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经济竞争主要靠低成本、高技术和优质服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靠低成本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从目前的生产要素价格来看,中国的这种竞争优势正在丧失,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各类成本趋高,成为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
土地成本趋高。中国的土地成本疯狂上涨,自2003年之后,土地供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日益增加的需求和供给的下降形成了强烈反差,供需矛盾加剧,推动了地价的快速上涨,并且十几年来只涨不跌。未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土地价格仍将一路攀升。这不仅导致人们的居住成本增加,也导致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大幅上升,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大中小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厂房、办公用房,无论买还是租用,其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土地增加的成本,必然成为产品或服务成本上升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
能源成本趋高。中国的电价整体上比美国高,并且美国的电价配置更有利于经济实体的发展。美国家庭用电价格最高,工业用电价格最低,而中国恰恰相反,家庭用电价格最低,而工业用电价格最高。中国天然气价格高出美国4倍,中国的石油进口价格就比美国的石油价格高。在如此的高成本之下,中国的能源利用却又存在“三高”:高消耗、高污染和高增长。同样生产100美元的产品,中国能耗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这无疑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能源成本和代价。
资金成本趋高。中国的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6%—7%,而美国的贷款利率一般为1%—2%,最高也不过4%。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美国的直接融资比例占全社会融资的80%,而我国仅占20%。这种高融资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力成本趋高。中国的人力成本迅速上升,农民工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劳动力人口下降趋势将加剧,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已不可避免。
当然,还有其他成本也高得惊人。诸如政府各种复杂漫长的审批所造成的时间成本,腐败现象造成的经济成本,由垄断而导致的资信高成本,高税率成本等等。这些成本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导致外资转移到其它低成本国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回归本土,甚至出现了产业回归的现象。
眼下,降低经济成本,首先要靠改革。降低土地成本的关键是让土地使用权通过流转的方式投资入股企业;降低能源成本的关键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形成竞争格局,尤其是进口能源;降低资金成本的关键是要进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是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要切实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遏制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和不作为行为,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来适度降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