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来,由于加拿大“历史上虐杀原住民儿童”的丑闻,原住民各类抗议活动几近失控,烧毁天主教堂的新闻不断。原定7月1日的国庆活动也不得不低调举行。在原住民最多的省份曼尼托巴,原住民在国庆游行过程中,将省政府前的大英帝国前女王维多利亚的雕像从基座上拉下,将头扔进河中。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一座雕像也被推倒。
原住民们为何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和英国女王?
加拿大政府的污点
加拿大西部BC省甘露市的原住民部落5月27日对外公布,他们雇请的专家使用雷达,在当地寄宿学校(该校建于1890年,曾是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学校)遗址上发现了215具儿童遗骸,最小的儿童只有3岁。这一发现震惊加拿大社会。
英军与原住民携手,抵抗美国入侵。
6月24日,该国中部萨斯喀彻温省的寄宿学校旧址上,又有无标记墓葬群中多达751具遗骸被发现。6天后,BC省的克兰布鲁克市的圣尤金教会寄宿学校旧址上,再有182具遗骸被发现—这是近期的第三起类似发现,不少人认为接下来还会发现更多。
为什么总是原住民寄宿学校出事?
加拿大“寄宿学校”制度始于19世纪末。教会人士与警察一起去原住民部落,带走每个学龄孩童,将他们送至由政府出资,由教会建立和运营的寄宿学校,旨在同化原住民。当时的政府公开宣扬:“扼杀印第安血统从他们的孩子开始。”
为了预防孩子逃跑,学校都建立在荒僻的地区。在寄宿学校学习生活过的原住民孩子,高达15 万之众。孩子们说自己族裔的语言会受到体罚;被分发的是过期或霉变的食物,且数量有限,多数孩子营养不良;生病的孩子得不到医治,学校旁边就是墓地;性侵相当普遍;选择出逃的孩子,有的冻死饿死在路上,即便逃回家中,也往往被家长重新送回学校。
不少學生毕业离校后,无法摆脱持久的精神折磨,甚至因忘记了自己族裔的语言和文化,难以与原生家庭沟通及获得理解,而最终选择自杀。
加拿大最后一家原住民寄宿学校,直至1996年才得以关闭。今年以来多处寄宿学校墓地的新发现,对于了解相关历史的人来说算不得骇人听闻,因为这在加拿大是一段人人必修的历史,是加拿大政府的污点之一。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寄宿学校幸存者就开始联合对加拿大政府提出诉讼,构成加拿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诉讼。根据双方于2006年达成的协议,到今年3月,2.8万余名受害者已收到32亿加元的赔偿金,不含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生的4亿余加元的费用。为维护个人隐私,除非个人同意,审理过程中整理出的资料,必须在2027年销毁。
2008年,当时的总理哈珀对原住民正式道歉。除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补偿外,协议内容还包括: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立原住民康复组织,拨款培训原住民学校的老师,使其能够教授本民族语言和原住民历史;为寄宿学校建档;让每一个加拿大人都学习这段历史等。
截至2015年,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走遍加拿大,访问了6500名受害者。令原住民不满的是,该委员会2008年公布的死于甘露市寄宿学校的人数仅50例。
与加拿大原住民的恩怨
加拿大建国后150余年的历史,等同于一部原住民被征服、同化的历史。毕竟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原住民是美洲大陆的主人—他们大多信奉萨满教,采取游牧生活方式;其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靠口口相传。
对他们而言,天地间的事物都被造物主赋予生命且拥有灵魂;肉身终会腐朽但灵魂永生,只是会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最终会回归自然。他们举行仪式敬拜被杀的猎物,让它们知道:这一生你我之间以这样的方式遇见,来生我们互换身份,始终互助互利。
起初,原住民认为“从天而降”的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是下凡的神仙,对其充满敬意和善意。初来乍到的欧洲人,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足够的物资和心理准备,原住民便向他们传授各种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欧洲人感谢原住民对他们的帮助,感恩节由此而来。
可是,随欧洲人一起来到新大陆的还有传染病、烈酒,以及欧洲人同化原住民的决心。1616年,法国人占领区发现了原住民感染天花病毒,传教士去原住民部落为感染者举行仪式,加速了病毒的传播。大量原住民因对病毒毫无免疫力而丧生。接下来的岁月中,原住民几千年的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固有文化,彻底被摧毁。 利益驱使英法在他人的土地上大打出手。入侵者英法帝国,都需要依赖原住民的协助。“协约”遂成为贯穿加拿大历史的一个重要专有名词,意指欧洲人与原住民达成协议、结成互助的军事与经济联盟。
1755年,英殖民政府成立了“印第安部”。在原住民的鼎力协助下,英殖民者逐步在北美大陆上占上风。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爆发后,溃败的英军逃到如今的加拿大。1812年,新成立不久的美国在如今加拿大的土地上对英军宣战,意图将美国以北的土地收入囊中。英军与原住民携手,抵抗美国入侵。美军在关键的几场战役中,被以少胜多的对手逼迫得节节败退。美军撤退后,当地士兵的民族情怀大涨,由此推进了后来加拿大的独立运动。
随着五大湖地区的白人数量反超原住民,19世纪下半叶,英军与原住民的结盟逐渐变了味道—英国人反客为主,计划占有更多的土地,改变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同化原住民。
1867年加拿大建国,9年后制定的《印第安法案》,标志着正式将对原住民的同化列入官方日程,也标志着原住民从此丧失了对原有土地的自主权和对自我身份的保留权。为鼓励更多欧洲移民来新大陆,加拿大政府于1872年将原住民的土地免费分发给欧洲移民,只收取10加元的登记费。
赫雷罗族人的追诉
为平息原住民怒火,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向原住民表示了歉意,并敦促教皇道歉。无独有偶,德国前不久也承认了20世纪初发生在今纳米比亚境内,对赫雷罗和纳玛族人的大屠杀。其外长恳请牺牲者后代宽恕。
1990年才独立的纳米比亚,位于南非西北部。葡萄牙人是第一批在此登陆的欧洲人。他们在此竖立了一个石灰岩十字架。1797年大英帝國拿下好望角时,也从荷兰人手中夺过了该地区的港口城市鲸鱼湾。1884年的柏林会议,开启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序幕。1884—1915年,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属德国所有。
这起屠杀土著人的事件,背景是1903年德国殖民者在当地遭到赫雷罗部落的反抗,60余德国人被杀。威廉二世领导下的德意志帝国,遂从本土调遣援兵和重型武器;此时纳玛族也加入抵抗殖民者的阵营,双方杀红了眼。1904年10月,当时的德国将军特罗塔(此人之前被派到中国当指挥官,参与了镇压义和团)下令:对赫雷罗男性杀无赦;在当地人的水井中投毒;将女性和儿童赶入沙漠。
德国总部并未准许特罗塔暴力执法。特罗塔后来不得不停止了屠杀,但仍将幸存下来的两族人关入集中营,或送入德国人开的工厂。4年中,8万赫雷罗族中的6.5万人,2万纳玛族中的1万人,死于枪杀、劳累、营养不良,或在逃亡途中渴死、饿死。德国还将两族人用作医学实验对象,将300具头骨送至德国进行科研。第一批头骨在百余年后的2011年11月,才得以重返故土。
2001年,赫雷罗族人在美国对德意志银行和德国政府提出集体诉讼。该诉讼后被移至联邦法庭,2004年结案,显示控方证据不足。族人再次上诉,美国高法拒绝受理该案。
如今的德国终于承认昔日大屠杀的行径,并承诺未来30年将为纳米比亚提供11亿欧元的援助,但强调所做的道歉和资金支持都是出于政治和道德考量,没有对受害者进一步赔偿的意愿。
纳米比亚政府对德国的道歉和资金援助表示接受。而赫雷罗和纳玛族已分裂成很多小派系,没有一个有威望的首领,也没有一个统一对外的口径,以致纳、德两国政府一直将当事人排除在对话之外。有组织批评,该数额远不足以弥补民族的损失,对两个民族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德国还将两族人用作医学实验对象,将300具头骨送至德国进行科研。
德国总统近期将访问纳米比亚,发表正式道歉声明。有民间组织指出,会尽最大努力阻止德国总统的来访,而且不会接受两国政府间达成的任何协议。
白人侵略史的缩影
放眼全球,原住民被掠走的土地,还包括如今的美国、南美洲大陆、中美洲诸岛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上诸岛国等。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随处都是。这些都是当时各帝国争相海上扩张,欲将更多资源归为己有的结果。加拿大与原住民的历史恩怨,以及赫雷罗族、纳玛族几近被灭门的历史,不过是白人侵略史的一个缩影。
加拿大的原住民,包括第一民族、梅蒂斯人(欧洲人与原住民混血)、因纽特人。原住民的出生率和增长率,远超其他族裔。2006年,原住民人口超过百万,占加拿大人口的3%;2016年已达167万,占全国人口的5%。人口的壮大,意味着话语权的增强。
当代原住民学者总结,加拿大政府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原住民所累积的罪行,导致了原住民中抑郁症、吸毒、酗酒、自杀、犯罪的高发率,因为原住民难以接受自己的土地、资源、语言和传统文化被生生掠去。甘露市原住民首领对媒体说,自己仍然处于深深的震惊中,还没有决定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但磋商的对象必须是渥太华(指加拿大联邦)。
人类走到今天相对和平的时代并不容易。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期,很多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出于对之前错误的修正,为维护和保证世界上任意角落中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人权”作为一个概念于1948年在联合国大会上被提出,意在创造一个和平、有尊严、平等、健康的环境。
殖民时代并没有随着殖民者的撤出而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曾经,殖民时代中弱小民族的文化被视作落后、愚昧,难免被同化的命运。而如今,全球已进入一个后殖民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淹没在消费主义、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洪流中。维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对殖民主义的一种清醒认知与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