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要读“二流”的书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有限,我们只挑最好的书读不好吗?还是我们干脆问,为什么要读“二流”的书呢?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本书不是知名作家或此一领域的代表作或公认失败之作(比方说海明威的《过河入林》或托尔斯泰的《复活》),还傻傻地读它?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句反数学的好话:“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是什么意思?多出来那一部分是什么玩意儿?藏在哪里?我个人的想法是,在部分与部分之间,一本书与一本书之间的关系之中,在它们彼此的交互作用之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呈现每一个单一部分不包含、只有整体才具备的“结构”,就是在这里,整体的容量和力量大大超越了部分的总和,超越了纯算术的1+1。
  我们权且只用同一作家的全体作品来讨论,先不扩张到领域这更大范畴,这只是为着方便。一个作家的失败之作,通常可粗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方式,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纯粹的失败、崩毁、瓦解、惨不忍睹。失败的原因林林总总,可能牵涉到自身的用功程度、牵涉到自身书写被市场名利的不当诱引、牵涉到丧失了勇气让自己像笼子里的白老鼠般不断自我重复云云。这种失败,非常残酷,通常代表一名作家的终结,只因为他再难以补充已然掏空殆尽的“内在”,而居然可以没品味的交出这样的作品,如果不自觉,那代表他不可能反省,如果是自知的,则代表他对自身要求的松懈和不当宽容,如此顺流而下通常不会就此打住,你几乎可以预见还会有更糟糕的作品在短期内出现。
  这种纯粹的失败不胜枚举,几乎你在每一位曾经才气纵横但忽然像丧失了所有魔力的作家的最后一两本书都可看到,为着不伤感情和做人好继续存活,这里我们只举遥远异国不识者的实例。依我个人看,像聚斯金德的《棋戏》就是这么一本书,宣布这位独特诡谲小说家的书写终点。我们阅读者如何看待这样的作品呢?我建议我们温暖一点,别生气最后那三百块钱和几个晚上的虚掷,人死不仅不记仇,而且通常我们会哀伤且深情去回忆那些不复的最好时光。是啊,《香水》多好看啊,那个魔鬼般浑身无体味“宛如香水完美画布”的格雷诺耶,还有他炼成的那些带着我们起飞的神妙“形而上”香水;《鸽子》也多好看,正如朱天心说的,写一个人发疯绝不是无逻辑、无厘头地跳着乱写,他得是自身对眼前世界的重新编码,一种迥异于、背反于、歪斜于我们“正常人”的惊骇编码,疯得严谨,疯得有条有理还步步为营;还有《夏先生的故事》,一个提前窥见了死亡从而迷蒙深奥的童年幸福题材故事;甚至《低音提琴》都好,你知道书写者是个多奇怪的人……送君一程,山高水长,我以为这是作为一个读者几近是义务的礼仪。
  至于另一种失败则是我们真正要谈的。格雷厄姆·格林在他《问题的核心》小说中有一段话说:“绝望是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到的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不赦之罪。但一个堕落或邪恶的人永远不会犯这种罪,他总是怀着希望,从来不认为自己彻底失败而落到沮丧、绝望的冰点。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力量永远背负着这受到永世惩罚的重担。”我们借格林的这番话来谈这种书写者极可能是必要的、更是光荣的失败。
  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尤其是愈了不起的书写者愈难以避免的失败,我们也可以说,这正是他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所必须支付的代价。除非你是一个二流的书写者,你才能一直停顿在明白、没困难没风险没真正疑问的小小世界之中,从而让书写只是一场万事俱备的表演而已。真正的书写同时是人最精纯、最聚焦的持续思考过程,是最追根究底的逼问,是书写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我们诚实地说,这并不是一场赢面多大的搏斗,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成功其实也只是程度和比例的问题而已。因此,我们谁都晓得,广大无垠的书籍海洋之中,并不存在一本通体完美的书,每一本再好的书,都有它不成就、不成功的残缺部分,而且说起来吊诡的是,还非得有如此残缺的部分,才恰恰见证了这是一本够好的书。理由再简明不过了,正因为这个不成就的部分,我们阅读的人才看到、感知到一个够遥远也够分量的目标,如《堂·吉诃德》电影主题歌讲的,做不可能的梦,伸手向不可触及的星辰,在思维的纯粹路途上,取消了瞻望,丧失了勇气,我们所真正计较的东西还能剩多少呢?这至多只做到了不让人看到失败而已,当然绝不等于成功,事实上,它更快速地在远离成功。
  也许,在书籍世界中,“成功”这说法是不恰当的,我们该说的是“进展”。
  托尔斯泰《复活》一书的不成功,我个人以为,是属于第二种“为自己写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的可敬失败。他要为人找出灵魂的终极解答,为此,他甘心放开曾为他带来巨大声名的武器,包括他那个锐利到具“腐蚀性”的怀疑能力,这是他《战争与和平》书里已充分展现的骇人能力;包括巴赫金指出的,《复活》一书中,托尔斯泰的笔调转为简单、悲凉,如枝叶凋落的冬日街景,不复《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华丽、丰盈而且穿梭自如的小说巨匠技艺。总而言之,用以赛亚·伯林著名的譬喻来说,托尔斯泰甘愿放弃自己智机百出的狐狸本性和能力,去扮演一只万事万物归一的笨刺猬,并丢给小说书写一件能力极限之外的不可能任务。但《复活》可以不读吗?如果你要看一部伟大的小说,那《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不必怀疑的选择,但你如果想整体地理解托尔斯泰这个心灵、这个人最完整也最深奥之处,包括他的梦想、抉择、烦恼和生命变化,以及他一生最想做成的事,再没一部书会比《复活》告诉我们更多了。
  至于海明威的《过河入林》失败得比较暧昧,我个人以为,这部小说掺杂了两种失败,包括当时全世界文学评论家打落水狗所指出的,这是这位诺贝尔奖大师的江郎才尽之作;但也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看到的,这是一向书写目标简单,只以明亮文字、流畅节奏和生动短篇小说书写技艺取胜的海明威,在他创作的晚年退无可退的窘境和一次最困难、最沉重,也最英勇的背水一战。加西亚·马尔克斯因此甘犯文学史定论地慷慨指出,这部小说正是海明威最好的作品。
  然而,尽管像是对他的命运的一种嘲弄,但是我仍然认为《过河入林》这部最不成功的小说是他最美丽的作品。就像他自己披露的那样,这部作品最初是作为短篇小说来写的,后来误入长篇小说的丛林中。在一位如此博学的技师笔下,会存在那么多结构上的裂缝和那么多文化构造上的差错,是难以理解的。他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善写对话的能工巧匠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同样存在若干那么矫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也是不可理解的。……那不仅是他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也是最富有他个人特色的长篇小说,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秋天黎明写的,当时他怀着对过去岁月的无法弥补思念之情和对他所剩不多的难忘生命岁月的预感。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也没有留下那么多有关他个人的东西,也不曾那么优美、那么亲切地表现对他的作为和他的生活的基本感受:成功毫无价值。他的主人翁的死亡看上去那么平静、那么自然,却神秘地预示了他本人的自杀。
  我想,在满纸文字死伤狼藉的悲惨景象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清楚地看到,这里头洗去了那个浮夸、卖弄男性肌肉和沙文猪情谊、找寻战争却一弹未发永远只躲在安全距离之外、枪支只用来对付手无寸铁动物的浅薄海明威,他第一次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他闪了一辈子不敢处理但终须面对的难题。一方面,他系在虚耗之后的衰竭时日才来打这最困难的仗,的确已经来不及了,但另一方面,这仍不失为一次深刻且美丽的失败,有海明威前所未见的深度、情感,以及,质地真实的痛苦和不了解。
  也正是《过河入林》的如此失败,才带出了海明威一人独语的著名中篇《老人与海》。书中,这位昔日在加勒比海域无鱼不抓、心中总念念惦记着远远扬基棒球队和英雄狄马乔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如今整整八十四天时间捕不到任何一条鱼,而他最终历经几天几夜艰辛搏斗逮住的一条十八尺长的超级大马林鱼,却在返航途中被嗜血的鲨群掠食一空,只带回一架壮丽动人的大鱼骨头——海明威的象征一向浅白无隐,这大鱼骨架子就是《过河入林》,掠食的凶狠鲨鱼就是那些文学评论者,而温暖的古巴哈瓦那正是海明威最终二十年的寓居之地,最后,他开枪猎杀了最后一头残破的老狮子,那就是他自己。
  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奖颁给了这位差不多已写不出东西的老作家,他无意也无力去瑞典领奖,他的得奖感言如同自省甚或忏悔:“写作,充其量,不过是孤单的人生。……对真正的作家来说,每本书都应该是全新的开始,他再次尝试未可及的新东西。他应该总是尝试自己从来不曾或他人做过却失败的东西。然后有时候,运气好的话,他会成功。”
其他文献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大文化景观,那就是士与士文化。  所谓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这个阶层非常广袤,士人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大夫则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和官僚阶层。  汉家词汇,士林茂盛。如国士、文士、武士、智士、勇士、义士、壮士、志士、谋士、说士、战士、斗士、名士、寒士、隐士、绅士等等,职称里也有院士、博士、硕士、学士、医士、技士、上士、中士、下士云云。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士有着不
期刊
【溥仪戴眼镜】  1921年,由于患有严重近视和其他眼病,溥仪配戴上了眼镜,因与中国传统习俗不符,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十五岁那年,庄士敦说我眼睛可能近视,建议请个外国眼科医生来检验一下,如果确实的话,就给我配眼镜。不料这个建议竟像把水倒进了热油锅,紫禁城里简直炸开了。这还了得!皇上的眼珠子还能叫外国人看?皇上正当春秋鼎盛,怎么就像老头子一样戴‘尖子’(眼镜)!后来
期刊
避暑山庄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也将必然随着封建大帝国的衰落而走到尽头,综观清朝历史,避暑山庄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清王朝的盛衰。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约九十年建成,是清帝消夏避暑、宴飨娱乐、处理朝政的夏都,是北京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占地约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
期刊
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历史。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  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为“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性’”,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
期刊
当我在商店里看到店员与顾客的恶言相骂,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乘客之间的污言秽语,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诸如对于制造假药、假农药,捕杀大熊猫、白天鹅,砍伐电线杆、盗卖铜线等罪犯的审判,走到街上看到一座座新盖好的楼房玻璃被顽童打碎,一个又一个公用电话亭被捣毁,还听到一些出国人员——既包括学者也包括官员——在洋场大丢其丑(如住一个晚上就把旅馆房间冰箱里的饮料全部转移到自己的行李箱里),这些时候,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
期刊
新贵士要与他们给予这个社会的良心一样,尊贵,坚固,并值得所有人信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出现一群“新贵士”——他们是新儒商,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他们做慈善、关心社会、回炉上学、致力环保……关心经济,更兼济天下。  ?筵 贵士=贵族+士大夫  在一向绕不过阶级的英国社会,贵族的功用很多:十三世纪时,他们要对抗君主专制,逼迫约翰王签署宪法性文件《大宪章》;十七世纪时,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向威廉二世提出
期刊
在汉字里,数字有大小写之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  小写的数字虽然易识易写,但也很容易被更改。为了防止数字被更改,有个读书人从众多的汉字中找出了10个和小写数字读音相同的汉字来代替,这些汉字不易被更改,可以作为账目或债务的专用数字,于是,就有了大写的数字。  其实,这10个大写的数字本义指的并不是数目的多少,比如,“壹”的本义是专一,“贰”的本义是变节和背叛
期刊
被一眼看穿的美好未来  公元1405年,五官端正、唇红齿白、体态优良的于谦年满七岁进入小学,这孩子在学校不但成绩好,更难得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受老师宠爱。江湖传说某天天气明朗,戴着红领巾、臂挂三道杠的于谦去街上玩,别的孩子在繁华闹市中要么在人群中你追我赶,要么在戏台子前驻足流连,只有于谦踱着小方步,淡定地在人群中踽踽而行,当时街边一个和尚见到了于谦,竟然当众惊呼:这孩子不得了啊,从面
期刊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文: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
期刊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录像厅里看武侠电影度过的。那些无比狗血的剧情,在当时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假如今天再看,我一定会大笑,比如大侠接最后一支镖一定是用嘴;如果出现了女侠,那么一定有一个男侠暗中保护;倘若两个重要角色决斗,后拔剑的那位一定会赢。  关于最后一点,我后来发现西部牛仔电影也是这个套路。在酒馆门口,好人和坏人开始决斗,这个时候,一定是坏蛋先拔出了枪,只听一声枪响,两个人都屹立不动,酒馆里的人伸长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