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孙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带兵之道,旨在帮助学员丰富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带兵之道;管理能力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它告诉我们用政治、道义的力量使部队产生凝聚力;用纪律、法制的力量使部队产生约束力,这样的军队必定能打胜仗。而这里的“文”与“武”可解释成赏与罚、刚柔并用的带兵手段。我们透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从爱卒、令使、赏罚三个方面出发去探讨如何把爱护战士、启发觉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员的管理学知识,使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掌握带兵之道,提升其管理能力。
一、爱卒
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了为将者应具备“智,信,仁,勇,严,”其中这个“仁”让我们看出他已经认识到了爱兵是带兵、用兵的基础。
1.视卒如爱子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也就是要解决感情和态度的问题。那么作为部队的管理者该如何做呢?一是热心为战士搞服务。今天的青年战士,大部分是迈出家门进校门,告别校门进部队。他们从温暖的家庭,来到严格紧张的军营,很难一下适应。还有不少战士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艰苦的高原边疆,一时更难习惯。只有通过为兵服务的实际行动,才会使其感受到部队就是家、战友就是亲人,逐步适应部队的环境。二是真诚向战士负责任。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入伍动机呈现出多样性,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难度的增大,使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盼望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追求政治上的进步等。在关系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管理者应做到公平、公正。
2.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要做到“爱卒”,就必须从知兵做起。关于知兵问题,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对士卒的心理状态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一是察战士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情之理。重点是从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去着手。二是察战士平时思想状况的人情之理。管理者“察”战士平时思想状况“人情之理”的内容就是他们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家庭状况、性格脾气、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人际关系、婚恋状况、生活消费、工作表现。三是察战士特殊需求的人情之理。主要是不同生长环境带来的特殊需求和遇到困难、挫折时的特殊需求。
二、令使
孙武在《地形篇》中讲过:“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就是说在“爱卒”的同时,要做到“令使”。
1.令素行以教其民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这里所讲的“令素行”指的就是日常养成。一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要注重抓好“兵之初”。通过新兵集训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受到教育熏陶。二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要从点滴抓起。军人一天24小时都应在条令条例的约束中度过的。因此,日常养成,要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集合站队、出操上课等日常生活抓起。三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贵在常抓不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良的作风纪律,只有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才能培养出来。
2.教道要明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这里所说的“教道”,指的是注重对部队的思想教育。而治军之道,说到底还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就管理抓管理。而应当重视讲道理,也要歡迎战士讲道理,积极引导他们明白道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令使”,有可靠的思想保证。
三、赏罚
孙武作为一个军事家十分看重“赏罚”问题在治军、用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他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1.掌握恰当时机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这里的“卒之亲附”问题,实质上是在提醒管理者把握好赏罚的时机。《司马法》中有句话:“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其意是说,及时进行奖励,是为使士兵很快得到做了好事的益处。就地执行处罚,是为使士兵很快看到做了坏事的害处。所以,一种正确的行为做出以后,当事者对其感触较深,及时地给予奖励,对他人的激励作用才强,而该奖时不奖,则会明显地减弱其影响力和激励价值。同样一种错误的行为做出以后,及时地实施处罚,对他人的警示教育作用才会强。
2.多样形式实施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一句蕴义深刻的名言叫做:“施无法之赏”。就是说实行超越常规的奖赏。我们可以把它引申理解为:“赏罚”的方式应当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它是条令条例规定之外的赏罚,也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经常使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得巧妙,使用得恰到好处。比如:表扬、肯定、赞赏、必要的微笑示意,都是一种奖励的方式。而适当的批评、沉默、一个不满的动作、眼神、叹息,又都可以是一种“惩罚”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东篱子.孙子兵法全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2]上官觉人.孙子兵法现代释用[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关键词:《孙子兵法》;带兵之道;管理能力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它告诉我们用政治、道义的力量使部队产生凝聚力;用纪律、法制的力量使部队产生约束力,这样的军队必定能打胜仗。而这里的“文”与“武”可解释成赏与罚、刚柔并用的带兵手段。我们透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从爱卒、令使、赏罚三个方面出发去探讨如何把爱护战士、启发觉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员的管理学知识,使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掌握带兵之道,提升其管理能力。
一、爱卒
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了为将者应具备“智,信,仁,勇,严,”其中这个“仁”让我们看出他已经认识到了爱兵是带兵、用兵的基础。
1.视卒如爱子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也就是要解决感情和态度的问题。那么作为部队的管理者该如何做呢?一是热心为战士搞服务。今天的青年战士,大部分是迈出家门进校门,告别校门进部队。他们从温暖的家庭,来到严格紧张的军营,很难一下适应。还有不少战士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艰苦的高原边疆,一时更难习惯。只有通过为兵服务的实际行动,才会使其感受到部队就是家、战友就是亲人,逐步适应部队的环境。二是真诚向战士负责任。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入伍动机呈现出多样性,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难度的增大,使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盼望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追求政治上的进步等。在关系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管理者应做到公平、公正。
2.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要做到“爱卒”,就必须从知兵做起。关于知兵问题,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对士卒的心理状态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一是察战士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情之理。重点是从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去着手。二是察战士平时思想状况的人情之理。管理者“察”战士平时思想状况“人情之理”的内容就是他们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家庭状况、性格脾气、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人际关系、婚恋状况、生活消费、工作表现。三是察战士特殊需求的人情之理。主要是不同生长环境带来的特殊需求和遇到困难、挫折时的特殊需求。
二、令使
孙武在《地形篇》中讲过:“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就是说在“爱卒”的同时,要做到“令使”。
1.令素行以教其民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这里所讲的“令素行”指的就是日常养成。一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要注重抓好“兵之初”。通过新兵集训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受到教育熏陶。二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要从点滴抓起。军人一天24小时都应在条令条例的约束中度过的。因此,日常养成,要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集合站队、出操上课等日常生活抓起。三是令素行以教其民,贵在常抓不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良的作风纪律,只有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才能培养出来。
2.教道要明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这里所说的“教道”,指的是注重对部队的思想教育。而治军之道,说到底还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就管理抓管理。而应当重视讲道理,也要歡迎战士讲道理,积极引导他们明白道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令使”,有可靠的思想保证。
三、赏罚
孙武作为一个军事家十分看重“赏罚”问题在治军、用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他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1.掌握恰当时机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这里的“卒之亲附”问题,实质上是在提醒管理者把握好赏罚的时机。《司马法》中有句话:“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其意是说,及时进行奖励,是为使士兵很快得到做了好事的益处。就地执行处罚,是为使士兵很快看到做了坏事的害处。所以,一种正确的行为做出以后,当事者对其感触较深,及时地给予奖励,对他人的激励作用才强,而该奖时不奖,则会明显地减弱其影响力和激励价值。同样一种错误的行为做出以后,及时地实施处罚,对他人的警示教育作用才会强。
2.多样形式实施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一句蕴义深刻的名言叫做:“施无法之赏”。就是说实行超越常规的奖赏。我们可以把它引申理解为:“赏罚”的方式应当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它是条令条例规定之外的赏罚,也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经常使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得巧妙,使用得恰到好处。比如:表扬、肯定、赞赏、必要的微笑示意,都是一种奖励的方式。而适当的批评、沉默、一个不满的动作、眼神、叹息,又都可以是一种“惩罚”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东篱子.孙子兵法全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2]上官觉人.孙子兵法现代释用[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