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潜心去认识它,兴致勃勃地去研究它,孜孜以求地去实践它。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好比饮食,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弄坏肠胃。”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成了语文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命题诱发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等。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等。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岁的时候》等。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設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学生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童年的梦》《盼》《月夜,我从老师窗前走过》等。
  二、讲述学生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时,他们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或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可以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教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三、抒写学生情感世界的波澜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步趋向成熟,他们模仿力强,对外界的感受敏锐,外界的一切都能撞击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因此,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沮丧,有成长的烦恼,有遇挫折的彷徨,这一切学生都需要倾诉,需要表达,这无疑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练笔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这些情感,激发学生心中表达的欲望。
  四、创设作文的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境,展开文思,进行写作。通过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从规定的情境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巧用文学作品中的“空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富于启发性,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多“空白点”,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靠联想和想象去填充它。如,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一课时,当赫尔墨斯问他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时,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那么这时赫尔墨斯的心情、表情、语言、行为等怎样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成了“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最易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客体的刺激强化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把教师“要我写”变成学生的“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副标题在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常常被忽视,没想到的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入了今年高考命题人的法眼,不由得让广大师生另眼相看。  全国高考试卷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的全国三作文如下:“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
期刊
审美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美学理论、美学方法引导、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带着情感领悟教学内容的寓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操和品格。而诗歌以简短、凝练、优美的文字,向学生展示诗人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诗歌的审美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歌本意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所呈现出的美的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期刊
教育问题已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下一代的教育情况牵动着一个家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等各方人士的心。美国全国受教育委员会提供的53项研究有力地表明:与家庭、社区保持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他学校;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密切师生和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他们的权威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在寻求家校成功合作的实践中,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表达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家长的心声:“教育的效果取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我班的环境布置,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幼儿的眼光自主创设环境  我班三位教师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
期刊
一、多元文化概念的界定  多元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但强调文化平等,尽管由于不同群体在政治经济权力占有上的不平等以及那些被视为“非主流”的各单元文化群体自身的妄自菲薄造成的文化上的不平等,但多元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蕴涵,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尊重文化差别,提倡多样文化的共存与互补,了解自身文化的基本特点,将单元文化置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现代解读,是单元文化走向丰富和厚重的有效途径。多元文化
期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
期刊
一、创设良好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要营造自学氛
期刊
学生的从众心理较强,如果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他们就容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而氛围又是培养人性格、习惯的关键所在,大家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的根本目的也正是希望为孟子创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指出:“使我们的青年们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
期刊
教师做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人类发展中肩负着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想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胸中光明;想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有火种”。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殊與神圣,要胜任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敬业、好学、爱生则是高尚师德的三大支柱。  一、敬业——师德修养的关键  敬业精神是教师自觉承担社会和国家所规定的教师义务的体现。具有这种精神,教师就能反教
期刊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与之相伴的文化转型,与已经步入正轨的社会转型相比,文化转型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当前中国还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共同并存、相互杂交、相互冲突的阶段,缺乏一个主导性的新文化规范。而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既给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语文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究竟如何自处、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