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8-0072-02
2016年11月初,武威市凉州区某养殖户从广东引进500多羽乌鸡。1个月后,鸡群陆续发病,一周内死亡数十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使用弗莱尼、百呼清等药物进行治疗,结合隔离、消毒及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6年11月6日,养殖户谢某将引进的521羽乌鸡转入舍内进行饲养。约1个月后,雏(乌)鸡群陆续发病,表现为精神委顿、消瘦、采食量下降,并伴有呼吸道症状与腹泻。采用诺氟沙星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显著。3 d后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得知,乌鸡引进后仅注射过新城疫疫苗。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缩颈、闭眼、消瘦;呼吸困难、频频甩头、鼻孔充满黏性鼻液、咳嗽、气喘;眼睑肿胀、眼内充满泡沫样的液体;后期,部分病鸡出现腹泻等症状。
3 剖检变化
剖檢病死乌鸡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心包膜表面附有一层薄的、白色纤维蛋白膜,心包腔内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液。肝脏表面也有一层白色纤维蛋白膜,剥离后肝脏呈紫褐色。肠腔内有泡沫样液体。气囊浑浊增厚,并有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4 实验室诊断
4.1 支原体诊断
4.1.1 病原分离鉴定
取病鸡气管拭子、气囊膜和干酪样渗出物制成样本混悬液,接种于含20%血清的支原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4 d后出现光滑透明、边缘整齐的似“油煎蛋”样的小菌落。
4.1.2 血清学实验
取待检血清与鸡毒支原体染色抗原混合反应2 min,结果出现明显的颗粒凝集,呈阳性。
4.2 大肠杆菌诊断
4.2.1 涂片、染色及镜检
无菌采集病鸡肝脏、心包膜制作触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大量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红色杆菌。
4.2.2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将从肝脏、心包膜中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伊红美蓝和麦康凯培养基,置37 ℃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观察。结果发现,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有带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有红色的菌落。将培养物接种到葡萄糖发酵试管培养,发现培养基颜色变黄,试管底部有空间,培养基上移,产酸产气。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上述方法可确诊为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将病鸡与健康鸡隔离,用弗莱尼、金鸡多肽和基因多肽进行治疗和预防,连用5 d。后用百呼清治疗,连用3 d。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卫生,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垃圾和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降低舍内饲养密度,每天用过氧乙酸带鸡消毒。
6 讨论与小结
由于谢某在引种时未严格进行检疫,引种后又未进行隔离观察,加之长途运输、环境改变、饲料的突然变更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诱因,导致雏(乌)鸡群抵抗力下降,激发隐性感染的病原体,使雏鸡群发病。其次,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避免滥用抗生素。最后,对于新引进的鸡群,要及早制定免疫程序,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目的。
2016年11月初,武威市凉州区某养殖户从广东引进500多羽乌鸡。1个月后,鸡群陆续发病,一周内死亡数十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使用弗莱尼、百呼清等药物进行治疗,结合隔离、消毒及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6年11月6日,养殖户谢某将引进的521羽乌鸡转入舍内进行饲养。约1个月后,雏(乌)鸡群陆续发病,表现为精神委顿、消瘦、采食量下降,并伴有呼吸道症状与腹泻。采用诺氟沙星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显著。3 d后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得知,乌鸡引进后仅注射过新城疫疫苗。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缩颈、闭眼、消瘦;呼吸困难、频频甩头、鼻孔充满黏性鼻液、咳嗽、气喘;眼睑肿胀、眼内充满泡沫样的液体;后期,部分病鸡出现腹泻等症状。
3 剖检变化
剖檢病死乌鸡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心包膜表面附有一层薄的、白色纤维蛋白膜,心包腔内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液。肝脏表面也有一层白色纤维蛋白膜,剥离后肝脏呈紫褐色。肠腔内有泡沫样液体。气囊浑浊增厚,并有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4 实验室诊断
4.1 支原体诊断
4.1.1 病原分离鉴定
取病鸡气管拭子、气囊膜和干酪样渗出物制成样本混悬液,接种于含20%血清的支原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4 d后出现光滑透明、边缘整齐的似“油煎蛋”样的小菌落。
4.1.2 血清学实验
取待检血清与鸡毒支原体染色抗原混合反应2 min,结果出现明显的颗粒凝集,呈阳性。
4.2 大肠杆菌诊断
4.2.1 涂片、染色及镜检
无菌采集病鸡肝脏、心包膜制作触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大量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红色杆菌。
4.2.2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将从肝脏、心包膜中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伊红美蓝和麦康凯培养基,置37 ℃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观察。结果发现,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有带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有红色的菌落。将培养物接种到葡萄糖发酵试管培养,发现培养基颜色变黄,试管底部有空间,培养基上移,产酸产气。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上述方法可确诊为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将病鸡与健康鸡隔离,用弗莱尼、金鸡多肽和基因多肽进行治疗和预防,连用5 d。后用百呼清治疗,连用3 d。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卫生,通风换气,及时清除垃圾和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降低舍内饲养密度,每天用过氧乙酸带鸡消毒。
6 讨论与小结
由于谢某在引种时未严格进行检疫,引种后又未进行隔离观察,加之长途运输、环境改变、饲料的突然变更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诱因,导致雏(乌)鸡群抵抗力下降,激发隐性感染的病原体,使雏鸡群发病。其次,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避免滥用抗生素。最后,对于新引进的鸡群,要及早制定免疫程序,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