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实摄影的特征及功效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人们对纪实摄影有了一定的了解。纪实摄影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功效也逐渐清晰。其拥有诸多优良特性,例如:记录性、真实性、历史性等,可以准确的反映社会现实,其还具有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等等,可以精准记录并传递信息,再现人类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纪实摄影;社会价值;真实性
  一、纪实摄影的特征
  1、真实性
  有人认为摄影是主观的,纪实摄影能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现实世界当中,“真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真正的“纪实”来反映问题,通过拍摄真实的照片去反映问题,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纪实”二字是对纪实摄影很好的诠释,不论是人文纪实、风光建筑纪实,还是其他纪实摄影门类我们都需要保证拍摄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对真实世界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拍摄出优秀的纪实摄影图片,把观者带入到真实的世界和事件中。并避免通过臆想和虚构来进行拍摄工作,明确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拍摄内容的摄影门类,镜头反映之下皆是真实生活,是在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真实情况。所以,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保存历史的作用和价值。
  2、历史性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事物是不具有历史性的,因为技术的限制或主观的因素一些物品、精神甚至文化并没有得以存留,虽然有些事物在某个特定时间占据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后世并没有根据可以证实,所以他们并不具有历史性。摄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尤其是纪实摄影的出现,他通过真是的镜头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优势是其他记录方式无法比拟的,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恪守准则,为后人留下最真实的历史见证,存留有历史性和可研究性的的影像资料造福后世。
  3、记录性
  记录性也是纪实摄影的一大特征,通过镜头准确、真实的记录现场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加工创作来记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有著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其中纪实摄影就是一门通过记录来反映真实生活状态的拍摄形式。它通过记录来真实的反应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状态,对当下生活做出真实写照。虽然它具有记录性,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的去记录。为一名合格的摄影人,我们需要在不改变事实的前提下进行优秀的纪实摄影创作,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美”的瞬间,让人们可以注意到生活中的美。
  二、纪实摄影的功效
  1、反映社会现实
  纪实摄影最大的功效就是反映社会现实情况,如果纪实摄影失去了反应社会现实的功效,那就脱离了纪实摄影的本质。也就是说,反应社会现实是纪实摄影的最终目的。比如,本人在拍摄时就是为了反映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的发展变化,让更多人去欣赏并发现城市中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在纪实摄影的创作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我们自己图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犀利程度和值得探讨的深度,而不是通过虚假创作来博人眼球。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那将失去了纪实摄影的核心。
  2、信息传播
  纪实摄影在反应社会的过程当中,更成为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和增长知识的信息媒介,通过优秀的纪实摄影图片,信息可以方便快捷的传输到人们的手机上,例如本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将我所拍摄的优秀图片传输到互联网上,起到一个分享和传播的作用,扩大收视途径方能起到更大的意义。纪实摄影图片是真实的,所以人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些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各个方面的,涉及到各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纪实摄影起到了传递信息的功能和作用,并不是只能反映社会现实,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图片的传播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
  总而言之,通过纪实摄影的创作方式人们将更加关注纪实图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无论好坏,都可以增强观者了解社会的权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感,也可以使问题事件得到高度关注从而推动得以更好的解决。然而,并不是随意的一张纪实图片就可以表现出感情的,在进行纪实创作的时候,要突出重点使图片富有张力营造氛围,把观众带到画面中感同身受。纪实摄影永远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为这是真正的历史和事实。
  参考文献
  [1] 周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纪实摄影[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 宋艳丽,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M].文石家庄:河北传媒学院.2016
  [3] 论纪实摄影的重要性[J].荣韬.大众文艺.2013(22)
  [4] 纪实摄影的文化价值[J].刘大林.科技传播.2019(24
  作者简介:贺坤(1999.11~),女,江西省吉安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田悦人(1998.12~),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韦瑗婷(1999.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龙雨欣(1998.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使种子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种子质量都能达到“国颁”标准,就必须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特点,从引种源头抓起,对基地、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获,加工、儲藏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控制,确保种子的生产质量。  关键词:小麦种子;质量控制;途径  随着国家对种植小麦实行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小麦良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大田生产对小麦“新、优、特”良种用量将会逐步增加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引入6S管理,对高职大学生实训实操教学进行重构,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出发,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提升实训课程的管理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不断推动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6S管理;实践教学;高职大学生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通过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1]。作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常规化的现场宣讲等教学活动已然无法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生活,这给社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计算机技术在社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仅灵活了人们获取教育资源的时间,也给社区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对此,本文将对计算机技术在社区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化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社区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摘要: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听取学生建议,就本科生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史教育,选择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史教育;多元化教学;教学效果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各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有机融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它不仅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
期刊
摘要:我国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重要需求,职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应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近年,部分职校承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再度对“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索。本文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多方面谈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關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校企协调育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
期刊
摘 要:贫困是一种必须直视的社会现象,贫困所引发的公平正义、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而想要真正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就需要有产业做支撑,通过产业化扶贫使更多的贫困群众持久且稳定的脱贫,但是当前的产业化扶贫工作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本文以S蔬菜合作社为例,通过访谈法了解到S蔬菜合作社在实施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和问题,即:贫困户易产生依赖心理;S蔬菜合作社市场发展狭小
期刊
一、社会视野下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概述  (一)社会视野下医患关系问题的概念  1.社会视野的概念  社会视野即从社会的角度,在拥有深刻的社会角度洞察力的条件下,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高度来观察和解释社会万象的一种视野。它既可以从人文社会角度去洞察医患关系,也可以从人类社会感性的一面去观察医患关系,还可以站在理性的角度,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因此社会视野包含社会层面各个角度,并且更加深刻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增速,煤矿产业的规模也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相关企业的工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形式,需要进一步革新原有的工作方法,改善传统弊端,达到良好的发展目标。本文首先分析煤矿企业工会工作现状,随后阐述主要问题因素与创新改革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企业;工会工作;创新改革  引言:  随着煤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整体经济框架与组织结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工作内
期刊
摘要:盲人是我们社会中非常庞大的人群之一,具研究表明,目前世界的盲人总人数有18910000人,而我们国家的盲人总数占据世界盲人总和的五分之一,因此,对于盲人群体的生存状况成为了我国政府和社会长期关注的课题。本文立足这一现实情况,对解决盲人出行提供一种设想,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盲人导航眼镜;辨识系统  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视障人士主要分为两类,分为全盲和半盲。全盲是指对光失去反应
期刊
摘要:高职思政课是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意义,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即要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优势,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面;打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