家组组长、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首席专家,组织设计实施广西教育局长培训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培训模式,编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创见性和开拓性的教师教育教材,如主编丛书“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教育统计学”等,为区域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诸多项目的首席专家,孙杰远获得学员爱戴。“名师工程”班的学员在培训记录中写道:“孙教授旁征博引,学养深厚。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与案例脱口而出,教师教育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博览自然、经典、社会而生教育智慧
阅读自然、社会、经典,体悟规律、审美与法则是孙杰远倡导和坚守的人生与学术追求。孙杰远说:“为师者当博览群书,文理互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博返约。”
早在大学本科学习时期,孙杰远就对田野考察产生浓厚兴趣,曾只身一人远行甘南藏区,观察藏族民众的文化与教育现状。
从教多年,每一年假期,孙杰远都组织学生到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指导学生查资料、做方案,让每一个学生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发挥智慧、获得锻炼。
从教20余载,孙杰远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 “联想+反思”教学模式。一位学生感慨道:“在孙老师的课堂里,教学已经内化为他生活和人格的一部分,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会默默地感染你。”
学生的成长成功是为师从教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的素质是什么?什么是素质?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清醒、自律、真诚、善良与上进!”这是孙杰远发给学生的短信。
“我的手机里经常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这样的箴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孙杰远的学生温雪动情地说。
2007年9月,广西师大教科院开始在育才、雁山两个校区办学。当孙杰远在雁山校区上完课后,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和研究生一起聊学习、聊读书、聊生活。
“有时,孙老师就像是我们的父亲!他给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关心和爱护。”一位女研究生充满感激地说。
孙杰远还一直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曾经说,一个教师要经历几个阶段:初任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骨干教师阶段—优秀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通常情况下,从合格教师走向骨干教师,应该是在5—8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孙杰远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毫不吝惜地拿出来与年轻教师共享。
“孙老师给我们一种归属感,他给年轻人搭建平台,给你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和动力。”在广西师大工作的一位年轻教师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孙杰远将积极、乐观、宽容、真诚、向上的品质植根于学生和青年学者身上,再由他们传递给其他人,他便从更大群体的成功快乐中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一生,教育就是孙杰远教授的魂。
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人类学、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与文化融合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著作8部。曾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为师者,以自我砥砺为基,以塑造学子为本,以传承文明为神。” 这是孙杰远教授独特的体悟与解读。20多年来,教书育人的使命已完全融入他的生命当中。
教师是最值得珍惜的职业
1991年7月,孙杰远硕士毕业,1995年4月,他从甘肃来到广西师范大学,开启新的教师旅程,先后担任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2001年9月至2010年1月,先后调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等职,2010年1月起担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与众多头衔相比,他喜欢学生们叫他“孙老师”。
对孙杰远来说,影响他职业选择的人主要有两位:一位是小学语文老师,一位是当中学化学老师的父亲。两位优秀教师在他心中留下崇高形象,激励他把教育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在学院里,他精心设计个人和集体的创新教育活动,个人设立独特的写作沙龙,引导教育科学学院启动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深度阅读赠阅计划”。2009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生许闯说:“‘深度阅读’活动让我受益很多,给了我们与大师对话的机会,给了我们充实专业知识的机会,给了同学间深度交流的机会。”
“学术对话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孙杰远说,由此,他面向教师和学生创设“影响力教育论坛”,将学生、教师送到学术前沿。2010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生鲍钰清说:“与前沿接轨、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孙杰远说:“教师是最值得珍惜的职业。教师通过个人的智慧、热情、修养影响年轻一代、影响社会。做老师最大的快乐和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付出让学生成长起来。世界上没有比培养人更复杂的事情,但是也没有比让人和社会得到进步更快乐的事情。”
服务社会是教师和学者必须坚守的情怀
孙杰远始终坚持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广西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政策、策略研究及实践,出任广西高考改革专家组组长、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首席专家,组织设计实施广西教育局长培训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培训模式,编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创见性和开拓性的教师教育教材,如主编丛书“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教育统计学”等,为区域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诸多项目的首席专家,孙杰远获得学员爱戴。“名师工程”班的学员在培训记录中写道:“孙教授旁征博引,学养深厚。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与案例脱口而出,教师教育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博览自然、经典、社会而生教育智慧
阅读自然、社会、经典,体悟规律、审美与法则是孙杰远倡导和坚守的人生与学术追求。孙杰远说:“为师者当博览群书,文理互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博返约。”
早在大学本科学习时期,孙杰远就对田野考察产生浓厚兴趣,曾只身一人远行甘南藏区,观察藏族民众的文化与教育现状。
从教多年,每一年假期,孙杰远都组织学生到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指导学生查资料、做方案,让每一个学生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发挥智慧、获得锻炼。
从教20余载,孙杰远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 “联想+反思”教学模式。一位学生感慨道:“在孙老师的课堂里,教学已经内化为他生活和人格的一部分,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会默默地感染你。”
学生的成长成功是为师从教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的素质是什么?什么是素质?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清醒、自律、真诚、善良与上进!”这是孙杰远发给学生的短信。
“我的手机里经常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这样的箴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孙杰远的学生温雪动情地说。
2007年9月,广西师大教科院开始在育才、雁山两个校区办学。当孙杰远在雁山校区上完课后,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和研究生一起聊学习、聊读书、聊生活。
“有时,孙老师就像是我们的父亲!他给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关心和爱护。”一位女研究生充满感激地说。
孙杰远还一直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曾经说,一个教师要经历几个阶段:初任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骨干教师阶段—优秀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通常情况下,从合格教师走向骨干教师,应该是在5—8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孙杰远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毫不吝惜地拿出来与年轻教师共享。
“孙老师给我们一种归属感,他给年轻人搭建平台,给你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和动力。”在广西师大工作的一位年轻教师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孙杰远将积极、乐观、宽容、真诚、向上的品质植根于学生和青年学者身上,再由他们传递给其他人,他便从更大群体的成功快乐中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一生,教育就是孙杰远教授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