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在笔者面前的是一张62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周恩来面带微笑,用手指着当时重庆市文工团的团长李庆升,亲切地与之交谈。坐在后三排的那个长相甜美、身材高挑的姑娘,名叫罗然,她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周恩来,聆听总理的教诲。
“这张照片拍于1957年,那时我才27岁,风华正茂。当时,周总理和贺老总出访欧亚11国后回国,路过重庆作短暂休息,专门来文工团观看正在上演的《日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62年来,罗然一直将这张照片视为珍宝,从不轻易示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周总理接见我们时,我还是个年轻人,转瞬之间,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罗然万分感慨。
1930年6月,罗然出生在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从小极具音乐天赋,1947年春考入成都南虹艺专,1950年考入四川省艺专(即四川音乐学院前身)音乐系。朝鲜战争爆发后,20岁的她毅然报名参军,任川北军区文工团乐队队员。穿上军装的罗然照了平生第一张半身侧面像,照片上的她英姿勃发,风采照人。
1953年3月,罗然转业到重庆西南团工委青年文工团。后由于西南区撤销,文工团被解散,罗然进入重庆市文工团,在乐队拉手风琴,弹钢琴。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并和周总理跳过舞,合过影。”周恩来朴实的作风、长者的风范、优雅的舞步,让罗然印象深刻,那幸福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拍板剧本《四十年的愿望》
1953年,重庆市文工团(1958年1月改名为市话剧团)按照市委的指示,创作了反映成渝铁路建设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时任市委宣传部长的任白戈为这个剧本的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剧本由团长李庆升执笔,初稿出来后,市委便召开常委会讨论,剧作者全部列席市委常委会参加讨论。
李庆升系山东临沂人。1939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期间,在山东省陇海铁路北担任武工队长,进军西南后转业从事文艺工作,任重庆市文工团团长。
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在重庆演出时,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吴雪看中,便调创作组去北京修改剧本。在中国作协书记光未然的指导帮助下,经过数月奋战,剧本终于定稿,由洪深导演搬上了话剧舞台,并通过了时任文化部部长周扬的审查。
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的贺龙得知此事后,匆匆赶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虽然没有看过修改后的剧本,但他看过在重庆的演出,对该剧还保留着重庆演出时的印象。贺龙认为戏不成熟,应该暂停上演,并打算请中央领导看后再定夺。这下青艺着了慌,演出宣传马上停止,票也不敢卖了。
贺龙的动作也快,第二天晚上便请来了周恩来,还有时任炮兵司令员陈锡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及各方面的负责人。
戏演完后,周恩来立即主持会议,并首先表态,认为这个戏写的是铁路工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西南人民修建成渝铁路40年愿望的事迹,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热情,方向正确,应该肯定。
随后,周恩来又让大家提出缺点好让作者修改,并首先指出剧中应有军代表出场,军代表是负责干部,他不出场不合适;接着又询问大家最后通车的尾声要不要保留?他认为尾声还是需要的,因为人民要看到愿望的实现才满足。周恩来的意见既中肯又具体,令全体创作人员深受感动。
当晚,按周恩来的意见,主创人员将剧本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军代表上场的剧情。在周恩来的关心指导下,《四十年的愿望》如期上演,轰动一时,并连续公演135场,全国15个省市剧团纷纷演出该剧。
《四十年的愿望》在全國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周恩来认为这部戏“是一出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好戏”,贺龙称赞其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大规模生产建设的剧本”,还把这个戏带到朝鲜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出戏还先后在南京、上海演出。
1956年,《四十年的愿望》荣获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演出一等奖等7项大奖。
与大家讨论剧情
1957年初春,周恩来、贺龙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欧亚11国,前后历时80天,行程10.8万公里。访问结束后,周恩来一行从锡兰(今斯里兰卡)回国,2月8日由昆明来到重庆,决定先休整几天再回北京。
2月10日晚,周恩来和贺龙、李井泉等领导同志一道,来到重庆抗建堂观看话剧《日出》。周恩来对抗建堂非常熟悉,看着这座陈旧的建筑,他对身边的人说道:“这是抗建堂嘛,抗战时期我在这里看过许多戏。”
抗建堂是重庆一座专供演映抗战戏剧电影的著名剧场,颇有来历。
1940年4月,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的中国万岁剧团团长,他立志要在纯阳洞高达275级石梯的半坡上,兴建一个话剧剧场,以解决当时重庆戏剧队伍云集、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著名导演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具体负责改建事项。
抗建堂坐落于重庆渝中区上纯阳洞街13号,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建筑面积817.22平方米。剧场坐北朝南,为中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堂厢、楼厢和工作室,设有860个座位。1942年12月改建竣工后,座位增至1000座。建成后的剧场,音响效果很好,大小适中,是演话剧的理想场地。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亲笔题写了“抗建堂”三字,取自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从1941年4月到1945年抗战胜利,抗建堂共上演了33出大型话剧,其中《北京人》《棠棣之花》《牛郎织女》《风雪夜归人》《清宫外史》《芳草天涯》都是名剧首演,轰动大后方。这些话剧在编剧、导演艺术上都极为成功,在中国话剧史上谱写出光辉的篇章,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佳话。老一辈戏剧家郭沫若、曹禺、夏衍、阳翰笙、陈白尘、吴祖光,著名演员舒绣文、蓝马、白杨、张瑞芳、陶金、耿震、谢添、秦怡等都曾在这里挥洒汗水,演出了一幕幕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建堂”改名为红旗剧场。 周恩来和贺龙、李井泉、任白戈等领导到达剧场时,前两幕已演完,便从后台进入化妆室。他发现帷幕已拉开,便示意贺龙等人放轻脚步。进入剧场后,堂灯已熄灭,团领导引领周恩来等人入座。因为场内漆黑,行走难免磕碰,观众谁也没想到是周恩来来看戏,有位观众略为埋怨地说了句,都演了两幕了这阵才来,搞啥子嘛!周恩来带着歉意说:“对不起,对不起!”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簇拥着周恩来和贺龙到休息室开会。一开始大家显得有些拘谨紧张,当周恩来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后,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周恩来显得十分兴奋,侃侃而谈,谈演员的优点与不足,谈对《日出》剧本和剧中人物的理解,内行人讲内行话,演员们听了都口服心服。
周恩来很赞赏陈白露的扮演者雷南,说“我给你打75分”。贺龙指着雷南说:“她还是有点拘束,她要不是共产党的话,也许更放得开些。”周恩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是共产党员,应该演得更好些。”话音一落,贺龙和大家都笑了。
早年参加过孩子剧团的张莺,在剧中饰演陈奶妈,周恩来见到她非常高兴,他对张莺说:“我和你们的邓妈妈找了你几年,原来你在这里。”他拉着张莺照了一张相,又从身上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递给张莺,说:“你写几句话,我回去带给你们的邓妈妈。”
周恩来又亲切地问了几个导演的家庭出身,结果,第一个回答是地主,第二个回答也是地主,第三个回答还是资本家兼地主,引起全场一阵哄笑。
周恩来坦诚地说:“我也是大地主家庭出身,背叛家庭闹革命,家庭出身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是身不由己的,但不妨碍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立功。”
在周恩来面前,大家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如同接待一位最尊敬的长者和最亲密的朋友。
座谈结束后,劇团设便宴招待周恩来一行。席间,演员们向周恩来敬酒,他来者不拒,当大家向贺龙敬酒时,周恩来接过酒杯说:“贺老总血压高,不能喝酒,我代他喝吧。”说罢一饮而尽,总理对老战友的深情和爱护,使演员们极为感动。
和文工团员跳舞
为了详细了解文工团团员们的生活情况,周恩来还特意来到大家的宿舍。当时文工团的红楼宿舍刚整修不久,他看了很满意,说:“你们的宿舍比北京有些剧团还好些。”
当走到团里的小礼堂时,周恩来问李庆升:“你就不让我和这些年轻的演员们跳支舞吗?”
于是,乐队奏起了音乐。看见周恩来和大家跳得兴高采烈,罗然也想跳舞,但没有舞伴,于是便坐在乐队旁,看大家跳舞。谁知她刚坐下不久,就看见周总理走了过来,邀请自己跳舞。顿时,罗然感到胸中涌出一股暖流,心咚咚跳个不停。
周恩来拉着罗然的手,一边跳舞一边亲切地问:“小鬼,你叫什么名字?”
“总理,我叫罗然。”第一次和周恩来跳舞,罗然显得十分紧张。
周恩来又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罗然回答:“我是四川广元宝轮镇的人,1950年抗美援朝时,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参军,保家卫国,我就报名参了军。”罗然明显感到自己手心出了汗。
“你的钢琴弹得不错嘛!在哪里学的?”
“我从四川省艺专参军,到川北军文工团,后转业到西南团工委青年文工团,西南大区撤销后,当时重庆市文工团需要一个弹钢琴的人,伴奏京剧功和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因为我是学钢琴的,所以团里把我调来了。”
“你成家了吗?爱人在哪里工作?” 周恩来亲切地问。
看到周恩来和蔼可亲,像一个慈祥的长辈,罗然慢慢放松了下来,答道:“成家了,爱人也是军人,在四川军区组织部工作。”
“见到你爱人,记着代我向他问好!”周恩来边跳边说。
和罗然跳完一支曲子后,周恩来又去邀别的女同志跳。当舞会快结束时,文工团中还有一位女同志没有和周恩来共舞,周恩来发现后,便要乐队再奏一曲,上前邀请那位女同志跳。细微之处充分体现出周恩来的体贴周到。
(责任编辑:徐嘉)
“这张照片拍于1957年,那时我才27岁,风华正茂。当时,周总理和贺老总出访欧亚11国后回国,路过重庆作短暂休息,专门来文工团观看正在上演的《日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62年来,罗然一直将这张照片视为珍宝,从不轻易示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周总理接见我们时,我还是个年轻人,转瞬之间,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罗然万分感慨。
1930年6月,罗然出生在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从小极具音乐天赋,1947年春考入成都南虹艺专,1950年考入四川省艺专(即四川音乐学院前身)音乐系。朝鲜战争爆发后,20岁的她毅然报名参军,任川北军区文工团乐队队员。穿上军装的罗然照了平生第一张半身侧面像,照片上的她英姿勃发,风采照人。
1953年3月,罗然转业到重庆西南团工委青年文工团。后由于西南区撤销,文工团被解散,罗然进入重庆市文工团,在乐队拉手风琴,弹钢琴。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并和周总理跳过舞,合过影。”周恩来朴实的作风、长者的风范、优雅的舞步,让罗然印象深刻,那幸福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拍板剧本《四十年的愿望》
1953年,重庆市文工团(1958年1月改名为市话剧团)按照市委的指示,创作了反映成渝铁路建设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时任市委宣传部长的任白戈为这个剧本的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剧本由团长李庆升执笔,初稿出来后,市委便召开常委会讨论,剧作者全部列席市委常委会参加讨论。
李庆升系山东临沂人。1939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期间,在山东省陇海铁路北担任武工队长,进军西南后转业从事文艺工作,任重庆市文工团团长。
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在重庆演出时,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吴雪看中,便调创作组去北京修改剧本。在中国作协书记光未然的指导帮助下,经过数月奋战,剧本终于定稿,由洪深导演搬上了话剧舞台,并通过了时任文化部部长周扬的审查。
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的贺龙得知此事后,匆匆赶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虽然没有看过修改后的剧本,但他看过在重庆的演出,对该剧还保留着重庆演出时的印象。贺龙认为戏不成熟,应该暂停上演,并打算请中央领导看后再定夺。这下青艺着了慌,演出宣传马上停止,票也不敢卖了。
贺龙的动作也快,第二天晚上便请来了周恩来,还有时任炮兵司令员陈锡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及各方面的负责人。
戏演完后,周恩来立即主持会议,并首先表态,认为这个戏写的是铁路工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西南人民修建成渝铁路40年愿望的事迹,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热情,方向正确,应该肯定。
随后,周恩来又让大家提出缺点好让作者修改,并首先指出剧中应有军代表出场,军代表是负责干部,他不出场不合适;接着又询问大家最后通车的尾声要不要保留?他认为尾声还是需要的,因为人民要看到愿望的实现才满足。周恩来的意见既中肯又具体,令全体创作人员深受感动。
当晚,按周恩来的意见,主创人员将剧本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军代表上场的剧情。在周恩来的关心指导下,《四十年的愿望》如期上演,轰动一时,并连续公演135场,全国15个省市剧团纷纷演出该剧。
《四十年的愿望》在全國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周恩来认为这部戏“是一出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好戏”,贺龙称赞其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大规模生产建设的剧本”,还把这个戏带到朝鲜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出戏还先后在南京、上海演出。
1956年,《四十年的愿望》荣获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演出一等奖等7项大奖。
与大家讨论剧情
1957年初春,周恩来、贺龙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欧亚11国,前后历时80天,行程10.8万公里。访问结束后,周恩来一行从锡兰(今斯里兰卡)回国,2月8日由昆明来到重庆,决定先休整几天再回北京。
2月10日晚,周恩来和贺龙、李井泉等领导同志一道,来到重庆抗建堂观看话剧《日出》。周恩来对抗建堂非常熟悉,看着这座陈旧的建筑,他对身边的人说道:“这是抗建堂嘛,抗战时期我在这里看过许多戏。”
抗建堂是重庆一座专供演映抗战戏剧电影的著名剧场,颇有来历。
1940年4月,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的中国万岁剧团团长,他立志要在纯阳洞高达275级石梯的半坡上,兴建一个话剧剧场,以解决当时重庆戏剧队伍云集、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著名导演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具体负责改建事项。
抗建堂坐落于重庆渝中区上纯阳洞街13号,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建筑面积817.22平方米。剧场坐北朝南,为中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堂厢、楼厢和工作室,设有860个座位。1942年12月改建竣工后,座位增至1000座。建成后的剧场,音响效果很好,大小适中,是演话剧的理想场地。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亲笔题写了“抗建堂”三字,取自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从1941年4月到1945年抗战胜利,抗建堂共上演了33出大型话剧,其中《北京人》《棠棣之花》《牛郎织女》《风雪夜归人》《清宫外史》《芳草天涯》都是名剧首演,轰动大后方。这些话剧在编剧、导演艺术上都极为成功,在中国话剧史上谱写出光辉的篇章,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佳话。老一辈戏剧家郭沫若、曹禺、夏衍、阳翰笙、陈白尘、吴祖光,著名演员舒绣文、蓝马、白杨、张瑞芳、陶金、耿震、谢添、秦怡等都曾在这里挥洒汗水,演出了一幕幕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建堂”改名为红旗剧场。 周恩来和贺龙、李井泉、任白戈等领导到达剧场时,前两幕已演完,便从后台进入化妆室。他发现帷幕已拉开,便示意贺龙等人放轻脚步。进入剧场后,堂灯已熄灭,团领导引领周恩来等人入座。因为场内漆黑,行走难免磕碰,观众谁也没想到是周恩来来看戏,有位观众略为埋怨地说了句,都演了两幕了这阵才来,搞啥子嘛!周恩来带着歉意说:“对不起,对不起!”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簇拥着周恩来和贺龙到休息室开会。一开始大家显得有些拘谨紧张,当周恩来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后,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周恩来显得十分兴奋,侃侃而谈,谈演员的优点与不足,谈对《日出》剧本和剧中人物的理解,内行人讲内行话,演员们听了都口服心服。
周恩来很赞赏陈白露的扮演者雷南,说“我给你打75分”。贺龙指着雷南说:“她还是有点拘束,她要不是共产党的话,也许更放得开些。”周恩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是共产党员,应该演得更好些。”话音一落,贺龙和大家都笑了。
早年参加过孩子剧团的张莺,在剧中饰演陈奶妈,周恩来见到她非常高兴,他对张莺说:“我和你们的邓妈妈找了你几年,原来你在这里。”他拉着张莺照了一张相,又从身上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递给张莺,说:“你写几句话,我回去带给你们的邓妈妈。”
周恩来又亲切地问了几个导演的家庭出身,结果,第一个回答是地主,第二个回答也是地主,第三个回答还是资本家兼地主,引起全场一阵哄笑。
周恩来坦诚地说:“我也是大地主家庭出身,背叛家庭闹革命,家庭出身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是身不由己的,但不妨碍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立功。”
在周恩来面前,大家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如同接待一位最尊敬的长者和最亲密的朋友。
座谈结束后,劇团设便宴招待周恩来一行。席间,演员们向周恩来敬酒,他来者不拒,当大家向贺龙敬酒时,周恩来接过酒杯说:“贺老总血压高,不能喝酒,我代他喝吧。”说罢一饮而尽,总理对老战友的深情和爱护,使演员们极为感动。
和文工团员跳舞
为了详细了解文工团团员们的生活情况,周恩来还特意来到大家的宿舍。当时文工团的红楼宿舍刚整修不久,他看了很满意,说:“你们的宿舍比北京有些剧团还好些。”
当走到团里的小礼堂时,周恩来问李庆升:“你就不让我和这些年轻的演员们跳支舞吗?”
于是,乐队奏起了音乐。看见周恩来和大家跳得兴高采烈,罗然也想跳舞,但没有舞伴,于是便坐在乐队旁,看大家跳舞。谁知她刚坐下不久,就看见周总理走了过来,邀请自己跳舞。顿时,罗然感到胸中涌出一股暖流,心咚咚跳个不停。
周恩来拉着罗然的手,一边跳舞一边亲切地问:“小鬼,你叫什么名字?”
“总理,我叫罗然。”第一次和周恩来跳舞,罗然显得十分紧张。
周恩来又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罗然回答:“我是四川广元宝轮镇的人,1950年抗美援朝时,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参军,保家卫国,我就报名参了军。”罗然明显感到自己手心出了汗。
“你的钢琴弹得不错嘛!在哪里学的?”
“我从四川省艺专参军,到川北军文工团,后转业到西南团工委青年文工团,西南大区撤销后,当时重庆市文工团需要一个弹钢琴的人,伴奏京剧功和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因为我是学钢琴的,所以团里把我调来了。”
“你成家了吗?爱人在哪里工作?” 周恩来亲切地问。
看到周恩来和蔼可亲,像一个慈祥的长辈,罗然慢慢放松了下来,答道:“成家了,爱人也是军人,在四川军区组织部工作。”
“见到你爱人,记着代我向他问好!”周恩来边跳边说。
和罗然跳完一支曲子后,周恩来又去邀别的女同志跳。当舞会快结束时,文工团中还有一位女同志没有和周恩来共舞,周恩来发现后,便要乐队再奏一曲,上前邀请那位女同志跳。细微之处充分体现出周恩来的体贴周到。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