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开放型农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创汇能力。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夯实,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竭力培育支柱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开放型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揭示了我国发展开放型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就是进行机制创新,它主要包括: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开放型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关键词]开放型农业的问题;农业的问题的改进;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在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全面铺开,其效应也已开始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现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进口在全部进口总额中只占很小比重,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中国农业仍是一个低收入行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受到工业化能力的限制。这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维持着中国农业投入产出的低水平均衡。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的低收入使农村劳动力流出,极大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对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造成了致命打击。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尽管中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所增加,但中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更没有显示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强大竞争力。
二、发展开放型农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发展开放型农业过程中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压力,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农产品优势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加工链条不长,特色不明显。加工流通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2)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率低。全市目前仍处于人工加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低,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新技术应用较少,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20个百分点。(3)生产要素制约越来越突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用地指标十分紧缺。再加上农业存在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且抵押物不足,金融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较少,与工业企业相比,其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发展开放型农业的对策措施
1、与时俱进调思路,进一步提高发展开放型农业的认识。
思想决定出路。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把发展开放型农业作为推进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战略,是重庆市农业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实施“开放兴农”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重庆市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立足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全方位、广领域、多途径引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2、坚持不懈提实力,不断夯实发展开放型农业的基础。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2)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大先进品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以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市场。
(3)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推进开放型农业的重要力量。针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科学种田水平相对不高的实际,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战略。
3、面向市场调结构,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立足自身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把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放到全球范围内综合考虑,按照国际标准组织来生产、加工、销售。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重庆市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巨大的资源基础。应因地制宜地开发既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和产品。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的新要求,大力推广有机栽培和无污染的保鲜、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技术,加快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作为未来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的拳头产品。
四、农业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农业发展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发展农业不能说不尽力,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始终缓慢,每一次重大的农业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农产品产量的较大提高,但中国农业始终没能摆脱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革命”。中国发展农业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大田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机械化解决劳动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发展特种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品种,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说,没有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田农业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差别化,也就没有特种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过去最大的失误是,在强调产量的同时没有将过剩劳动力从大田农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大田农业和特种农业的齐头并进,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
[2] 发展经营型农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6,(42).
[关键词]开放型农业的问题;农业的问题的改进;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在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全面铺开,其效应也已开始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现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进口在全部进口总额中只占很小比重,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中国农业仍是一个低收入行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受到工业化能力的限制。这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维持着中国农业投入产出的低水平均衡。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的低收入使农村劳动力流出,极大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对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造成了致命打击。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尽管中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所增加,但中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更没有显示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强大竞争力。
二、发展开放型农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发展开放型农业过程中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压力,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农产品优势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加工链条不长,特色不明显。加工流通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2)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率低。全市目前仍处于人工加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低,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新技术应用较少,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20个百分点。(3)生产要素制约越来越突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用地指标十分紧缺。再加上农业存在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且抵押物不足,金融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较少,与工业企业相比,其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发展开放型农业的对策措施
1、与时俱进调思路,进一步提高发展开放型农业的认识。
思想决定出路。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把发展开放型农业作为推进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战略,是重庆市农业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实施“开放兴农”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重庆市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立足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全方位、广领域、多途径引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2、坚持不懈提实力,不断夯实发展开放型农业的基础。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2)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大先进品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以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占领市场。
(3)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推进开放型农业的重要力量。针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科学种田水平相对不高的实际,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战略。
3、面向市场调结构,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立足自身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把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放到全球范围内综合考虑,按照国际标准组织来生产、加工、销售。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重庆市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巨大的资源基础。应因地制宜地开发既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和产品。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的新要求,大力推广有机栽培和无污染的保鲜、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技术,加快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作为未来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的拳头产品。
四、农业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农业发展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发展农业不能说不尽力,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始终缓慢,每一次重大的农业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农产品产量的较大提高,但中国农业始终没能摆脱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革命”。中国发展农业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大田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机械化解决劳动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发展特种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品种,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说,没有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田农业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差别化,也就没有特种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过去最大的失误是,在强调产量的同时没有将过剩劳动力从大田农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大田农业和特种农业的齐头并进,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
[2] 发展经营型农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