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小流域洪水计算方法初探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灾区小流域山洪不仅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是泥石流等灾害的激发因素,探寻一种准确且可操作的洪水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不同产流和汇流计算方法,组合成不同水文模型,进行小流域洪水过程计算,对模拟结果和参数选择进行对比,旨在探究最适合该地区的小流域水文计算方法。分别选择SCS曲线法、Green-Ampt入渗法、初损稳渗法进行坡面产流计算,应用SCS单位线法、Snyder单位线法和运动波方程进行坡面和沟道汇流计算,组合成5种小流域产汇流计算模型,利用6场洪水进行参数率定和结果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受极端地震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泥石流灾害日益加剧,山区城镇泥石流风险问题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泥石流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作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山区城镇
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连接骨与骨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会逐渐发生变性、老化,柔韧性会变得越来越差。这就非常容易引起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给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实际上柔韧性减退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自然老化只占成因的1/3。其余2/3与锻炼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老年人在健身中大多忽视了柔韧性锻炼。运动医学研究显示,柔韧性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经常进行柔韧性锻炼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