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内容出现了许多的新变化,尤其是“核心素养”的首次提出,更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中音乐课程中“立德树人”的新目标。因此,对课标的学习与运用成为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相比于2003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2003版《课程标准》),教育部颁布的2017版课标有何新特点新理念呢?本文基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来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当下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05-02
【本文著录格式】梁娟娟.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分析[J].北方音乐,2020,04(07):105-106.
教育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坚实基础,其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也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与建立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从关注“双基”到“三维目标”,再走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正是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逐步转变,努力做到真正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音乐核心素养成为了“新课标”中的中心,是其中最大的新变化。核心素养也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首提出
2017版高中音乐课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中国学生学科认知发展的特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凝练了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为重要内容的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其内涵,将之贯穿于课程结构与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建议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音乐核心素养的功能
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学科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音乐学科特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方式的基础上来把握情感审美等教学理论中逐步形成的。通过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化、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与价值意义,体会在音乐学习中育出来、养出来的内在能力、气质与品格,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三)音乐核心素养的主体性
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的综合体现。因此,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成为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科研究成为有力的指导,将通过不断地对高中音乐课标的学习研究-联系实际-课堂内化的方式来积极的创造和谐发展的音乐课堂,同时教学观念也充分的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多层次的“学”,以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主要方向。
二、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把握
音乐核心素养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构成,三者各有侧重的发展方向,但之间却不是分裂无关的,而是彼此呼应的方式来共同引导学生在音乐能力和品格上得到提升。
(一)音乐核心素养内容相辅相成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都是人的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其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三者间并不是独立无关的,而是相互贯通的。
(二)音乐核心素养内外共同发展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外在的表现,学生的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探究与方法等则是其内涵,这就表现了音乐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基与三维,更多的则是在音乐课程中对基础教育中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当然,音乐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转化为学科素养,学科素养也渐渐的转化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创设真实情境的重要性,强调以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为工具来发现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将时间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音乐、梳理与归纳知识、以及反思和创新实践,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将双基内容转化为学科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让音乐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落地实现。
(三)音乐核心素养特征整体化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断转化,在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基本要素、表现方式方法等,领会作品中表达情感的要素,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受与作品评鉴能力;在艺术表现方面,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音乐表现实践活动中,来深化对作品的情感理解与表达,同时将情感表现外化体现,以表现实践的方式来进一步的感受作品和提升文化理解,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寓意且得到学生对本国民族或与他国的文化认同,在產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热情地体验其他文化,用包容的态度去欣赏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学科育人的全面化,因此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将音乐学科素养与本国与他国相关文化相互渗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在普遍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效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与发展都离不开课堂中的教学情境。通过对音乐学科系统、结构化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与探究的方式学习,才能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特征贯穿于教学中。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教材编写思路以及知识学习逻辑顺序,再通过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疑问-探索-解答等系列认知行为,进行知识点的建构,从而创设调动与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音乐课的课堂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对于音乐学科知识的不同课型、不同模块以及不同的内容,要注意避免从偏点、孤立的知识角度来进行学习。反之,应该有大局观,即通过感受、表现与探究等技能的方式将音乐学科中相关联的重要内容整体化,创设基于音乐学科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指向性或开放性的问题任务,再引导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经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教学情境中,养成自身与问题情境有效互动的合理交互关系。这样通过不同的情境以及蕴含的学习任务对应相应的素养内容,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明确以音乐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起着引导作用。成功的音乐课堂,评判之一就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课堂活动有目的的开展以及学生正确的自主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都强调了学科育人的整体化,且音乐核心素养也随之渗透在每一堂课中,这就要求对应教学目标设计内在有逻辑性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聆听体验、感受表述、归纳运用以对情感产生共鸣,和深入了解不同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要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课堂仅通过“听”来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这是不切实际的。学生要通过聆听、体验、演唱、演奏、编创等不同的实践方式才能认识与体会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这些都与人的联觉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是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达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与建立自信。
高中音乐课堂活动,从活动形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外在与内在活动。外在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身体的参与,比如随着音乐展现的面部表情,表现。如拍手、跺脚、拍腿等身势律动等,均属其中,而这体现了学生的即兴性与自由性,是课堂中随着音乐情境有感而发的,表现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在活动则主要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大脑与心理参与。
四、结语
作为21世纪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追求,核心素养已成为其重要的话题,而新课程的改革也因此有了宗旨性和灵魂性。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不仅仅是在知识技能等方面上,更是在于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动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自主构建相应的重要品质与关键能力。这样的音乐课堂的学习,学生才能够提升音乐兴趣,增强音乐素养,了解音乐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课程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由于目前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连接性还比较薄弱,核心素养同课程的结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育人之路上,诸如核心素养的实际表现是什么、如何将核心素养进行传授与发展、怎样进行有效的测评、甚至是学校师资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分析與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都会是笔者以及各教师在之后还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陈培刚.从“双基”“三维”到“核心素养”: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大变化及其影响[J].人民音乐,2018(8).
[4]蔡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 2018(11).
[5]胡樱平.新课标下高中音乐审美心理研究[J].基础学科,2019(9).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05-02
【本文著录格式】梁娟娟.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分析[J].北方音乐,2020,04(07):105-106.
教育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坚实基础,其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也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与建立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从关注“双基”到“三维目标”,再走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正是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逐步转变,努力做到真正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音乐核心素养成为了“新课标”中的中心,是其中最大的新变化。核心素养也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首提出
2017版高中音乐课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中国学生学科认知发展的特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凝练了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为重要内容的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其内涵,将之贯穿于课程结构与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建议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音乐核心素养的功能
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学科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音乐学科特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方式的基础上来把握情感审美等教学理论中逐步形成的。通过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化、生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与价值意义,体会在音乐学习中育出来、养出来的内在能力、气质与品格,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三)音乐核心素养的主体性
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的综合体现。因此,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成为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科研究成为有力的指导,将通过不断地对高中音乐课标的学习研究-联系实际-课堂内化的方式来积极的创造和谐发展的音乐课堂,同时教学观念也充分的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多层次的“学”,以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主要方向。
二、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把握
音乐核心素养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构成,三者各有侧重的发展方向,但之间却不是分裂无关的,而是彼此呼应的方式来共同引导学生在音乐能力和品格上得到提升。
(一)音乐核心素养内容相辅相成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都是人的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其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三者间并不是独立无关的,而是相互贯通的。
(二)音乐核心素养内外共同发展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外在的表现,学生的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探究与方法等则是其内涵,这就表现了音乐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基与三维,更多的则是在音乐课程中对基础教育中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当然,音乐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转化为学科素养,学科素养也渐渐的转化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创设真实情境的重要性,强调以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为工具来发现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将时间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音乐、梳理与归纳知识、以及反思和创新实践,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将双基内容转化为学科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让音乐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落地实现。
(三)音乐核心素养特征整体化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断转化,在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基本要素、表现方式方法等,领会作品中表达情感的要素,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受与作品评鉴能力;在艺术表现方面,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音乐表现实践活动中,来深化对作品的情感理解与表达,同时将情感表现外化体现,以表现实践的方式来进一步的感受作品和提升文化理解,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寓意且得到学生对本国民族或与他国的文化认同,在產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热情地体验其他文化,用包容的态度去欣赏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学科育人的全面化,因此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将音乐学科素养与本国与他国相关文化相互渗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在普遍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效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与发展都离不开课堂中的教学情境。通过对音乐学科系统、结构化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与探究的方式学习,才能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特征贯穿于教学中。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教材编写思路以及知识学习逻辑顺序,再通过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疑问-探索-解答等系列认知行为,进行知识点的建构,从而创设调动与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音乐课的课堂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对于音乐学科知识的不同课型、不同模块以及不同的内容,要注意避免从偏点、孤立的知识角度来进行学习。反之,应该有大局观,即通过感受、表现与探究等技能的方式将音乐学科中相关联的重要内容整体化,创设基于音乐学科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指向性或开放性的问题任务,再引导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经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教学情境中,养成自身与问题情境有效互动的合理交互关系。这样通过不同的情境以及蕴含的学习任务对应相应的素养内容,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明确以音乐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起着引导作用。成功的音乐课堂,评判之一就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课堂活动有目的的开展以及学生正确的自主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都强调了学科育人的整体化,且音乐核心素养也随之渗透在每一堂课中,这就要求对应教学目标设计内在有逻辑性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聆听体验、感受表述、归纳运用以对情感产生共鸣,和深入了解不同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要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课堂仅通过“听”来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这是不切实际的。学生要通过聆听、体验、演唱、演奏、编创等不同的实践方式才能认识与体会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这些都与人的联觉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是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达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与建立自信。
高中音乐课堂活动,从活动形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外在与内在活动。外在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在课堂中学生身体的参与,比如随着音乐展现的面部表情,表现。如拍手、跺脚、拍腿等身势律动等,均属其中,而这体现了学生的即兴性与自由性,是课堂中随着音乐情境有感而发的,表现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在活动则主要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大脑与心理参与。
四、结语
作为21世纪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追求,核心素养已成为其重要的话题,而新课程的改革也因此有了宗旨性和灵魂性。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不仅仅是在知识技能等方面上,更是在于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激发其动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自主构建相应的重要品质与关键能力。这样的音乐课堂的学习,学生才能够提升音乐兴趣,增强音乐素养,了解音乐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课程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由于目前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连接性还比较薄弱,核心素养同课程的结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育人之路上,诸如核心素养的实际表现是什么、如何将核心素养进行传授与发展、怎样进行有效的测评、甚至是学校师资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分析與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都会是笔者以及各教师在之后还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陈培刚.从“双基”“三维”到“核心素养”: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大变化及其影响[J].人民音乐,2018(8).
[4]蔡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 2018(11).
[5]胡樱平.新课标下高中音乐审美心理研究[J].基础学科,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