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维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对一种优质课程体系状态的描述,通过将各种课程核心要素与网络平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构建高效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岗位工作技术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着重于培养新一代社会创新技术型的接班人。基于这一素质目标和能力要求,在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过程中,应该重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职业教学特色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教育与地方企事业发展对于创新型技术人员的需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建设内涵、评估体系指标与建设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 建设内涵 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0-02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需具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特点,需要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以科学技术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满足就业需要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特色道路;二是能力本位要以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为基础。在这样的要求下,按照教学规范和岗位责任能力实际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切实环节 。通过精品课程的构建,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的优质教学队伍,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通过全方位精细规划,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二是精品课程建设是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广泛共享的有效途径。精品课程建设具有时代性,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应用于教学中,采用微课、视频、课程网站等教学模式,相互交流与分享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精品课程建设是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关注课程建设的每个方面,包括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通过良性竞争与有序资源共享、方法交流等,提升师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打造高职院校精品课程需要以理论为支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较为完善的,切合学生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课程,需要践行这几个方面的内涵:
  1.“高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精品课程需要注意“精品水平”这一要素,切合实际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既包含传统教学的精华,又能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相结合,采取资源整合、方案优化的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优势互补,并打造具有时代化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机配合运用,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2.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生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岗位工作技术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践行能力本位的思想,由此,精品课程建设时,需要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打造产学研精品特色课程。
  3.“示范性”是精品课程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体现
  选取一个学科,如化学学科,通过制定并完善教学师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评价指标体系、激励机制相关内容,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实施,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由此不断完善学科精品课程。并将MOOCS、微课程、远程教学、课程设计研究、线上答疑等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出某一学科的优质课程方案,加以推广,成为示范性精品课程。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评估体系指标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要素包括前期筹划、技术支撑、材料辅助、具体实施环节的控制过程。每个过程、每个方向、每个角度的各个要素,在对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与评估的过程中,要从这些要素出发,分析与探究每个要素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站在每个要素角度探究,契合实际情况分析,完善精品课程评估体系的同时,也奠定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1.基本建设要素
  课程的基本建设要素是指课程最基础的构成要素,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用教材、教学过程跟踪档案、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基本建设要素的完成需要集合各个学科教学资源、各个成员的教学和技术力量,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课程体系建设与技术进步、区域发展相适应。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再落实到基本建设要素的每个方面,在细节上不断完善与落实。通过基本建设要素的建设与夯实,不断将课程体系建设成具有专业指导性、课程特色、地区适应性的优质课程。
  2.主体建设要素
  课程主体建设要素是保证和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主体因素,如课程带头人、教师、学生、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等。主体建设要素指的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及相关策略。在师生教学过程中,会实施相关科学研究、课题探究、教学研究等,需要保证这些教与学的过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目标性,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社会与地区人才发展需求目标。由此,践行“教学做合一”及“产学研”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模式。如“翻转课堂”中,利用局部微课教学、网络在线教学模式,实现课下学生学习理论,课上参与互助合作实践,学生发现问题,师生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由此强化学生能力,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过程建设要素
  过程建设要素是指课程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要素,如教学组织运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师的配备等。过程建设要素需要与学科相结合,契合学科教学目标、社会实际需要,完善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组织体系等各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过程建设需要具有动态性、实时性、可控性、实用性与科学性等特点,有效规划课程过程建设方案,并适时通过人为的干预和调整,在发展遇阻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精品课程提供可靠的过程监控保障。   4.教学评价要素
  教学评价要素是保证精品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层次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教学评价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规范性、建设性作用。对课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客观评价制度,从课程研发理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资料备案、教学实施效果进行总体评价,从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主观能动性、理论接受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知识综合利用等各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从各个学院同专业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各项表现、校间成果展等方面,实施同行评价。通过以上各种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升精品课程质量。
  5.特色与标志性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建设,但衡量课程的精品性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和标志性成果体现出来。精品课程的成果需要以一些实际作品或成绩来体现,如课题研究和学习方案实施后,完成的作品可以称为标志性成果,如微课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得出的实验成果等,这些都可以称为精品课程的特色与标志性成果,并作为课程评价的方式,参与最后定性评价,由此左右精品课程的建设理论、模式与方案确立,保证实施过程准确而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
  四、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保障
  1.打造具有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
  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和先进软硬件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对每个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技术理念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较好的学习能力。新硬件时代下,各类职业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视野、理论知识、实践技术水平等。二是灵活的教学能力。教师走上职业教学岗位,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强化自身教学能力,能有效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自身灵活应变、融合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并及时有效的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三是较好的实践能力。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要,应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2.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力保障
  硬件设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硬件配置太低,不适应新外部环境,就无法制作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精品课程。在新硬件时代下,打造高质高效的精品课程成为了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硬件时代下的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如“MOOCS—微课”模式、“情境—探究”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几何画板数学定理教学模式、几何画板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基于Internet 的主题研究活动课的教学模式、WebQuest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远程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等进行学科教学实验。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硬件支持,有效保障各类精品教学模式顺利开展。
  3.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辅助手段
  作为能够集中体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水平的标志性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也需要领导确定多投入多激励的良好机制。激励机制需要与课程开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激励机制制定后,遇到现实问题,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完善阶段性成果对应激励机制和课程优化体系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该包含精神层面激励和物质层面激励两个部分,精神层面激励包括公开表彰、职称提前晋升、提供国内外学习和院校之前教学经验交流机会等,物质层面激励包含阶段性成果奖金、教学和实验配备设备实物激励等。领导和管理层应该辅助学校一线教职工做好职业规划,通过引导和帮助学校教职工实现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促进教职工在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后,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并由此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释放更多的光和热,构建并优化更有前瞻性的精品课程,以满足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娟.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张宏彬.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策略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伯康.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4]蔡健、王薇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2011(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高校外语类语言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索了横向实践教学与纵向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并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05-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无声的老师,实践证明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用好教师教学用书,而要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必须做到"六读":一读单元目标,明确课时目标;二读编排特点,明确编者意图;
【摘要】评价本质上是价值判断。从学习理论,特别是认知信息加工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以及从现代学生评价的发展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下的教学评价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提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学生学业质量又是教育质量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同时其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促进地方高校的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促进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笔者分别从前移就业指导工作重心,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与政府、产业的合作和提升与就业市场适配性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地方高校改革创新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 地方高校 改革 创新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
介质辐射传热对燃烧系统的传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高温燃烧设备中热辐射可能主导整个系统的能量传递。因此高效精确的计算和预测燃烧系统中的辐射热传递具有重要的
【摘要】高招改革是近年讨论的热点,而当前的最热问题则是国内名校招生指标在全国各省公平分配的问题。这似乎是应该解决的高招公平性问题,但在提出这个要求时,人们忽略了几个相关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和未决,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命题就无意义。因为在当前的运行机制下,一方面这几个因素问题不可能被解决;另一方面,即使解决了还有其他问题同样麻烦。这说明,“招生指标”问题不是改革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考 改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扁平化对物流人才“质”和“量”的需求必然驱动物流教育的改革,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操作性、实务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分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现状分析 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
【摘要】笔者主要从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育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3-02  一、以往数学教学模式方法  一般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课堂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教为主,而小学生也只是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兴
热声热机(制冷机)是一种新型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源品位低、无环境污染及可靠性高等特点。随着热声制冷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其于动力工程中的优异表现,可以预测无论是于高温超导领域,还是于航天航空,乃至低温工程,再到医疗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于能源利用和能量转换方面,热声热机具有显著的技术优点,以及热声学丰富的研究成果、良好的应用前景显示出热声理论的研究和热声热机的开发具有蓬勃的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