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的“西泠秋拍”共征集作品2200余件,经过筛选,最后确定1800件精品、分七个专场进行拍卖。本次依旧推出近现代十位大师的代表作品,古代专场依然是西泠的重中之重,推出的“扬州八怪”单元是一个热眼主题,而“犀象印萃”篆刻专场是“西泠拍卖”首次推出却酝酿已久的印章专场,800方印章正是出自名家高人之手,吴昌硕、童大年、赵叔孺、王福庵、方介堪、陈巨来、来楚生、邓散木、韩登安等尽列其中。
本次推出的十位大师分别是: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陆俨少。
《相马图》是任伯年1885年创作的一件人物故事画,时年46岁,早已在海上画坛大名鼎鼎。这幅作品,他凭借其高超的捕捉人物与动物特征的能力,将心中形象赋形纸上,马的身形,人的神态,乃至背后那株孤柏所营造的气氛都令人产生一种身能感受却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米芾拜石图》也是任伯年的一幅好作品。本届秋拍我们共推出两件米芾拜石题材作品,件陈洪绶所作,再一件就是任伯年的这幅。米芾当年为石“醉”,为石“痴”,为石“癫”,他的“米芾拜石”故事如其书法样让人赞美,成了多少丹青高手笔下百绘不厌的题材。任伯年此幅《米芾拜石图》,大约是在喝了酒或者吸了鸦片之后所作,要不然画不出这样的精神,画中的米芾也不会有如此痴态。
吴昌硕是西泠印社的祖宗,第一任社长,2006年“西泠秋拍”“立体化”展现吴昌硕:印章专场有三方是吴昌硕所刻,其中有象牙章“人生只合住湖州”;近现代名家专场有1932年于右任撰写的楷书《吴昌硕墓表》;大师专场则有多幅昌硕先生老辣的书画作品。《墨梅图》作于1919年,吴昌硕76岁时。右侧单行长题顶天而书,下端与梅枝参合,留白极为合宜。所书是一首吴昌硕自作五言诗,钤三方印,闲章“梅花手段”流露了得意。一点点红,多了会俗气。
本专场共推出四件潘氏作品,分别为作于1922年的山水《烟雨楼阁图》;作于1939年、出版于“艺海集珍》第四辑的《墨竹图》;作于1962年、潘天寿绘赠原浙江省高级法院院长刘子正的《荷花》;以及作于1964年的《黄山松》。
黄宾虹、张大干都有上好精品亮相本次秋拍。如黄宾虹作于86岁的成扇《雷峰夕照图》,就是他晚年一件不可多见的杰作,品相完好的程度也令人咋舌;张大干的《白描荷花仕女图》作于他58岁那一年,是他一生中所作的件十分精彩也是最后一件如此精彩的白描人物画。
《双鼠觅食图》是白石老人晚年所作,时年91岁。在民俗学中,老鼠是吉物,象征生命繁衍,而并非是让人厌恶至过街喊打的那个动物。齐白石一生画了许多幅老鼠作品,皆以谐趣横生的笔墨绘成。此画为其老鼠画中的妙构,两只老鼠,一座烛台,外加两只红萝卜,画面丰富,色彩喜人。画完了,白石老人意犹未尽,拣旧句题于画上:“烛火光明如白昼,不愁人见岂为偷?”幽默极了!
徐悲鸿是大师专场不可或缺的画家,除非征集不到他的好作品。这次秋拍共有三件徐悲鸿作品。除了《牧牛图》和《大吉图》,还有一幅《神骏图》作于1946年,是绘赠谢稚柳的。这年1月,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之后由重庆回到南京再到达上海,到达上海的时间大约是这一年的夏天了,此时谢稚柳也正从西安办画展回到上海,此作应该是这年夏天在上海为谢稚柳而作。在徐悲鸿的艺术世界里,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但画马似乎让他更著名。此作即是大写意法画立马一例,并且是见证了两位画家的交往与友谊的作品,是为难得。
这次大师专场也有多幅陆俨少不同时期创作的精品献拍。比如作于1961年的《黄桷树下》,尺幅不大,横开24×67cm,一株硕大的黄桷树冠荫几乎遮尽画幅,老干中空,虬枝舒展,尽显古树旺盛的生命力。显然陆俨少对此作甚为满意,故在右下角题了写生款后又在左端黑压压写了一篇长题。陆俨少先生善书在当代画家中首屈一指,凡陆氏作品有长题者总得宠爱。
大师专场还有许多作品不及一一叙述,尤其林风眠、傅抱石都有极精作品亮相,一定会引起收藏家、投资者们的关注。
古代专场依然是2006“西泠秋拍”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古代专场是“西泠拍卖”的“保留节目”和特色之一,还因为我们一直主张并且曾经作出的“古代书画总是在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中呈现恒久价值”的预言在去年秋拍以来的市场变化中得到了应验。其实,应验并不全部来自我们的判断,而是古代书画本身的价值所在。在古代专场中,明代板块作品引人注目,沈周、陈淳、陆治、徐渭、张复、陈洪绶、丁云鹏、王铎、傅山、蓝瑛等都有精彩作品亮相本届秋拍。
徐渭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其《草书七言诗轴》,纵204cm,横66cm,纸本,是徐渭大幅书法作品,品相一流。前不久在澳门刚刚结束的“青藤白阳书画展”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在风格、纸张上与这件《草书七言诗轴》完全一致,甚至连尺幅大小也基本一样。北京故宫那幅作品款署“醉写经海棠树下”,这一幅款署“别忱伸(‘忱’字难辨,或有误)经海棠树下”,均无年款,显然两幅作品作于同一地点,甚至作于前后相差无几的一段时间内。这件作品的收藏者是原上海市委纪委书记、后调任天津市委纪委书记的李研吾同志。《湖石修竹图》则是徐渭的一幅水墨花卉作品,纸本,纵130.5cm,横34cm,品相亦佳。此作唐云、谢稚柳都曾经过目,唐云钤“唐云审定”印,谢稚柳钤“谢稚柳鉴赏印”,并题写“徐青藤湖石修竹图”签条。唐、谢两位大家为同一件作品作审定很少见,是为难得。
清代部分的“扬州八怪”单元是“西泠拍卖”特别推出的一个热眼主题,八怪中金农、郑燮、李鱓、汪士慎、黄慎、罗聘、高翔、李方膺均有佳作亮相。《锁马图》作于1762年,是金农去世前一年的作品。此作先后被多位名人收藏,其中两位是杭州著名的鉴赏家,一位叫王鲲徙,即王式园,他收藏此作后钤“式园王鲲徙鉴藏之记”;另一位是大藏书家,嘉惠堂、八千卷楼、延庆堂的主人丁丙。丁丙、丁申兄弟不仅藏书,也藏画,作事认真,极具眼力。他是1891年得藏此画的,钤“光绪辛卯嘉惠堂所得”印。《修竹幽兰图》是郑板桥的妙笔,水墨纸本立轴,纵168cm,横69cm。此作曾经日本著名汉学家、中国书画鉴藏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长尾甲观赏并在盒内盖上题写长跋,日本谦慎书道会《扬州八怪展图录》、日本(株)艺术新闻社《墨ょち·一九九五年五、六号》上均收录出版。
清代作品中,王原祁的《陡壑密林图》也值得一说。他画名极大,为清“四王”之一。2005“西泠秋拍”第645号拍品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与此幅《陡壑密林图》同作于康熙乙酉(1705)年,《仿梅道人山水》作于这年的秋季,而此幅山水作于这一年的春天。更巧的是,这两幅作品竟然都曾经被浙江嘉兴人、著名书画鉴藏家王祖惕收藏。此幅作品复 杂的传承经历似乎更让人心生怜爱。除王祖惕外,它还经过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曾官江西永新知县的华翼纶及其外甥收藏;同治七年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的大收藏家吴大澂以及辛亥革命后任过内务总长、国务总理的赵秉钧和他的朋友子兴等也曾收藏过此作品,他们都有题跋留在轴上,记载了这幅作品的传承故事:华翼纶收藏此作时,曾被其外甥带出海外,1886年夏天,外甥遣人越海向其索题,于是,他在诗堂上记录了此事;吴大激收藏此轴时,被光绪十五年二甲进士江建霞借去赏玩,但久久未还,一日江宅大火,其所藏宝玩除了抢出三数件书画之外全部烧毁,这幅作品竟然就在那三数件抢出的书画中,其命大如获天佑一般。这段往事记载在移入左侧裱边的那则题跋中;传归赵秉钧收藏后,一次他在北海避暑时,结识子兴,以此画奉赠作为订交纪念品,从此传归子兴收藏。赵秉钧后来受袁世凯指使主谋暗杀宋教仁,事成之后,舆论哗然。袁世凯为防泄密,先将赵秉钩调任直隶都督,第二年派人将其毒死,这是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不要说此作出自王原祁之手,就凭传承过程中如许往事及承载的历史信息,它就是一件难得的收藏佳品。
近现代名家专场也是佳作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些作品是名家间交往的宝贵见证,或者是画给名人的作品,虽然还是出自某某笔下,其分量显然不一样。出入名门,血统自然高贵。
比如谢稚柳、陈佩秋作于1958年5月的《荷塘鸳鸯图》,上款主人为潘伯鹰与张荷君。潘伯鹰不用介绍大家也知道,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主任为沈尹默)。张荷君是潘伯鹰的夫人、章士钊的干女儿。潘伯鹰与谢稚柳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重庆,当时谢稚柳尚未成家,常常住在潘伯鹰家里,他们在一起(还有沈尹默)研艺论文,遂为至交。潘家的儿女们见了“那个胖胖的谢稚柳来了”就叫他“谢伯伯”,其实“谢伯伯”小他们父亲6、7岁。1958年5月潘伯鹰续弦(潘伯鹰原配夫人1953年过世)时,谢稚柳与陈佩秋精心绘制了这幅《荷塘鸳鸯图》祝贺纪念。潘伯鹰非常喜欢这幅作品,配制了做工考究的红木镜框,一直将它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他的花鸟画从陈老莲上溯唐宋,腴润秀雅,有一股华丽的高贵气息,反映了谢氏的个性和审美意趣,这样的审美意趣与潘伯鹰的性格是相吻合的。
整幅作品在静谧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潘伯鹰十分喜爱,潘氏夫妇情深意笃,这幅作品一直悬挂在潘家的墙上。1966年潘伯鹰谢世后,作品也没有从墙上取下来,老太太一个人守着,倍加呵护。其间,多次有人上门向老太太高价求购这幅作品,老太太都没有答应。
今年5月17目,老太太也去世了。潘家的儿女们经过商量,决定将这件凝聚了父母感情,见证了父亲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友谊的艺术珍品公诸社会。这是他们的心愿,也是这件作品应有的艺术辉映。
还有一件作品令人眼熟却又稀罕难得,它就是于右任1932年所作楷书《吴昌硕墓表》。
吴昌硕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1927年11月29日(农历11月6日)他在上海寓所与世长辞,遵其遗愿,“身后埋骨超山香雪坞”,1932冬移柩安葬超山大明堂西侧。其墓表章炳麟篆额、冯君木撰文、于右任书丹。1966年,吴昌硕墓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墓系1980年依原样重修,亭内墓表为1987年仿原墓表新刻。本次“西泠拍卖”征集到的这件《吴昌硕墓表》即1932年于右任所书原作,宣纸五尺对开,四屏,朱丝栏,五行,行四十字,凡八百八十一字,品相完好如新。在吴昌硕谢世80周年来临之际,“西泠拍卖”征集献拍这件寓艺术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珍贵作品,无疑是对吴昌硕的最好纪念。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精品成扇专场接续2006“西泠春拍”热风,以“博而约、约而精”的原则遴选作品。名家油画专场也是“西泠拍卖”着力打造的一个专场。70位画家,110件拍品,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油画家。其中沙耆的《瀑布》、《蓝瓶中的映山红》,林风眠的《荷花》、《荷塘》、《山居秋色》、《白鹭》、《梨花群鸟》,刘海粟的《柳树台烟雨》,李青萍的《虚幻与现实》,陈逸飞的《仕女》,吴冠中的《玉龙雪山》,颜文樑的《山林清溪》,林达川的《西湖荷花》、《山高水远》,罗中立的《大巴山农村》、《梳妆女》、《人物》,石虎的《风之三》等等,都是难得一见并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犀象印萃·名家篆刻”更是一个令“西泠拍卖”得意的专场,这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篆刻专场。
西泠印社成立于1904年,百余年来,凭着“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在先后六任都是我国金石书画界乃至文化界一代宗师的社长的带领下,凝聚天下印学才俊,创成第一名社品牌。“犀象印萃”专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些藏书印就是近现代以来我国著名藏书楼的主人们当年所用之印,其中属嘉业堂的有4方,铁琴铜剑楼3方,密云楼1方,八千卷楼1方,适园(张石铭)犀角印一套计34方,汲古阁(明代)1方。这些印有的镌有名家刻款,如“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印款为“福厂刻于京师”,福厂即王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有的多次在珍贵古籍中钤用,如元刊本《吕氏春秋》、明刊本《雍录十卷》(现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上均钤有“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印;有的多次被权威出版物著录,如“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密云楼秘笈”、“汲古阁”等印均著录于《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一书中。而那套共计34枚的张石铭犀角印仅其印材就令人瞠目结舌。张石铭即张钧衡,吴兴(湖州)望族,近现代大实业家,百年前已经在上海及江南一带拥有大量产业,其堂弟即大名鼎鼎的张静江。张石铭创办实业的同时,以其雄厚实力广收善本古籍及金石书画,34枚犀角章即为其收藏所用,完好保存至今,极为不易。(胡西林)
本次推出的十位大师分别是: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陆俨少。
《相马图》是任伯年1885年创作的一件人物故事画,时年46岁,早已在海上画坛大名鼎鼎。这幅作品,他凭借其高超的捕捉人物与动物特征的能力,将心中形象赋形纸上,马的身形,人的神态,乃至背后那株孤柏所营造的气氛都令人产生一种身能感受却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米芾拜石图》也是任伯年的一幅好作品。本届秋拍我们共推出两件米芾拜石题材作品,件陈洪绶所作,再一件就是任伯年的这幅。米芾当年为石“醉”,为石“痴”,为石“癫”,他的“米芾拜石”故事如其书法样让人赞美,成了多少丹青高手笔下百绘不厌的题材。任伯年此幅《米芾拜石图》,大约是在喝了酒或者吸了鸦片之后所作,要不然画不出这样的精神,画中的米芾也不会有如此痴态。
吴昌硕是西泠印社的祖宗,第一任社长,2006年“西泠秋拍”“立体化”展现吴昌硕:印章专场有三方是吴昌硕所刻,其中有象牙章“人生只合住湖州”;近现代名家专场有1932年于右任撰写的楷书《吴昌硕墓表》;大师专场则有多幅昌硕先生老辣的书画作品。《墨梅图》作于1919年,吴昌硕76岁时。右侧单行长题顶天而书,下端与梅枝参合,留白极为合宜。所书是一首吴昌硕自作五言诗,钤三方印,闲章“梅花手段”流露了得意。一点点红,多了会俗气。
本专场共推出四件潘氏作品,分别为作于1922年的山水《烟雨楼阁图》;作于1939年、出版于“艺海集珍》第四辑的《墨竹图》;作于1962年、潘天寿绘赠原浙江省高级法院院长刘子正的《荷花》;以及作于1964年的《黄山松》。
黄宾虹、张大干都有上好精品亮相本次秋拍。如黄宾虹作于86岁的成扇《雷峰夕照图》,就是他晚年一件不可多见的杰作,品相完好的程度也令人咋舌;张大干的《白描荷花仕女图》作于他58岁那一年,是他一生中所作的件十分精彩也是最后一件如此精彩的白描人物画。
《双鼠觅食图》是白石老人晚年所作,时年91岁。在民俗学中,老鼠是吉物,象征生命繁衍,而并非是让人厌恶至过街喊打的那个动物。齐白石一生画了许多幅老鼠作品,皆以谐趣横生的笔墨绘成。此画为其老鼠画中的妙构,两只老鼠,一座烛台,外加两只红萝卜,画面丰富,色彩喜人。画完了,白石老人意犹未尽,拣旧句题于画上:“烛火光明如白昼,不愁人见岂为偷?”幽默极了!
徐悲鸿是大师专场不可或缺的画家,除非征集不到他的好作品。这次秋拍共有三件徐悲鸿作品。除了《牧牛图》和《大吉图》,还有一幅《神骏图》作于1946年,是绘赠谢稚柳的。这年1月,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之后由重庆回到南京再到达上海,到达上海的时间大约是这一年的夏天了,此时谢稚柳也正从西安办画展回到上海,此作应该是这年夏天在上海为谢稚柳而作。在徐悲鸿的艺术世界里,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但画马似乎让他更著名。此作即是大写意法画立马一例,并且是见证了两位画家的交往与友谊的作品,是为难得。
这次大师专场也有多幅陆俨少不同时期创作的精品献拍。比如作于1961年的《黄桷树下》,尺幅不大,横开24×67cm,一株硕大的黄桷树冠荫几乎遮尽画幅,老干中空,虬枝舒展,尽显古树旺盛的生命力。显然陆俨少对此作甚为满意,故在右下角题了写生款后又在左端黑压压写了一篇长题。陆俨少先生善书在当代画家中首屈一指,凡陆氏作品有长题者总得宠爱。
大师专场还有许多作品不及一一叙述,尤其林风眠、傅抱石都有极精作品亮相,一定会引起收藏家、投资者们的关注。
古代专场依然是2006“西泠秋拍”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古代专场是“西泠拍卖”的“保留节目”和特色之一,还因为我们一直主张并且曾经作出的“古代书画总是在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中呈现恒久价值”的预言在去年秋拍以来的市场变化中得到了应验。其实,应验并不全部来自我们的判断,而是古代书画本身的价值所在。在古代专场中,明代板块作品引人注目,沈周、陈淳、陆治、徐渭、张复、陈洪绶、丁云鹏、王铎、傅山、蓝瑛等都有精彩作品亮相本届秋拍。
徐渭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其《草书七言诗轴》,纵204cm,横66cm,纸本,是徐渭大幅书法作品,品相一流。前不久在澳门刚刚结束的“青藤白阳书画展”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在风格、纸张上与这件《草书七言诗轴》完全一致,甚至连尺幅大小也基本一样。北京故宫那幅作品款署“醉写经海棠树下”,这一幅款署“别忱伸(‘忱’字难辨,或有误)经海棠树下”,均无年款,显然两幅作品作于同一地点,甚至作于前后相差无几的一段时间内。这件作品的收藏者是原上海市委纪委书记、后调任天津市委纪委书记的李研吾同志。《湖石修竹图》则是徐渭的一幅水墨花卉作品,纸本,纵130.5cm,横34cm,品相亦佳。此作唐云、谢稚柳都曾经过目,唐云钤“唐云审定”印,谢稚柳钤“谢稚柳鉴赏印”,并题写“徐青藤湖石修竹图”签条。唐、谢两位大家为同一件作品作审定很少见,是为难得。
清代部分的“扬州八怪”单元是“西泠拍卖”特别推出的一个热眼主题,八怪中金农、郑燮、李鱓、汪士慎、黄慎、罗聘、高翔、李方膺均有佳作亮相。《锁马图》作于1762年,是金农去世前一年的作品。此作先后被多位名人收藏,其中两位是杭州著名的鉴赏家,一位叫王鲲徙,即王式园,他收藏此作后钤“式园王鲲徙鉴藏之记”;另一位是大藏书家,嘉惠堂、八千卷楼、延庆堂的主人丁丙。丁丙、丁申兄弟不仅藏书,也藏画,作事认真,极具眼力。他是1891年得藏此画的,钤“光绪辛卯嘉惠堂所得”印。《修竹幽兰图》是郑板桥的妙笔,水墨纸本立轴,纵168cm,横69cm。此作曾经日本著名汉学家、中国书画鉴藏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长尾甲观赏并在盒内盖上题写长跋,日本谦慎书道会《扬州八怪展图录》、日本(株)艺术新闻社《墨ょち·一九九五年五、六号》上均收录出版。
清代作品中,王原祁的《陡壑密林图》也值得一说。他画名极大,为清“四王”之一。2005“西泠秋拍”第645号拍品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与此幅《陡壑密林图》同作于康熙乙酉(1705)年,《仿梅道人山水》作于这年的秋季,而此幅山水作于这一年的春天。更巧的是,这两幅作品竟然都曾经被浙江嘉兴人、著名书画鉴藏家王祖惕收藏。此幅作品复 杂的传承经历似乎更让人心生怜爱。除王祖惕外,它还经过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曾官江西永新知县的华翼纶及其外甥收藏;同治七年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的大收藏家吴大澂以及辛亥革命后任过内务总长、国务总理的赵秉钧和他的朋友子兴等也曾收藏过此作品,他们都有题跋留在轴上,记载了这幅作品的传承故事:华翼纶收藏此作时,曾被其外甥带出海外,1886年夏天,外甥遣人越海向其索题,于是,他在诗堂上记录了此事;吴大激收藏此轴时,被光绪十五年二甲进士江建霞借去赏玩,但久久未还,一日江宅大火,其所藏宝玩除了抢出三数件书画之外全部烧毁,这幅作品竟然就在那三数件抢出的书画中,其命大如获天佑一般。这段往事记载在移入左侧裱边的那则题跋中;传归赵秉钧收藏后,一次他在北海避暑时,结识子兴,以此画奉赠作为订交纪念品,从此传归子兴收藏。赵秉钧后来受袁世凯指使主谋暗杀宋教仁,事成之后,舆论哗然。袁世凯为防泄密,先将赵秉钩调任直隶都督,第二年派人将其毒死,这是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不要说此作出自王原祁之手,就凭传承过程中如许往事及承载的历史信息,它就是一件难得的收藏佳品。
近现代名家专场也是佳作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些作品是名家间交往的宝贵见证,或者是画给名人的作品,虽然还是出自某某笔下,其分量显然不一样。出入名门,血统自然高贵。
比如谢稚柳、陈佩秋作于1958年5月的《荷塘鸳鸯图》,上款主人为潘伯鹰与张荷君。潘伯鹰不用介绍大家也知道,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主任为沈尹默)。张荷君是潘伯鹰的夫人、章士钊的干女儿。潘伯鹰与谢稚柳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重庆,当时谢稚柳尚未成家,常常住在潘伯鹰家里,他们在一起(还有沈尹默)研艺论文,遂为至交。潘家的儿女们见了“那个胖胖的谢稚柳来了”就叫他“谢伯伯”,其实“谢伯伯”小他们父亲6、7岁。1958年5月潘伯鹰续弦(潘伯鹰原配夫人1953年过世)时,谢稚柳与陈佩秋精心绘制了这幅《荷塘鸳鸯图》祝贺纪念。潘伯鹰非常喜欢这幅作品,配制了做工考究的红木镜框,一直将它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他的花鸟画从陈老莲上溯唐宋,腴润秀雅,有一股华丽的高贵气息,反映了谢氏的个性和审美意趣,这样的审美意趣与潘伯鹰的性格是相吻合的。
整幅作品在静谧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潘伯鹰十分喜爱,潘氏夫妇情深意笃,这幅作品一直悬挂在潘家的墙上。1966年潘伯鹰谢世后,作品也没有从墙上取下来,老太太一个人守着,倍加呵护。其间,多次有人上门向老太太高价求购这幅作品,老太太都没有答应。
今年5月17目,老太太也去世了。潘家的儿女们经过商量,决定将这件凝聚了父母感情,见证了父亲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友谊的艺术珍品公诸社会。这是他们的心愿,也是这件作品应有的艺术辉映。
还有一件作品令人眼熟却又稀罕难得,它就是于右任1932年所作楷书《吴昌硕墓表》。
吴昌硕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1927年11月29日(农历11月6日)他在上海寓所与世长辞,遵其遗愿,“身后埋骨超山香雪坞”,1932冬移柩安葬超山大明堂西侧。其墓表章炳麟篆额、冯君木撰文、于右任书丹。1966年,吴昌硕墓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墓系1980年依原样重修,亭内墓表为1987年仿原墓表新刻。本次“西泠拍卖”征集到的这件《吴昌硕墓表》即1932年于右任所书原作,宣纸五尺对开,四屏,朱丝栏,五行,行四十字,凡八百八十一字,品相完好如新。在吴昌硕谢世80周年来临之际,“西泠拍卖”征集献拍这件寓艺术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珍贵作品,无疑是对吴昌硕的最好纪念。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精品成扇专场接续2006“西泠春拍”热风,以“博而约、约而精”的原则遴选作品。名家油画专场也是“西泠拍卖”着力打造的一个专场。70位画家,110件拍品,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油画家。其中沙耆的《瀑布》、《蓝瓶中的映山红》,林风眠的《荷花》、《荷塘》、《山居秋色》、《白鹭》、《梨花群鸟》,刘海粟的《柳树台烟雨》,李青萍的《虚幻与现实》,陈逸飞的《仕女》,吴冠中的《玉龙雪山》,颜文樑的《山林清溪》,林达川的《西湖荷花》、《山高水远》,罗中立的《大巴山农村》、《梳妆女》、《人物》,石虎的《风之三》等等,都是难得一见并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犀象印萃·名家篆刻”更是一个令“西泠拍卖”得意的专场,这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篆刻专场。
西泠印社成立于1904年,百余年来,凭着“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在先后六任都是我国金石书画界乃至文化界一代宗师的社长的带领下,凝聚天下印学才俊,创成第一名社品牌。“犀象印萃”专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些藏书印就是近现代以来我国著名藏书楼的主人们当年所用之印,其中属嘉业堂的有4方,铁琴铜剑楼3方,密云楼1方,八千卷楼1方,适园(张石铭)犀角印一套计34方,汲古阁(明代)1方。这些印有的镌有名家刻款,如“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印款为“福厂刻于京师”,福厂即王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有的多次在珍贵古籍中钤用,如元刊本《吕氏春秋》、明刊本《雍录十卷》(现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上均钤有“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印;有的多次被权威出版物著录,如“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密云楼秘笈”、“汲古阁”等印均著录于《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一书中。而那套共计34枚的张石铭犀角印仅其印材就令人瞠目结舌。张石铭即张钧衡,吴兴(湖州)望族,近现代大实业家,百年前已经在上海及江南一带拥有大量产业,其堂弟即大名鼎鼎的张静江。张石铭创办实业的同时,以其雄厚实力广收善本古籍及金石书画,34枚犀角章即为其收藏所用,完好保存至今,极为不易。(胡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