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成为课改实施进程中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本文从诱导学生要合作、指导学生会合作、激励学生爱合作三方面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合作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74-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取得我们理想的效果,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优秀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群体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等。我想,小组合作不该只是教师的嘴上谈兵,它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落实,惟有如此,合作才能真正走向“有效”。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小组合作走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诱导学生要合作
1.教师难学生。教师要难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内容去寻找一个学生不易得到明确答案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一个争论的焦点。记得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这个人物的特点,我特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个伟大的人?”问题一出,学生各有观点,于是就顺势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然后组内交流。就这样,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合作中去,只听有学生说爱因斯坦连衣服都没整理好,算不上“伟大”;有学生说,头发蓬乱,伟大的人才不会这个样子;有学生说,爱因斯坦潜心研究,所以才有这样的衣着外貌,伟大的人都这样……经过这样的激烈讨论,学生们渐渐发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所在——潜心研究、平易近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2.学生难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质疑,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时,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比较在意。记得《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上到最后,有一学生提出:“老师,文章最后一句后面的句号我觉得可以改成省略号。”我听了,看了看书上句子——“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就问:“你为什么会觉得用省略号比较好呢?”“这样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我们会想洪教头走开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对啊,故事之后洪教头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小组合作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洪教头的不同表现:有洪教头嘴里念念有词;有洪教头低着头,头也不回地跑回去了;有洪教头自叹不如,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后悔……一个问题,不仅仅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使自己能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思考更为周密。
二、指导学生会合作
1.明确任务。任务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成效。学生一旦没有明确的任务,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在进行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小组中该完成哪些任务。曾经教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斯帕拉捷四次实验的情况,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合作之前,给他们一张填写实验情况的表格,分清所要求找的内容,再让他们合作。当然,教师所给的合作任务是从大范围来说的,学生间又有不同的小任务,教师可以在小组中选定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组长,让其根据组内的需要来分配各自的任务。这样,学生们都各司其职,能迅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为课堂的后续教学节省了时间。
2.学会倾听。学生合作,一般都是各顾各的说,不善于倾听,总是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在小组里发表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而“悠哉悠哉”,这达不到合作學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明确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理解之后,要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同学发表理解的时候,也要注意倾听。只有相互的倾听,才能汲取他人之长,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做到有序。有的学生比较性急,很喜欢插话,当别的同学在交流时,他并没有完全听懂而任意地“插嘴”,这样导致交流的同学也没能很好地讲清自己的见解,听的同学也没能很好的理解组员所要讲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小组合作的“无序”,而这样的无序直接导致了合作的无效。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交流的一般顺序:阐述个人观点——倾听他人观点——反思自己观点,最后重新建构自己观点。学生只有了解了交流的程序,才能为合作的有效打下基础。
三、激励学生爱合作
1.团体激励。教师可采取小组竞争的办法来激励学生。每个组有每个组的特点,每个组也有每个组的成果。当合作学习之后,让学生汇报各自成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评价各小组的情况,然后共同商讨出比较优秀的小组,最后教师进行总体性的评价,让该团体得到一定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刺激其它团体的合作学习更好地去交流、讨论。
2.个体激励。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在合作学习中,他不善于与同学交流,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亲自带领他去合作,去交流,发现他能很好地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进行肯定;有些团体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其中有一位在班级交流中表现很优异,那么教师也要进行激励,充分肯定他的才智,让他不至于因为所在团体的不足而影响自己的发展,而是要他去引领自己的同学走向成功的彼岸。
综上所述,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耐心激发和不断激励。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将促使合作学习真正走向有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74-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取得我们理想的效果,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优秀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群体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等。我想,小组合作不该只是教师的嘴上谈兵,它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落实,惟有如此,合作才能真正走向“有效”。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小组合作走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诱导学生要合作
1.教师难学生。教师要难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内容去寻找一个学生不易得到明确答案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一个争论的焦点。记得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这个人物的特点,我特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个伟大的人?”问题一出,学生各有观点,于是就顺势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然后组内交流。就这样,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合作中去,只听有学生说爱因斯坦连衣服都没整理好,算不上“伟大”;有学生说,头发蓬乱,伟大的人才不会这个样子;有学生说,爱因斯坦潜心研究,所以才有这样的衣着外貌,伟大的人都这样……经过这样的激烈讨论,学生们渐渐发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所在——潜心研究、平易近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2.学生难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质疑,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时,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比较在意。记得《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上到最后,有一学生提出:“老师,文章最后一句后面的句号我觉得可以改成省略号。”我听了,看了看书上句子——“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就问:“你为什么会觉得用省略号比较好呢?”“这样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我们会想洪教头走开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对啊,故事之后洪教头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小组合作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洪教头的不同表现:有洪教头嘴里念念有词;有洪教头低着头,头也不回地跑回去了;有洪教头自叹不如,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后悔……一个问题,不仅仅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使自己能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思考更为周密。
二、指导学生会合作
1.明确任务。任务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成效。学生一旦没有明确的任务,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在进行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小组中该完成哪些任务。曾经教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斯帕拉捷四次实验的情况,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合作之前,给他们一张填写实验情况的表格,分清所要求找的内容,再让他们合作。当然,教师所给的合作任务是从大范围来说的,学生间又有不同的小任务,教师可以在小组中选定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组长,让其根据组内的需要来分配各自的任务。这样,学生们都各司其职,能迅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为课堂的后续教学节省了时间。
2.学会倾听。学生合作,一般都是各顾各的说,不善于倾听,总是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在小组里发表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而“悠哉悠哉”,这达不到合作學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明确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理解之后,要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同学发表理解的时候,也要注意倾听。只有相互的倾听,才能汲取他人之长,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做到有序。有的学生比较性急,很喜欢插话,当别的同学在交流时,他并没有完全听懂而任意地“插嘴”,这样导致交流的同学也没能很好地讲清自己的见解,听的同学也没能很好的理解组员所要讲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小组合作的“无序”,而这样的无序直接导致了合作的无效。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交流的一般顺序:阐述个人观点——倾听他人观点——反思自己观点,最后重新建构自己观点。学生只有了解了交流的程序,才能为合作的有效打下基础。
三、激励学生爱合作
1.团体激励。教师可采取小组竞争的办法来激励学生。每个组有每个组的特点,每个组也有每个组的成果。当合作学习之后,让学生汇报各自成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评价各小组的情况,然后共同商讨出比较优秀的小组,最后教师进行总体性的评价,让该团体得到一定的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刺激其它团体的合作学习更好地去交流、讨论。
2.个体激励。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在合作学习中,他不善于与同学交流,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亲自带领他去合作,去交流,发现他能很好地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进行肯定;有些团体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其中有一位在班级交流中表现很优异,那么教师也要进行激励,充分肯定他的才智,让他不至于因为所在团体的不足而影响自己的发展,而是要他去引领自己的同学走向成功的彼岸。
综上所述,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耐心激发和不断激励。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将促使合作学习真正走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