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大体要循着这样的道路前进:首先,恢复经济,使不能独立生产的工厂尽可能独立地生产;其次,要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同时建立必要的国防工业;再其次,以更大的力量建立重工业基础,并发展重工业;最后,以重工业为基础,大大发展轻工业和使农业生产机械化。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只有轻工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农民需要的大量工业品,交换农民生产的原料和粮食,并积累继续发展工业的资金。
——《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
从刘少奇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决策层在建国初期对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有过这样的主张:先着重发展轻工业,再着重发展重工业。但为何后来放弃了这条道路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另一条道路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国际环境的制约
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美国觊觎朝鲜,干涉台湾问题,局部战争很有可能一触即发。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在经济布局上就必须未雨绸缪,要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提供保障。因此,在工业发展上,需要向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倾斜。除了军事威胁,美国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和禁运,许多军事物资和设备,重要的工业、交通、通讯物资和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这种情形下,先发展农业、轻工业,逐步积累工业资金的设想在党内站不住脚了。必须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力争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我军装备极差,与美国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个师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
——《毛泽东致斯大林同志电》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卷入与美国直接的军事对抗中。这让中国越发意识到迅速提高国防能力、军事动员和保障的能力,建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的急迫性,而重工业的发展又是关键所在。
二、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内在需求
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给中国人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建国初期的中国,刚刚从多年的战乱中走出,获得了统一和解放,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新生政权面临着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让国家迅速发展,因为只有经济的强大,才能一雪近代的耻辱,并进一步巩固政权。而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在新中国成立时,轻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中占70%以上,而重工业比重不到30%。重工业的门类残缺不全,多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结构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也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工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1952年中共中央财经经济委员会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就提出了以下内容:
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
在此基础上,周恩来执笔起草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明确指出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到1952年7月至8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路线已经基本确定,并在党内达成了共识。
三、苏联工业模式的影响及帮助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共产党面前有三条工业化道路可以走:一条是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先通过对内剥夺农民、对外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然后投资轻工业,待进一步积累资金后,再来发展重工业;另一条是德、日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用国家的力量,对外加紧进行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战争,对内加大税收,较快积累充足资金,用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再一条是社会主义苏联的道路,通过国内已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加上国家的统一计划,对内实行高积累、高投入,以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三条路,对于中国来说,前两条不可能走也不应当走。经过慎重考虑,党中央决策者决定走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并且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
更重要的是,苏联对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也承诺给予援助,这无疑让中国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知道发展重工业除了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有对工业资源的勘察、对工业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对工业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等能力。这些,新生的人民政权都非常欠缺,只能通过苏联的援助予以解决。当中国方面确定一五计划的重心后,周恩来就立刻带领中国代表到苏联就“一五”计划中需要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问题进行商谈。在商谈过程中,斯大林明确表示,愿意在工业资源勘察、设计、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及派人来苏留学和实习等方面援助中国。苏联的承诺坚定了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心。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建国初期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抉择,是国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鞍山钢铁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公司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都是一五期间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北成为一五期间的重工业基地,那建国初期为什么会选择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基地呢?
提示 这道题目是对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知识点的进一步考察,作答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建国初的国际环境、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东北的地理位置等。另外,日本夺取东北后,在东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把东北建成它的工业基地,这也在客观上为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基础,这一影响也应客观的看待。
参考答案
(1)东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和铁矿,具备成为工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2)靠近苏联,方便得到苏联的援助。
(3)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开发,客观上为东北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4)东北战略位置重要。
——《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
从刘少奇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决策层在建国初期对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有过这样的主张:先着重发展轻工业,再着重发展重工业。但为何后来放弃了这条道路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另一条道路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国际环境的制约
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美国觊觎朝鲜,干涉台湾问题,局部战争很有可能一触即发。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在经济布局上就必须未雨绸缪,要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提供保障。因此,在工业发展上,需要向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倾斜。除了军事威胁,美国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和禁运,许多军事物资和设备,重要的工业、交通、通讯物资和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这种情形下,先发展农业、轻工业,逐步积累工业资金的设想在党内站不住脚了。必须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力争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的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我军装备极差,与美国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我们决定将预先调至南满洲的十二个师于十月十五日开始出动,位于北朝鲜的适当地区,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
——《毛泽东致斯大林同志电》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卷入与美国直接的军事对抗中。这让中国越发意识到迅速提高国防能力、军事动员和保障的能力,建立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的急迫性,而重工业的发展又是关键所在。
二、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内在需求
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给中国人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建国初期的中国,刚刚从多年的战乱中走出,获得了统一和解放,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新生政权面临着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让国家迅速发展,因为只有经济的强大,才能一雪近代的耻辱,并进一步巩固政权。而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在新中国成立时,轻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中占70%以上,而重工业比重不到30%。重工业的门类残缺不全,多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结构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也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工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1952年中共中央财经经济委员会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就提出了以下内容:
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
在此基础上,周恩来执笔起草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明确指出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到1952年7月至8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路线已经基本确定,并在党内达成了共识。
三、苏联工业模式的影响及帮助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共产党面前有三条工业化道路可以走:一条是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先通过对内剥夺农民、对外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然后投资轻工业,待进一步积累资金后,再来发展重工业;另一条是德、日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用国家的力量,对外加紧进行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战争,对内加大税收,较快积累充足资金,用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再一条是社会主义苏联的道路,通过国内已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加上国家的统一计划,对内实行高积累、高投入,以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三条路,对于中国来说,前两条不可能走也不应当走。经过慎重考虑,党中央决策者决定走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并且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
更重要的是,苏联对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也承诺给予援助,这无疑让中国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知道发展重工业除了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有对工业资源的勘察、对工业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对工业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等能力。这些,新生的人民政权都非常欠缺,只能通过苏联的援助予以解决。当中国方面确定一五计划的重心后,周恩来就立刻带领中国代表到苏联就“一五”计划中需要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问题进行商谈。在商谈过程中,斯大林明确表示,愿意在工业资源勘察、设计、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及派人来苏留学和实习等方面援助中国。苏联的承诺坚定了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心。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建国初期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抉择,是国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鞍山钢铁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公司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都是一五期间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北成为一五期间的重工业基地,那建国初期为什么会选择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基地呢?
提示 这道题目是对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知识点的进一步考察,作答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建国初的国际环境、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东北的地理位置等。另外,日本夺取东北后,在东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把东北建成它的工业基地,这也在客观上为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基础,这一影响也应客观的看待。
参考答案
(1)东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和铁矿,具备成为工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2)靠近苏联,方便得到苏联的援助。
(3)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开发,客观上为东北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4)东北战略位置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