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汽车的发明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不断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而且汽车产业还带来了其它许多行业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外部性问题。试从对汽车产业的外部性现象进行分析,寻找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以求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的外部性问题。
[关键词]汽车产业;外部性;措施
一、汽车产业的外部性现象
1.汽车产业的正外部性现象。(1)国民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汽车工业以及成为国名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首先是由于汽车生产的技术特点,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产业规模大,需要运用众多的高科技术,比如数控技术和自动生产线技术等;其次是由它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它是在人们满足了“吃、穿、住”的基本需求之后,对“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2)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不能将人们的汽车消费只看作经济现象,它是可以改变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工具。汽车的普遍使用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活的节奏,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时间距离”。当汽车进入人们的家庭中,就改变了人们休闲和生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汽车产业的负外部性现象。(1)汽车消费导致的交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从奢侈品转向大众消费品,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有的已经逼近“汽车社会”。汽车数量的增加直接激化了城市的交通问题。2003年北京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交通困扰,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现象不断发生。在北京,每天交通高峰期时,市区里一些主干道的平均车速仅为11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差不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2)汽车消费带来的能源问题。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我国机动车消耗石油6560万吨。2002市,我国的大中城市受到的交通困扰,恰恰出现在被称为“中国汽车消费元年”的2002年之后,2002年我国的汽车消费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私车消费全面启动。私车的大幅度增加给尚未准备好的城市管理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困扰,在交通问题的压力下,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但是城市平面上的扩张不仅对交通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带来了土地供求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二、汽车产业的负外部性对策
1.利用市場中的产权交易措施。在此即是说,汽车消费者必须要获得这一权利才可以使用汽车。凡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上竟价购得排污权的企业或者个人,须按一定标准排污,否则不得排污。这样,排污权利便成为商品,在需求之间展开余缺调剂。排污权交易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排污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政府还可以用拍卖排污权的钱来治理污染。因此,产权交易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成本最小化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最可行的手段。
2.利用经济上的课税和补贴措施。在应对负外部性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首先提出税收的方法,即政府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活动进行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活动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收。促使外部性得到内部化。在此,解决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征税的办法,把汽车消费的外溢成本加到汽车使用者本身,使个体成本自动承担社会成本,从而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或通过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如对产生环境污染较大的燃油汽车的厂商征税),强制性改进或停止污染型汽车的生产;另一种是补贴的办法,对于汽车使用者而言,补贴是对其外溢效益的一种补偿,也就是正的外部性的内化使得汽车使用者的相关个人因他们为社会带来的效益而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
由于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对市场而言,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对政府决策者而言,制定科学的汽车产业发展策略,拟定合理的汽车产业发展监管措施,创新有效的汽车产业负外部性影响的治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172。
[2]杨明伟,董小荣,关注汽车产业外部性,准备汽车社会来临[J].中国经济时报,2004-1-16。
[3]何仑,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J].第8版国际商报,2004-02-19。
[4]戴妍,从外部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看上海交通政策的取向[J].产经透视,2004(11)。
[关键词]汽车产业;外部性;措施
一、汽车产业的外部性现象
1.汽车产业的正外部性现象。(1)国民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汽车工业以及成为国名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首先是由于汽车生产的技术特点,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产业规模大,需要运用众多的高科技术,比如数控技术和自动生产线技术等;其次是由它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它是在人们满足了“吃、穿、住”的基本需求之后,对“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2)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不能将人们的汽车消费只看作经济现象,它是可以改变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工具。汽车的普遍使用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活的节奏,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时间距离”。当汽车进入人们的家庭中,就改变了人们休闲和生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汽车产业的负外部性现象。(1)汽车消费导致的交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从奢侈品转向大众消费品,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有的已经逼近“汽车社会”。汽车数量的增加直接激化了城市的交通问题。2003年北京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交通困扰,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现象不断发生。在北京,每天交通高峰期时,市区里一些主干道的平均车速仅为11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差不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2)汽车消费带来的能源问题。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我国机动车消耗石油6560万吨。2002市,我国的大中城市受到的交通困扰,恰恰出现在被称为“中国汽车消费元年”的2002年之后,2002年我国的汽车消费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私车消费全面启动。私车的大幅度增加给尚未准备好的城市管理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困扰,在交通问题的压力下,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但是城市平面上的扩张不仅对交通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带来了土地供求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二、汽车产业的负外部性对策
1.利用市場中的产权交易措施。在此即是说,汽车消费者必须要获得这一权利才可以使用汽车。凡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上竟价购得排污权的企业或者个人,须按一定标准排污,否则不得排污。这样,排污权利便成为商品,在需求之间展开余缺调剂。排污权交易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排污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政府还可以用拍卖排污权的钱来治理污染。因此,产权交易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成本最小化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最可行的手段。
2.利用经济上的课税和补贴措施。在应对负外部性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首先提出税收的方法,即政府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活动进行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活动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收。促使外部性得到内部化。在此,解决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征税的办法,把汽车消费的外溢成本加到汽车使用者本身,使个体成本自动承担社会成本,从而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或通过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如对产生环境污染较大的燃油汽车的厂商征税),强制性改进或停止污染型汽车的生产;另一种是补贴的办法,对于汽车使用者而言,补贴是对其外溢效益的一种补偿,也就是正的外部性的内化使得汽车使用者的相关个人因他们为社会带来的效益而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
由于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对市场而言,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对政府决策者而言,制定科学的汽车产业发展策略,拟定合理的汽车产业发展监管措施,创新有效的汽车产业负外部性影响的治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172。
[2]杨明伟,董小荣,关注汽车产业外部性,准备汽车社会来临[J].中国经济时报,2004-1-16。
[3]何仑,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J].第8版国际商报,2004-02-19。
[4]戴妍,从外部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看上海交通政策的取向[J].产经透视,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