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新时期,民办高校必须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开展班导师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创新之举。近年来班导师制在民办高校中日渐盛行,学生中反应良好,因此在新时期创新发展民办高校的班导师制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班导师制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 班导师制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143-01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导师制度一般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展的由一名教师负责一名或几名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培养师生间良好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在开展一定程度上的导师制度,针对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开展班导师制度,由一名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导师,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总体情况和学生生活情况负责。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与普通公办院校不同之处,但是开展班导师制度仍然能够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值得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中加以引入和大力推广。
在民办高校开展班导师制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进行及时准确掌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促进民办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在班导师制度下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学,推进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基于以上原因,在我国民办高校中推行班导师制势在必行。
一、民办高校当前班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班导师制运作模式不够完善
很多民办高校虽然在不断推行班导师制度,但是由于在具体工作中对于班导师的定位不够准确,班导师由于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众多造成管理粗放,缺乏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甚至不作为。学校对于班导师制度的推行效果缺乏监督,往往分配完班导师后对于导师的工作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师生的互动交流等缺乏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造成班导师制度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混乱的因子。很多学校由于对于班导师制的宣传不够、定位不准,造成学生混淆班导师和辅导员的角色,造成“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这些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班导师制度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造成的。
(二)导师与学生配比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注重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推行班导师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经验不足、形式主义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班导师选任的随意性、班导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师队伍不专业等方面,其中导师与学生的配比失衡加剧了这些问题。往往由一名导师指导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师生互动少,甚至出现一个学期结束班导师甚至叫不上来每一名学生的名字的情况。
除此之外,班导师由于缺乏岗前培训,往往出现在管理过程中主观性、随意性强,经验主义作怪,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创新民办高校班导师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班导师制度建设
制定严格的班导师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托于制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班导师制度的效用发挥。制定班导师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对于班导师工作情况的考核与评比,通过完善奖惩制度增强班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班导师的工作成绩与所指导班级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科研能力、竞赛成绩等直接挂钩,进行直观奖惩,从而不断增强班导师制度的运作活力。
(二)明确班导师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
从校领导到学生都要明确区分班导师与辅导员、任课教师的区别,准确认知班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的职能,其对于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干预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为依托实现的。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同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情况,以指导学生就业为基础为其提供方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指导。
(三)加强班导师培训教育机制
在民办高校的班导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往往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定期培训和专业教学等不断提升班导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一般来说,青年班导师大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学生的沟通也不存在太多障碍,但是其对于学生心理、班级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从而真正提升班导师“导”的能力。
三、小结
开展班导师制度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提升班导师的工作能力,增强班导师制的运行活力,才能真正在新时期不断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靖.论民办高校的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J].品牌,2014,
02(02):35-36.
[2]丁建芳.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0):126-128.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民办高校 班导师制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143-01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导师制度一般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展的由一名教师负责一名或几名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培养师生间良好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本科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在开展一定程度上的导师制度,针对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开展班导师制度,由一名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导师,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总体情况和学生生活情况负责。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与普通公办院校不同之处,但是开展班导师制度仍然能够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值得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中加以引入和大力推广。
在民办高校开展班导师制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进行及时准确掌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促进民办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在班导师制度下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学,推进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基于以上原因,在我国民办高校中推行班导师制势在必行。
一、民办高校当前班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班导师制运作模式不够完善
很多民办高校虽然在不断推行班导师制度,但是由于在具体工作中对于班导师的定位不够准确,班导师由于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众多造成管理粗放,缺乏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甚至不作为。学校对于班导师制度的推行效果缺乏监督,往往分配完班导师后对于导师的工作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师生的互动交流等缺乏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造成班导师制度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混乱的因子。很多学校由于对于班导师制的宣传不够、定位不准,造成学生混淆班导师和辅导员的角色,造成“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这些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班导师制度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造成的。
(二)导师与学生配比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注重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推行班导师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经验不足、形式主义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班导师选任的随意性、班导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师队伍不专业等方面,其中导师与学生的配比失衡加剧了这些问题。往往由一名导师指导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师生互动少,甚至出现一个学期结束班导师甚至叫不上来每一名学生的名字的情况。
除此之外,班导师由于缺乏岗前培训,往往出现在管理过程中主观性、随意性强,经验主义作怪,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创新民办高校班导师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班导师制度建设
制定严格的班导师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托于制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班导师制度的效用发挥。制定班导师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对于班导师工作情况的考核与评比,通过完善奖惩制度增强班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班导师的工作成绩与所指导班级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科研能力、竞赛成绩等直接挂钩,进行直观奖惩,从而不断增强班导师制度的运作活力。
(二)明确班导师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
从校领导到学生都要明确区分班导师与辅导员、任课教师的区别,准确认知班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的职能,其对于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干预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为依托实现的。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同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情况,以指导学生就业为基础为其提供方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指导。
(三)加强班导师培训教育机制
在民办高校的班导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往往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定期培训和专业教学等不断提升班导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一般来说,青年班导师大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学生的沟通也不存在太多障碍,但是其对于学生心理、班级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从而真正提升班导师“导”的能力。
三、小结
开展班导师制度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提升班导师的工作能力,增强班导师制的运行活力,才能真正在新时期不断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靖.论民办高校的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J].品牌,2014,
02(02):35-36.
[2]丁建芳.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10):126-128.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