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 数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关注和选择那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改下新教材的使用者,要在充分把握好教材的前提下,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让孩子会学,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 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 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才能实现这个重心的转变。在教学中我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做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首先做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我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数学游戏, 讲一些数学故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 我在教学口算题时, 常组织一些口算比赛的活动; 教学计算题时, 常组织一些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等活动, 评出“神算能手” 和“马虎大王” 等; 教学应用题部分时, 我常组织一些“你来问请谁答” 的游戏, 就是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 再由这名学生找另一个学生来解答。这些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也应联系生活, 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例如: 教学10 以内数的认识时, 我让同学们数一数身边的物体, 学生能很快找到许多, 如: 手指, 铅笔, 教室中每排桌子的数量等。在教学低年级“统计” 一课时, 我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喜爱的小动物, 或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并且轻松地学到了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高年级课时也一样, 凡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有关系的, 能利用的就利用,需测量的就测量, 需计算的就计算, 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 多鼓励, 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 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 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理解、掌握的速度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特别注意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在参与指导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注意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 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到见解, 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都给予充分肯定,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交流情境, 合作研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研讨, 即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 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共同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例如: 在教学有关实际测量的问题时, 可由几个同学合作完成; 在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等问题时, 一般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 从本质上讲,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没有问题, 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学中,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 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生成问题,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五、教师适时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除了特殊原因外, 都有相当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 不仅如此,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在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信心和自学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我现在所教的五年级是从一年级就教上来的, 从他们一年级的时候, 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到三年级的时候开始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初步认识的问题时, 我一般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再由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领会, 去思考。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再全班交流, 学生不懂的问题可问老师, 也可以和同学研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能自己弄明白的, 尽可能给他时间, 让他自己弄明白;鼓励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 帮助解决不了困难的同学; 难度较大的, 我再做重点讲解。
  通过不断的努力, 现在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这是学生自己的收获, 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科学有效的反思,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摘 要]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教授学生语篇知识,增强衔接意识,指导学生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論应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 键 词] 英语写作;衔接与连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40-02  一、引言  写作是学生经过大量语言输入后,在吸收语言知识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思维活动。非英语专业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文难在哪里?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堂?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 作文教学 语文课堂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实际运用,是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