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教学与人文价值挖掘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注重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人文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人文价值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及如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意识。
  关键词:人文价值;语文教材;培养方式
  一、核心素养与人文价值
  概念界定:人文就是通常说的人性文化,其特征是以人为本。人文价值急尊重以人性为本的价值态度。人文价值在教育教学,尤其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在当今功利主义社会的影响下,大多数人往往注重的在语文学习中能否获取知识以及能获取多少知识。而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学时期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段,因此在各科的知识编排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2014年,我国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我国最近时期中比较热门的前沿热点问题,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两个小部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已经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主张。文化基础,一方面重视获得各种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前人总结的经验和知识,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基本能力、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有:关于人文内涵的积淀、人文情怀、审美等。另一方面,形成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当代社会对受教育群体的要求,在追求科学精神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者的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我国知名教育专家钟启泉、林崇德、刘霞、刘庆昌等人均有对核心素养的论述。
  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与人文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相互联系。同样能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态度等。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基础”更细化,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人文价值的范围比较广阔,涵盖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
  二、初中语文教材与人文价值
  教材的别称叫做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它主要是根據国家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而编成的。在教材内容的编排过程中能够系统的反应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初中语文教材,顾名思义是关于初中语文的课本,承载着在初中三年中学生所需的知识。一共6册,每年纪分上下两册。在三年中完成每册、每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初中语文教材首先完成基本任务:传授知识,中国古代诗歌精选、文学作品选(古今中外)。其次,培养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写字与阅读能力。
  人文价值的作用显现具有滞后性。在教育学关于知识的分类方式中,根据就是把知识的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就是能明确看到的知识,如生字、古诗等。在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后,能立刻表现教师成果的就是学生对显性知识的掌握程度。隐形知识就是在学习知识中没有具体的体现,但是还会对学生的行为方式甚至价值观念产生影响。每一个知识的特性都伴随着显性和隐形。社会上往往对显性知识过于关注,而忽略隐形知识。恰恰隐形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待人看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也就是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有重要的作用:①人文价值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因此,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对人和社会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人文价值观对人和社会起消极阻碍的作用。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②既然人文价值取是意识形态,那么每个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观点会随着学历、阅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改变。③人文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导向作用,有正确的目标也有错误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找自己的正确道路。
  三、培养具有人文价值精神的途径
  既然人文价值如此重要,那不禁思考,人文价值究竟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对此,笔者在这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德育角度来说,应包括笔者认为从德育方面来讲,它应该包括爱国情感、正义感。从智育方面来说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智力因素。在美育方面看主要有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人文价值注重的是人的感受,因此本文认为应从两方面培养:
  (一)对教师的要求
  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一个自然人,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特性。而每个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又有所区别,所以要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根据学生更好的发展。影响学生人文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状况、性格、能力、教育、环境等方面,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从这几方面出发。流沙河的《理想》告诉学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理想。对于当时学生来说,可能不会理解此文的深刻含义。但是当随着认识发展、能力发展就会明白安排此内容的寓意。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每个内容的安排都有引导人文价值观的意义。
  (二)对学生的要求
  尊重人性。在如此功利化的社会里生活,具有人文情怀显得如此珍贵。让学生明白超功利主义的意义,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形成对人生的看法。接受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形成对世界、人生的看法。
  四、总结
  语文教材是具体的知识载体,而知识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也就是说教材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过程中应起到积极引导引导的作用,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龙永韶.从语文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看人文价值取向[J].文学教育(上),2012(06):122-123.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作者简介:谭芳,遵义市第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充满挑战,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情,根据当代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开展课堂活动,明确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效果。尝试适宜教材、适宜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使语文优质课堂的实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重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应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
摘 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尤其青年职工数量日益增多,给企业的统一化管理带来了的难度。由于他们心理成长、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的特殊性,在信息时代极易受到多元化文化与思想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思政工作正常开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当前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结合开展职工思政工作的基本准则,探讨了企业青年职工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摘 要:自教育改革以来,新课标中的教育目标不仅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极富感情色彩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情感体会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因此,要想在语文的教学中收获成功,首先教师本身需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营造积极地学习氛围,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情感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