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省属地方高校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策略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并进行策略调整。研究制定发展对策与策略,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省属地方高校国际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出应有贡献,需要对高等學校实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互学互鉴,自立自强。要抓住重点、创新推动。要提质增效、着力“做好”。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策略;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地扩大规模”,“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教育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型,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为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教育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的教育共识。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满足了高等院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从“量大”向“质高”的转变,也有助于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省属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意义非凡,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具有国际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优秀人才,也有助于省属本科院校自身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笔者以L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山东省内几所省属地方院校作为次研究对象,通过对学校参与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教师和参与交流活动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由个体观整体,探寻山东省属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推进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研究,提供相应策略与对策。旧的思路与方法需要创新,突破发展阻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改革落后体制,为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保驾护航。研究发现,地方高校这几年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新形势下,原有的思路和方法不太适合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不少关注。因此既要抢抓机遇,又要研究制定发展对策与策略,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省属地方高校国际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出应有贡献,需要对高等学校实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中国教育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开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的责任与使命。面向未来,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方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域、更远的眼光认真谋划,拓展工作思路,既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又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找不足、出新招,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要互学互鉴,自立自强。做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首先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教育。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形成更加深刻的教育思想理念、更加丰富的方法举措,真正建成教育强国。
要抓住重点、创新推动。既要服从、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同时又要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创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途径和形式,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立足孔子学院,创新合作交流工作方式。
要提质增效、着力“做好”。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最根本的作用是人才培养。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抓住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质量这个着力点,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着力于“做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做好”这两个字,不仅是量的要求,更是质的要求。围绕“提质增效”,要创新思路,打造若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对外开放教育品牌项目;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我国高校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学科专业,做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使留学生在华学得好,回国用得上,发挥好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国大学不应该走封闭的路子,而是要敞开内涵式发展之“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增强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趋势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80-83.
[2] 刘宁.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河北省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32-34.
[3] 张永富.国际金融危机对英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Z1):24-2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临沂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202010452087.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策略;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地扩大规模”,“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教育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型,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为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教育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各国的教育共识。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满足了高等院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从“量大”向“质高”的转变,也有助于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省属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意义非凡,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具有国际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优秀人才,也有助于省属本科院校自身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笔者以L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山东省内几所省属地方院校作为次研究对象,通过对学校参与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教师和参与交流活动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由个体观整体,探寻山东省属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推进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研究,提供相应策略与对策。旧的思路与方法需要创新,突破发展阻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改革落后体制,为地方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保驾护航。研究发现,地方高校这几年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新形势下,原有的思路和方法不太适合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不少关注。因此既要抢抓机遇,又要研究制定发展对策与策略,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省属地方高校国际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出应有贡献,需要对高等学校实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中国教育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开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的责任与使命。面向未来,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方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域、更远的眼光认真谋划,拓展工作思路,既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又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找不足、出新招,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要互学互鉴,自立自强。做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首先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教育。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形成更加深刻的教育思想理念、更加丰富的方法举措,真正建成教育强国。
要抓住重点、创新推动。既要服从、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同时又要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创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途径和形式,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立足孔子学院,创新合作交流工作方式。
要提质增效、着力“做好”。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最根本的作用是人才培养。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抓住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质量这个着力点,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着力于“做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做好”这两个字,不仅是量的要求,更是质的要求。围绕“提质增效”,要创新思路,打造若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对外开放教育品牌项目;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我国高校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学科专业,做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使留学生在华学得好,回国用得上,发挥好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国大学不应该走封闭的路子,而是要敞开内涵式发展之“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增强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趋势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80-83.
[2] 刘宁.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河北省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32-34.
[3] 张永富.国际金融危机对英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Z1):24-27.
基金项目:本文系临沂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20201045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