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低段学生的教学而言,教师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行为控制力差,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经常需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这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教学的整体成效并不高。教师要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常规习惯,将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相融合,在常规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低段;音乐;学习常规;培养
低段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这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力启蒙的时期,也是慢慢引发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与兴趣的教学过程。对于低段学生的教学而言,教师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行为控制力差,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经常需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这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教学的整体成效并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注意力更为集中,并且更好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完成相应的习练。这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并且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常规习惯
学习常规的培养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得当,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于自己的说教意味很强,容易抹杀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常规培养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引导模式很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游戏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学生了解音乐课堂上应当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教师的各种要求要如何完成。教师可以设计那些能够多人、最好是可以全班参与的游戏类型。学生在一同融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音乐课学习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良好整体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指出学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尤其是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慢慢纠正这些问题,养成更好的学习常规习惯。
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个音乐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作赶鸭子的老爷爷,学生们扮演小鸭子,小鸭子跟着赶鸭子老爷爷去散步。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或者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时,教师便以“老爷爷”的语气,通过“哪只小鸭子没有跟上啊?”“爷爷可不喜欢不乖的小鸭子哟?”等游戏中的台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听音乐做动作时,就可以养成做动作时保持安静,跟上节拍等学习常规了。这是一个非常灵活且效用十分明显的教学过程,游戏的形式学生不仅融入程度高,大家在游戏中也能迅速获知教师的指导和意思,会意识到应当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对于不良的行为模式也会积极加以改善。从兴趣着手来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这是最适宜小学低段学生的行为指导模式,会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将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相融合
常规教育最好是有相应的教学培养依托,教师单纯地对学生提要求,或者是以口头形式进行常规习惯的讲述,学生很难产生了解兴趣,对于这些内容也无法形成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比如,还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来融入对于低段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借助有意思的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一点点融入对于学生的常规教育。尤其是可以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对于学生有所指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积极改正。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会十分明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直接,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
有很多适宜小学低段学生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且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和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比如,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比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展现“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入静听的学习常规培养。活动的过程学生通常都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将很多常规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活动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及时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三、在常规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针对低段学生的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或者游戏的引入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些都要相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常规习惯普遍较差,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将这个范畴作为一个教学重心;如果有的班级内学生对于学习习惯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则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趣味化和创新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对于学习习惯教学有更大的接纳程度。此外,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生要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习惯教学才会更充分地被学生理解吸收,进而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良好达成。
体现学生教学主体性可以从各个方面展开,比如,在《青蛙音乐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来做这场“音乐会”的主持,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做主持人,做指挥。同时,教师需要给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和道具。而在活动中,小主持们可能会遇到下面的同学不听指挥,器乐伴奏不合拍,场面混乱等问题,而作为活动的主人翁,学生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调动大家积极配合,思考完后付诸实施,解决问题,最终圆满完成音乐会。这样的活动过程是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锻炼,学生在作为主持人来组织音乐会时,会直观感受到维持良好的整体秩序的重要性,并且会慢慢找寻出一些调动大家积极配合的方式,而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将良好课堂学习常规灌输给学生的引导过程。
【参考文献】
[1]臧玉.如何让生活回归音乐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5)
[2]孙艳伟.探析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3]任沁.在教学实践中“美化”小学音乐课堂[J].成功(教育).2013(05)
[4]郁媛.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5]李旭.绽放音乐课堂魅力——谈参加河南省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体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
【关键词】 小学;低段;音乐;学习常规;培养
低段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这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力启蒙的时期,也是慢慢引发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与兴趣的教学过程。对于低段学生的教学而言,教师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行为控制力差,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经常需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这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教学的整体成效并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注意力更为集中,并且更好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完成相应的习练。这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并且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常规习惯
学习常规的培养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得当,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于自己的说教意味很强,容易抹杀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常规培养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引导模式很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游戏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学生了解音乐课堂上应当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教师的各种要求要如何完成。教师可以设计那些能够多人、最好是可以全班参与的游戏类型。学生在一同融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音乐课学习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良好整体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指出学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尤其是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慢慢纠正这些问题,养成更好的学习常规习惯。
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个音乐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作赶鸭子的老爷爷,学生们扮演小鸭子,小鸭子跟着赶鸭子老爷爷去散步。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或者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时,教师便以“老爷爷”的语气,通过“哪只小鸭子没有跟上啊?”“爷爷可不喜欢不乖的小鸭子哟?”等游戏中的台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听音乐做动作时,就可以养成做动作时保持安静,跟上节拍等学习常规了。这是一个非常灵活且效用十分明显的教学过程,游戏的形式学生不仅融入程度高,大家在游戏中也能迅速获知教师的指导和意思,会意识到应当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对于不良的行为模式也会积极加以改善。从兴趣着手来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这是最适宜小学低段学生的行为指导模式,会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将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相融合
常规教育最好是有相应的教学培养依托,教师单纯地对学生提要求,或者是以口头形式进行常规习惯的讲述,学生很难产生了解兴趣,对于这些内容也无法形成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比如,还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来融入对于低段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借助有意思的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一点点融入对于学生的常规教育。尤其是可以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对于学生有所指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积极改正。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会十分明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直接,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
有很多适宜小学低段学生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且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和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比如,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比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展现“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入静听的学习常规培养。活动的过程学生通常都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将很多常规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活动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及时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三、在常规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针对低段学生的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或者游戏的引入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些都要相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常规习惯普遍较差,教师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将这个范畴作为一个教学重心;如果有的班级内学生对于学习习惯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则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趣味化和创新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对于学习习惯教学有更大的接纳程度。此外,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生要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习惯教学才会更充分地被学生理解吸收,进而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良好达成。
体现学生教学主体性可以从各个方面展开,比如,在《青蛙音乐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来做这场“音乐会”的主持,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做主持人,做指挥。同时,教师需要给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和道具。而在活动中,小主持们可能会遇到下面的同学不听指挥,器乐伴奏不合拍,场面混乱等问题,而作为活动的主人翁,学生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调动大家积极配合,思考完后付诸实施,解决问题,最终圆满完成音乐会。这样的活动过程是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锻炼,学生在作为主持人来组织音乐会时,会直观感受到维持良好的整体秩序的重要性,并且会慢慢找寻出一些调动大家积极配合的方式,而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将良好课堂学习常规灌输给学生的引导过程。
【参考文献】
[1]臧玉.如何让生活回归音乐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5)
[2]孙艳伟.探析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3]任沁.在教学实践中“美化”小学音乐课堂[J].成功(教育).2013(05)
[4]郁媛.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5]李旭.绽放音乐课堂魅力——谈参加河南省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体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