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服务地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动高校应用型课程项目导入的教学改革下,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本文根据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分析、探索教学与实践过程,总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规避的问题与启示,为应用型课程项目教学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培养;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项目介绍
  (一)项目来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我院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开设之初,经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教育局与我校联系,我院与松桃县教育局以及受教育局委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设计的第三方松桃新天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为松桃县部分中小学学校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在这次合作中,我们总共签订了3次合同8所学校,通过主课老师与教研室其他四位老师,带领正在上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1个学生参与了项目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具体任务
  项目是为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8所中、小学的学校进行校园文化设计,根据各校的教学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建设主题等展开设计内容,力争通过文化内涵及教育特色的理念提取,展现校园特色文化理念。
  具体设计任务如下:
  图1分别为松桃第四完小、松桃县蓼(liao)皋(gao)江桥完小和松桃县寨英镇邓堡中学。
  2.基础系统
  图3分别为松桃第三完小廊道文化、松桃第三完小特色教室举重室设计和松桃第四完小校门口环境建设设计。
  (四)技术服务指导完成情况
  二、项目取得的成果及效应
  (一)人才培养效应、学科建设效应
  1.艺术学院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1名学生参与了该项设计项目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项目实践效果。一是通过参与整个设计服务过程,从实地考察、素材收集、校园文化主题的提炼、草图方案绘制、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及校园文化建设系统等工作,学生完整地参与了该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对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二是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到该项设计服务中,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服务社会需求等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三是培养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有困惑之处,能虚心向老师请教,能主动进行思索,同学之间也经常進行交流与探讨,提升了相互协作的精神。   2.进一步把企业形象设计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且在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将知识扩展化,补充学习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与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了我国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目的,思考理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通过参与此次项目设计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项目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将接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到现实设计之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专业技能的掌握。
  3.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明确了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正是基于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我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能力人才这一目标来进行,“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设计能力”[2]。只有通过项目带动课程,才能更好地将人才培养宗旨落地,才能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价值之所在。
  4.学生培养:培养本科生21名。
  (二)师资队伍建设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教师要不断更新设计专业知识,掌握设计技能,多与企业合作,服务于企业,将理论实践化,才能有所储备教授学生。自本项目签订以来,艺术学院选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验丰富的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5位老师参与,设计过程中教师亲自带领设计,详细讲解,精准把控,这样的言传身教也是对教师的自我锻炼和技能提升,强有力的技术指导队伍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与质量,经过团队的通力合作得到了对方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三)科学研究效应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团队以设计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投身于社会服务中,把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实践提炼理论,设计创新知识的升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积极讨论,要求学生善于总结,发现问题的关键,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其它应用型项目课程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四)社会服务效应
  1.踏实从业,竖立形象
  此次社会服务工作辐射到县乡,虽然到各乡镇或村完小、中学距离较远,但每个学校带队老师均带领学生坚持实地考察,把当地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历史特色记录在案,仔细分析,寻找特色,设计小组将这些特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设计中,保证每个学校设计各具特色。本设计团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地方教育局、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形象。
  2.了解行业需求,引导教学改革
  艺术学院重视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的导向。现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考验,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行业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于应用技术服务类,教学就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将项目化课程建设融入其中,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融于项目中,才能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把教学融入项目实践中,让学生积累经验,重视“过程评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自我,做到及时反思,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中的育人功能。
  三、项目取得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一)项目取得的经验
  1.组织管理经验:领导重视,项目负责人带好队伍,明确职责,有效沟通,强化执行。
  2.实施操作经验:整个项目课程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项目的调研、设计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和甲方的沟通,遇见的问题和困难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部分操作经验如下:
  (1)善于发现、整理资料:市场调查中有些资料是很难收集到的,在田野调查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和学校领导、老师交流,对于建校历史可以走访当地老人,深挖本校历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
  (2)组织团队成员讨论,提出个人见解,要求学生要善于归纳、分析,发现突出点、创意点,通过讨论形成共同的创意思想,然后根据创意思想指导下一阶段的创作。
  (3)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尽量做到效果图没有错误,在效果图提交阶段会根据甲方的意见进行修改,组织小组成员根据意见进行分析、调整,力求做到能够满足甲方的要求。这个过程可能由于项目方的要求以及反复的修改,学生会产生不理解,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与疏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设计是不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进行,是不是达到了对方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此次项目活动中学到知识。
  (二)项目的启示
  1.学校层面:加强了与地方的合作,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教师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了项目课程的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丰富了项目课程的课堂案例。
  3.学生层面:
  (1)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了专业知识。
  (2)学会了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化,提升了知识应用的能力。
  (3)培养了挑战自我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吃苦耐劳、 勇敢顽强的品质。
  (三)存在的问题
  1.因初次接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前期没有深刻领会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没有领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造成对项目的理解与甲方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
  2.对项目的时间把握度不够,前期由于设计单一,主要是对校徽及学校标准字的设计,相应工作量较小,后期由于大量的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以及校园文化环境艺术的设计,出现前松后紧的状态,导致后期设计制作工作量较大。
  3.在进行小组创意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进行资料整理时元素提炼不足,没有领会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三风一训”精神,没有将这些精神内容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导致校徽设计阶段修改时间过长,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将增加此部分内容学习与理解,提升学生将项目要求与设计理念融合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项目课程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课堂与实践,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理解、消化,帮助知识的巩固,提高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这种方式普遍运用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与企业导入VI视觉识别系统的时间不一致,再加上现在广告市场细分化、专业化,企业在引进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市场上专业设计公司而非高校,所以高校与企业在这块的校企合作越来越少,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只要我们教师站在学生能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的基础上,走出去为学生联系项目课题,把真实的项目带入课堂,这样教师才会教有所得、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D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237/200608/17004.html.
  [2]谢朝德.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财产保险实务》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23).
  作者简介:孙飞(1969-),男,贵州省思南县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教改课题,课题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实践课程)“课题制”教学模式改革——以銅仁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G-2018028)。
其他文献
【摘要】鄂倫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民歌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有质量地传承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鄂伦春小唱》为例,对三个不同版本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对鄂伦春民歌进行分析。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调式调性;旋律;节奏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逐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宣传推介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现状,就如何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引向社会需要,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社会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266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民以食为天,然而饮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高低。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北宋是相对富裕的王朝,其国都东京城的市民阶层的饮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市民阶层饮食水平最高峰的历史时期。《东京梦华录》一书是本朝人以回忆的方式所撰写的本朝历史,其中记载的市井饮食可以充分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饮食;北宋
【摘要】鉴于高校思政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性需要,以及学界关注的理论发展性需要等,加强对高校“红色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对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号情况和对“红色微信公众号”认知、使用情况的调研,结合某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在校大学生使用校园微信公众号的一般特征及目前“红色微信公众号”内容及议程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建议策略:一是强化主
【摘要】古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人们总说,后世的西方文化就是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对欧洲的历史文化方方面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后期的衰败,使整个西方文化进入到了中世纪时期,在西方社会眼中,文史学家绝不愿回忆的“黑暗时代”。而在我看来,古希腊文化这颗耀眼星辰的陨落,是偶然,也是必然,历史发展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但现今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有所总结古希腊文化衰败的
【摘要】佛山祖庙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文化根脉,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也是佛山的民间信仰中心;作为一座专题博物馆,如何保护好祖庙古建筑群及其珍贵的文物遗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全面分析了佛山祖庙文物遗存的特点及保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物遗存保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佛山祖庙;文物遗存;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佛山祖庙位居佛山城市中心腹地,始建于北宋元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书法中“象”“意”“法”的哲学渊源,并通过对《礼器碑》《开通褒斜道碑》中的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探索临习这两个作品的正确方法,并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找到临习碑刻的恰当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象;意;法;碑刻;临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哲学里的“象”不同于西方哲学里的“象”是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沟通自然与人的桥梁。“象”具备了一定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反映时代特点的新词、流行语。中日韩三国作为邻国,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有很多共性。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现象及背景,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各国产生的新词、流行语的文化内涵及特征。  【关键词】新词;流行语;中日韩;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一、“就业难”问题凸显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工作岗位骤减,“就
【摘要】徐州琴书属于我国曲艺中的琴书类,是全国三大琴书之一。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受西洋管乐等因素影响竞争,徐州琴书出现了从事徐州琴书相关活动的专业人员较少、受众群体较少等现状。本文以琴书作品《丹桂飘香》为例,结合发展与传承等方面进行讲述与研究。  【关键词】徐州琴书;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徐州琴书的表演形式  徐州琴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别
【摘要】石寨山型铜鼓是铜鼓发展的成熟期。石寨山型铜鼓在万家坝型铜鼓乐器、礼器的基础上上升为国之重器,统治阶级既将其陈列于庭彰显其权势和财富,又作为祀神乐器威慑民心。石寨山型铜鼓传至广西,与楚汉和当地音乐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骆越礼乐文化。  【关键词】乐器性能;铜鼓乐;功用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万辅彬教授在综合比较自古至今的各种铜鼓分类法的基础上,运用铅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