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荣:关注人的命运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yu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国荣在2002年,曾经凭借单幅照片《中国小将夺冠赛》夺得第45届“荷赛”体育类单幅铜奖。12年之后,其作品《杠上争夺战》又获得第57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作为中新社的资深摄影记者,这组以体操赛事为主题的照片却以新颖的视角和风格,给本届“荷赛”体育奖项带来意外的惊喜。然而面对“荷赛”的再一次垂青,他仍谦虚地称自己“并不擅长拍摄体育照片”。
  《杠上争夺战》拍摄于2013年9月的沈阳全运会,就新闻背景来说,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但这幅黑白组照作品聚焦细节特写,画面简练而有力,有着摄影师鲜明的个人风格。作品中虚化的人物动作,也在众多体育照片中独树一帜—但也正因如此,引来不小的争议:有人从中品鉴出艺术之美,也有人质疑其难负盛名。贾国荣接受本刊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拍摄理念和经验。 他说,无论拍摄何种题材,“关注人的命运”才是自己想要传达出的关键。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吗?你在之前的访谈中提到为了避免场上各种要素的干扰,特意选用了600mm镜头拍摄,而对于场地相对较小的体操项目而言,你选择这只镜头的原因是什么?
  贾国荣:寻找创新视角,是好记者的基本功。如今之赛场,摄影记者的空间越来越小,广告、标语和挡板愈多愈高。我绕场两圈,除了常规视角,竟然发现不了自认为私密的好角度。首日用常规的70~200mm变焦镜头、300mm镜头与600mm超长镜头应战,手忙脚乱地拍了上千幅画面,垃圾照片占去了一大半。有些照片虽然美观,但已经很难拍出新意。没有想法,朝着对象按快门,等于照相。用心抓瞬间,方称摄影。
  如果拍摄对象表现得好,镜头就拍摄得好,只能叫摄影达人,还不是摄影高人。我想借用超级镜头来超越达人。我更倾向于把镜头里的干扰因素尽量挤出取景器之外,构图就像打磨钻石一样,越洁净越好。当我用超长焦镜头一聚焦,感觉出来了—体操健儿的动作每每一起,特写中的人物与粉尘一齐腾舞,好似硝烟四起,赛场堪称战场。
  你认为这组照片和一般的新闻发稿照片区别在哪 里?
  发稿照片一般会抢时效,选图多是中规中矩,为编辑和读者着想。而每年摄影大赛那么多,参赛必须为评委着想。我每年偶尔参与几次国内外的评比,熟知审美疲劳,都晓得力挺大胆创新之作。所以,发稿照片与参赛照片,往往是两回事,有巨大差别,组照尤其明显。再说,参赛组照是精心遴选组合的后续产品,也是再打造的高端新闻产品。它会错过发稿时机,可它是为年度大赛而诞生的精英。
  这是一组聚焦于“人与杠”的特写组照,观者甚至看不到运动员完整的比赛动作 (而对于体操项目而言,最关键的就是动作的优美)。你没有去捕捉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之美,而聚焦在更细节的地方,你着重想展示给观者的是什么?
  其实, 无论器材如何层出不穷, 使用技法如何讲究,我在摄影上一直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拍摄方向,那就是始终关注人的命运。我知道这只又大又重的镜头的毛病是随时都会丢失目标,往往拍不全人物的肢体动作。可是,无限风光,尽在险峰。以前,“荷赛”多次嘉奖过拍摄奥运会个别项目特写的照片,为什么不奖励名将拿金牌这类题材?看来,创新之道,才是王道。
  我近十年认定,表现体育精神,远远比表现动作美感重要;表现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势,永远比表现奖牌得主的兴奋紧要。在赛场上,我恍然领悟了眼前的主题—小将们的命运。赛场新闻人物无大小,我就把个个赛场小将当俊杰,把他们视为大人物来拍摄,这有多爽!
  你在这部作品中以虚的人物与实的杠相对照,是怎样一种构思?一般人经常认为,如果拍照把主体人物拍虚了,就是“拍糊了”,对此你在构思和选片思路上,想给摄影者们什么建议?
  好相机加好镜头,一套十几万元,真是奢侈品。它们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艰难把画面拍实了。但这次我有意拍虚一点,要动感,要虚实结合,要紧张的力度。要想让凝聚瞬间的画面人物灵动起来,适当的虚化,也是一种技巧。当坚实的焦点被刻意虚化,形象的线条感依然像刀锋一样犀利。当今影坛,拍“糊”了的佳作不断赢得喝彩,关键在于形式是否弘扬了主题,主题是否有利于创新。关注人,更在于关注情感。我镜头里的健儿,在冲锋陷阵的关键时刻,哪位眼睛里不是盯着自己手中的杠端,拼搏在飞扬的镁粉之间—这里蕴含着命运。我的拍摄,已不在乎小将们的胜负,拼搏精神比肢体动作的美感更重要,这才是体育竞技的至高境界。
  组照中的最后一幅,几乎看不到运动员的影子,只有一缕烟粉,你觉得这张片子在组照中担当了怎样一个角色与蕴意?
  尾声,如豹尾一甩:人在空中画外,腾飞的镁粉依然连结着战士与阵地的情缘。我有心编辑组合几幅空镜头画面,它们照样蕴含着体操健儿命运性的走向,请观者去读画面,去想意境。众所周知,体操健儿最后能否平稳落地,十人九不成。在此刻,谁成谁败,我觉得无所谓了,风骨犹在。含蓄的空镜头,往往会超越具体影像,因为它往往能表现更高的境界。
  你在采访中谈到如此挑选和编排照片是为了让这组照片形成“故事”,可以谈谈你具体的构思是如何?你认为这组照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用照片讲故事的关键是什么?
  谢谢你把采访重心设计在这里。这还是集锦式的组照,我想暗示一个年轻群体在拼搏中坚韧有力,有失误、又有不屈的竞争历程。所以中文题目叫《杠上争夺战》。
  赛场健儿中,一位精瘦、不起眼的湖南小女子—尽管我没在组照中特意展现她,但画面里始终有她的灵魂。她自幼告别山间薄田畔的老家寒屋,爹妈在长沙工地辛劳打工已多年,今天一役,她要为父母和失明的哥哥而战!如果获奖,将获得层层嘉奖。十年苦苦磨练,一朝报以名利双收。我把忧心,放在镜头里的小将身上,每每关键时节,我以快门声声,默默为她祈祷。
  在拍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似乎与拼搏小将命脉相通。难道不是吗?我和身边的同事们也大都在清贫的生活中,为各自的梦想努力。我尚有一间四季不见阳光的寒舍,可身边许多年轻同仁还根本无房,也买不起房。不顺心与无奈,虽说会影响生活质量,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向摄影的高峰精进。就像险境中拼搏的苦妹子,家境不顺,丝毫不碍她在体操的尖端争锋取胜。所以,组照故事的魂魄,首先是尊重人,继而强调人的情感,重点在于关注人的命运。
  这组照片更倾向于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如何将体育照片拍出富有艺术性的感觉?
  我无法讲述一名健儿的故事,现场难点太多,没有作业的空间和时间。那么,我就开放自我,用新颖些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觉和想法。其实,照片画面的素质,等于摄影者的素质。先拷问自己,我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同时具备浪漫主义的风格吗?学习前辈的艺术成就,包括当下许多年青新秀的艺术灵气,运用到自己的拍摄中。一次数次不成功,总会成功。
  你如何看待本届“荷赛”对于体育照片评选的标 准?
  “荷赛”的标准具有一贯性。惊险动作、光影效果、人物命运、角度巧妙,都是评选的关键词。去名人化,去奖牌化,去体育程式化,依然是潜规则。我个人非常欣赏获得体育特写类专题组照一等奖的作品 《八项全能》,人物的命运感比我的强多了,拍摄手法出神入化。我能感受到,摄影的功夫,其实最能体现在日常生活里面。南方都市报陈坤荣的拍摄用心和创新,也十分巧妙。其中光影有多好,可见小陈的费事费心有多少。
  你在之前的采访中曾说,自己最擅长拍摄的不是体育领域,而你两次都是体育照片获得“荷赛”奖。对于这次获奖,你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把采访突发新闻的抓拍功夫,用到体育疆场上,相得益彰。这次赛场采访中,既然没有人用我这样的长镜头拍摄, 也就没有人会以同类题材参加摄影比赛。我能获奖,其实没有战胜任何对手,是敢于创新的我,打倒了因循守旧的自己。
  我必须向被拍摄的小将致敬:正是因为他们,让我有了摄影的灵感。其实,任何获奖就那么几分钟的事。之前之后,和大家一样在漫漫努力的长路上,才见真本性,真功夫。
  赛场落幕,我在镜头里也一直盯着她—那位瘦小的湘妹子叫商春松,她终以赢得三枚金牌,报答工地上没有看电视转播的打工父母,报答什么都看不见的哥哥。搜索一下就晓得,那个胜利之夜,无数的湖南人在赞她,人们甚至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可是,教练却说,这个小姑娘,超冷静。因为她的心境,很强大。她,堪称榜样。
其他文献
版画是摄影术发明前最重要的视觉传播手段,在20世纪初照相印刷术完善之前,摄影术拍摄下的影像主要借助成熟的版画印刷术来传播。近年来,随着摄影史研究和摄影收藏的兴起,以照片作为母本制作的“摄影版画”的价值逐渐受到了史学家和藏家的关注及认可,并出现于收藏和拍卖市场  早期版画艺术家  史料显示,最早出现在西方图书上的中国图像出自荷兰人约翰尼斯·纽荷夫(Johannes Nieuhof),1665年,他将
期刊
人眼的观看方式和照相机不一样。我们并不只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完整的影像,而是在大脑中将视觉信息、记忆和逻辑结合在一起构建出图像。照相机刚刚发明出来时,它所制造的影像让人们感觉既陌生又充满诱惑。不仅因为照片是如此“逼近于真实”,它也让我们尝试用全新的“摄影视角”来观察世界。  当然,摄影和人类视觉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摄影是静止不动的,且聚焦清晰。对于照相机记录下的瞬间,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研读其中的每一个
期刊
童年是纯真的,成年人常常这样讲。  或许,这么说是出于对青春、对纯洁、对一些不可重来之事的缅怀和纪念。而童年又不仅仅是纯真的。在梦呓一般的回望中,童年像是被施了魔法的散文诗,充满了形形色色荒诞惊奇的元素。  摄影师阿纳斯塔西娅·卡扎彭(Anastasia Cazabon)拍摄的这组《故事》(Stories),既有鲜明的戏剧感,又充满朦胧的欲说还休。她通过对儿时想象世界的追溯,重新构建了一系列充满隐
期刊
树木吐绿的时候,顾德华的生命却结束了  上周,我的同事蔡毅来电话说:“顾德华去世了。”我一下愣住。几天来,天色晦暗,内心无光。有的夜晚,我会猛地惊醒,想起手上未完成的工作—从2007年开始我的工作大部分与新华社老图片、老摄影记者有关。  这些年,为了做“口述新华”栏目和“新华典藏”项目,我数次往返新华社总社和菊儿胡同(新华社北京分社旧址)之间。2009年2月,我为顾德华做口述整理;2011年4月1
期刊
佳能2014年影像新品悉数亮相CHINA P&E  2014年4月25日,第17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E)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佳能携最新消费影像输入与输出设备亮相展台。  在展会开幕当天,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先生宣布,佳能EF镜头累计产量超过一亿只。今年4月22日生产的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
期刊
一年一度的“荷赛”,几百幅获奖作品乱花迷眼。但就像一本摄影史中所讲,照片的计量单位并不仅仅是“张”,把“荷赛”的获奖照片集合起来观看,发现它竟可以被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仿佛从约10万张照片中筛选出几百件凭证,并把这些看似孤立的线索放在一起,描述、定义着这个世界的模样,供我们采信。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表达浏览过今年“荷赛”获奖照片的心情,我选择“欣慰”。这个世界并非没有灾难、战乱、悲剧、不幸、绝望
期刊
逆光是方向也是信仰,  面对阳光,习惯黑暗的眼睛终于遇见光明。  世界淹没了嘈杂与琐碎,勾勒出美好轮廓,  只剩下走过逆境的我们,  在逆光中幸福得眩晕。
期刊
对于广告摄影制片人这个职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能否请你介绍一下这个职业?  李贺:据我了解,只有广告摄影中会涉及制片人,其他领域几乎没有。制片人是客户、摄影师、修图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人,也可以叫中间人,主要起 “桥梁”作用,用我们朋友间的俗话说,就是“混儿”,打麻将时用的万能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衔接广告拍摄中的各方,并建立联系。广告主、广告公司、摄影师、修图团队,每一方都希望得到最大的
期刊
在台北松山区某街角处一家便利店里,李威仪递给我他的名片。  名片质地坚硬,能看出经过精心设计,却非常简洁,白底黑字,正面印着:《Voices of Photography攝影之聲》(以下简称《攝影之聲》)。这是他创办的独立刊物的名称。反面的职称处写着:主编。  我想,这张独立刊物主编的名片,跟3年前他在《联合报》任记者时的名片相比,意味截然不同。没有比独立和自由更高一层的追求了。作为一本独立杂志创
期刊
从新西兰回来后,总在感叹:啊,新西兰实在是个美丽的国家!实际身临其境时也能看到其美丽,但真切地感受到这美却是在离开之后。如果将新西兰作为二人世界浪漫之旅的目的地,你可能会在这次旅途中充分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碰撞激起的火花。新西兰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你体会到时间静止,此刻即永恒。  不设“标准答案”的旅行  新西兰的山川风物不像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或美国大峡谷那样引人感叹、激动或沉思,新西兰的美是让人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