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发展的现代世界,国际主体的之间贸易交往不断加深,其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同时也出现了环境问题甚至不断恶化加重,并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也是全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问题。由此,各个贸易体对于标准一体化体系的追求愈发强烈,在ISO14000产生之后,贸易规则的转变、提高国际贸易的参与者的环境意、管理水平、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水平是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质量体系;生产力提高;环境保护
一、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国际贸易出现,其历史条件有着自身的特定性,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可兑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其次是国家的诞生。
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创造出可以交换的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换,于是就产生了国际之间的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关系变革出现社会分工,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一個国家自身消费之后有剩余、运输科技发生革命性提升等,使长途贸易有了关键性保障;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最初的殖民世界体系,为各国自由竞争造就了关键条件。
(二)发展
当今社会,全球人口呈现爆炸式递增、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出的绝大多数污染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载的限度。这种由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再给人类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不断恶化加重。
上个世纪,从70年代开始,老牌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着手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立法,开展了相关的拯救工作。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遭受殖民国家经济掠夺的发展中国家,急切地渴望改变本国贫穷落后状态的愿望及其后来实施的活动,反而使得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这种结果又强烈地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紧接着,从80年代开始,美欧一些公司为了回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期望减少污染,提高在公民、政府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便是环境质量管理的发端。
随着世界范围的贸易的广泛开展,全球的环境发生极其快速的变化,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事件形态、类别多样化,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发生频率极大增高,产生许多新的环境公害事件。
因此,资源与环境问题到今天已经是全球性的核心议题,也是全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环境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依法加强治理,另外,如绿色消费之风而诞生的消费市场变革等等,使美欧国家的许多公司、团体谋求改善环境绩效的方法。其中不少知名企业开始申请中介组织来协助测评,期许树立良好的业界口碑和形象。
(一)体系内容
在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方面,此系列标准融合了全部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就具体内容而言,有很强的操作性,主要提出的策略涵盖了制定、实施具体方面和企业相关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等等,指导性很强。
在该体系里,ISO14000是它的根基,是公司、团体构建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尺码,目的是规范公司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资源与环境行为,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改善当前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愿景。
(二)特点
1.广泛适用性,它汲取了ISO9000等系列标准的经验教训,并有了更深层次的创造。
2.自愿原则,能够排除任何被迫与非必要行政干预。
3.灵活性,该体系仅提出构建的框架,没有硬性的规定必须达到的资源、环境绩效方面的指标,而把建立绩效指标的具体工作留个公司与团体。
4.兼容性,与ISO9000系列等标准有很好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企业执行新的标准的负担。
5.持续改进原则,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改进,则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环境考核目标。
三、环评ISO14000体系对国际贸易的具体影响和启发
一些大公司在当时自发制定公司的资源与环保内部规定,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的机构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同时对外公开调查结果。以此证明他们出色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绩效。公众对公司的行为广泛认可,公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
90年代,欧洲制定了两个相关计划,统一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办法。两个方案有着重叠和深化的关系,后一个方案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后一个细化过的方案给今天的很多公司带来了决定性的变革和指导,让他们取得良好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绩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在如此良好的结果下,两套方案在欧洲进行了推广。
从欧洲的做法来看,我国也应建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使公司和团体能够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主体竞争地位,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在加入WTO前后几年,我国国际贸易背景非常不理想,因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因标签、单证等不符合国际规范,产生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在全国范围,无论国企还是私营企业,推广、实施ISO14000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准入证。
有了竞争的基本资格,每个公司和团体,还应该持之以恒践行该体系标准,并且动态地随着科技、贸易环境变化而推动的体系发展相适应,使环境认证不终止于认证通过后,不断降低环境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商机。
我国加入WTO后,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危机与挑战也增加。相比于长久资本主义的西方公司,中国企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综合以上浅析,ISO14000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和构建的平台,是我国的企业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与影响力。(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及评价方法指导实务全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国家环保总局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如何ISO14001认证》.北京.学院出版社.2000年
[3]李春田 贾岚.《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案例》.北京.中华标准出版社.2002年
[4]孟宪国.《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北京.中华标准出版社.1999年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北京.2005
[6]徐敏.《快速精通ISO14000:1996/ISO系统实战系列》.广东经济出版社.广东.2006年
关键词:环境质量体系;生产力提高;环境保护
一、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国际贸易出现,其历史条件有着自身的特定性,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可兑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其次是国家的诞生。
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创造出可以交换的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换,于是就产生了国际之间的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关系变革出现社会分工,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一個国家自身消费之后有剩余、运输科技发生革命性提升等,使长途贸易有了关键性保障;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最初的殖民世界体系,为各国自由竞争造就了关键条件。
(二)发展
当今社会,全球人口呈现爆炸式递增、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出的绝大多数污染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载的限度。这种由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再给人类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不断恶化加重。
上个世纪,从70年代开始,老牌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着手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立法,开展了相关的拯救工作。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遭受殖民国家经济掠夺的发展中国家,急切地渴望改变本国贫穷落后状态的愿望及其后来实施的活动,反而使得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这种结果又强烈地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紧接着,从80年代开始,美欧一些公司为了回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期望减少污染,提高在公民、政府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便是环境质量管理的发端。
随着世界范围的贸易的广泛开展,全球的环境发生极其快速的变化,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事件形态、类别多样化,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发生频率极大增高,产生许多新的环境公害事件。
因此,资源与环境问题到今天已经是全球性的核心议题,也是全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环境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依法加强治理,另外,如绿色消费之风而诞生的消费市场变革等等,使美欧国家的许多公司、团体谋求改善环境绩效的方法。其中不少知名企业开始申请中介组织来协助测评,期许树立良好的业界口碑和形象。
(一)体系内容
在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方面,此系列标准融合了全部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就具体内容而言,有很强的操作性,主要提出的策略涵盖了制定、实施具体方面和企业相关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等等,指导性很强。
在该体系里,ISO14000是它的根基,是公司、团体构建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尺码,目的是规范公司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资源与环境行为,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改善当前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愿景。
(二)特点
1.广泛适用性,它汲取了ISO9000等系列标准的经验教训,并有了更深层次的创造。
2.自愿原则,能够排除任何被迫与非必要行政干预。
3.灵活性,该体系仅提出构建的框架,没有硬性的规定必须达到的资源、环境绩效方面的指标,而把建立绩效指标的具体工作留个公司与团体。
4.兼容性,与ISO9000系列等标准有很好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企业执行新的标准的负担。
5.持续改进原则,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改进,则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环境考核目标。
三、环评ISO14000体系对国际贸易的具体影响和启发
一些大公司在当时自发制定公司的资源与环保内部规定,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的机构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同时对外公开调查结果。以此证明他们出色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绩效。公众对公司的行为广泛认可,公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
90年代,欧洲制定了两个相关计划,统一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办法。两个方案有着重叠和深化的关系,后一个方案也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后一个细化过的方案给今天的很多公司带来了决定性的变革和指导,让他们取得良好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绩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在如此良好的结果下,两套方案在欧洲进行了推广。
从欧洲的做法来看,我国也应建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使公司和团体能够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主体竞争地位,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在加入WTO前后几年,我国国际贸易背景非常不理想,因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因标签、单证等不符合国际规范,产生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在全国范围,无论国企还是私营企业,推广、实施ISO14000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准入证。
有了竞争的基本资格,每个公司和团体,还应该持之以恒践行该体系标准,并且动态地随着科技、贸易环境变化而推动的体系发展相适应,使环境认证不终止于认证通过后,不断降低环境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商机。
我国加入WTO后,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危机与挑战也增加。相比于长久资本主义的西方公司,中国企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综合以上浅析,ISO14000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和构建的平台,是我国的企业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与影响力。(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及评价方法指导实务全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国家环保总局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如何ISO14001认证》.北京.学院出版社.2000年
[3]李春田 贾岚.《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案例》.北京.中华标准出版社.2002年
[4]孟宪国.《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北京.中华标准出版社.1999年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北京.2005
[6]徐敏.《快速精通ISO14000:1996/ISO系统实战系列》.广东经济出版社.广东.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