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方文学是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称,是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东方地区是孕育世界文学的摇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东方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从古代至现代,再到当代历经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值得我们探究。
关键词:文学发展;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3-01
通常意義上来说,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言的,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象征着西方近代史的开端。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殖民主义渗透的成分,所以文化研究范围的扩大也就是殖民扩张的一个过程。“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和对古代东方铭文的解读过程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文化进行研究。”①随着西方学者研究的深入,东方文学的研究逐渐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也成为东方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学习东方文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东方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同欧美文学平行,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观点。正如季老所言:“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创造和不足,都会对人类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也都要向别的国家和民族学习,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②
新特点一:主流内容的改变。东方的文明古国不仅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而且也培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东方文学不仅产生较早,而且数千年来连续不断,所以历史较长。东方文学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代表性作品,例如世界最早编成的诗集——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和我国的《诗经》,世界最早的史诗——巴比伦《吉尔伽美什》等等。进入现当代时期之前,东方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人类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诗集、史诗、神话传说等。
进入现当代时期后,东方文学的主流由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解释等,逐渐转向了反帝反封建、歌颂鼓舞当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简单分析其转变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东方国家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压迫之下,甚至沦为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受尽压迫,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民族意识得到了觉醒,他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例如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出现了文学社团开展的有组织的文学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再有1921年,日本的《传播人》创刊,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产生;1930年,越南劳动党宣告成立,之后的义静苏维埃运动推动革命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民族觉醒,具有鲜明的战斗性、爱国性、大众性。作家的创作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问世又将对人民产生影响。这些作品符合当时时代的潮流形式,也鼓舞了民众的士气。现代东方文学的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历史进程、人民的命运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所创作的东西,也就是当时时代的映射。此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新特点:主流内容由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转变成了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民众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新特点二:“译介”概念的产生。东方地区幅员辽阔,但分析其地理因素,山海阻隔,交通极其不便,国家众多,民族种类繁多,也存在文化差异,所以东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不够充分的,正是因为此原因,东方文学在进入现当代前的写作思想相对而言较为单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进入20世纪后,西方的一些写作思想传入至东方各国,与东方各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相碰撞、结合,东方文学的写作思想开始逐渐打开,接受了外来文化,也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特色。东方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为西方国家的文字用于文化交流和研究,例如,在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小说被大量地译为中文,不仅增进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了解,而且启发了人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越南,20年代时不少法国或中国有进步意义的作品被译成越文发表,开始越南现代文学时期。在泰国,接受西方思想的作者大量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使民众的视野得到开阔,一定程度上对1932年的“民主革命”运动推翻了君主专政制度,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上,东西方文学作品的交流基于译介(译介的概念: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属于文字媒介。)之上,作家的写作思想会在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借鉴西方国家文学作品的思想,与本民族的思想相结合,再创新。
特点三:本民族语言得到发展,多种语言共存。进入现当代之前,大多数东方国家都处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之下,这些西方国家从文化渗透这被殖民国,因此本国的文化被压制。例如越南被法国侵占之后,法国开始强制性地推行拼音文字,一个目的是消除语言交际的困难便于殖民统治,另一个目的是割断中越两国文化联系的纽带。为了取得越南上层的合作和支持,法国殖民者允许保留科举制和传统教育方式,同时强力扩大以法语为主、越南拼音文字为辅的语文教育,形成维持了30多年的“双轨制”。
但进入现当代后,各个东方国家逐渐得到了解放,挣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束缚,于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文学重新得到了发展,不再受到压制,加之译介概念的产生,东方文学作品的语言种类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跨出东方,走向了世界,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多语言文化景象。此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第三个新特点:本民族语言得到发展,多种语言共存。
以上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三个新特点。概括起来说,东方文学在古代时期是世界文学的孕育之地,在中古时期光辉灿烂,近代时期放射异彩,现当代时期及以后,会更加蓬勃,繁荣。
注解:
①自杨建.东方文学学科的东方学渊源初探.东方丛刊,2007(6).
②季羡林.正确评价和深入研究东方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
作者简介:陈茜(1993-),硕士,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泰国民间文学,文化。
关键词:文学发展;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3-01
通常意義上来说,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言的,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象征着西方近代史的开端。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殖民主义渗透的成分,所以文化研究范围的扩大也就是殖民扩张的一个过程。“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和对古代东方铭文的解读过程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文化进行研究。”①随着西方学者研究的深入,东方文学的研究逐渐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也成为东方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学习东方文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东方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同欧美文学平行,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观点。正如季老所言:“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创造和不足,都会对人类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也都要向别的国家和民族学习,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②
新特点一:主流内容的改变。东方的文明古国不仅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而且也培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东方文学不仅产生较早,而且数千年来连续不断,所以历史较长。东方文学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代表性作品,例如世界最早编成的诗集——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和我国的《诗经》,世界最早的史诗——巴比伦《吉尔伽美什》等等。进入现当代时期之前,东方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人类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诗集、史诗、神话传说等。
进入现当代时期后,东方文学的主流由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解释等,逐渐转向了反帝反封建、歌颂鼓舞当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简单分析其转变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东方国家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压迫之下,甚至沦为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受尽压迫,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民族意识得到了觉醒,他们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例如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出现了文学社团开展的有组织的文学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再有1921年,日本的《传播人》创刊,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产生;1930年,越南劳动党宣告成立,之后的义静苏维埃运动推动革命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民族觉醒,具有鲜明的战斗性、爱国性、大众性。作家的创作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问世又将对人民产生影响。这些作品符合当时时代的潮流形式,也鼓舞了民众的士气。现代东方文学的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历史进程、人民的命运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所创作的东西,也就是当时时代的映射。此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新特点:主流内容由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转变成了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民众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新特点二:“译介”概念的产生。东方地区幅员辽阔,但分析其地理因素,山海阻隔,交通极其不便,国家众多,民族种类繁多,也存在文化差异,所以东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不够充分的,正是因为此原因,东方文学在进入现当代前的写作思想相对而言较为单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进入20世纪后,西方的一些写作思想传入至东方各国,与东方各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相碰撞、结合,东方文学的写作思想开始逐渐打开,接受了外来文化,也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特色。东方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为西方国家的文字用于文化交流和研究,例如,在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小说被大量地译为中文,不仅增进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了解,而且启发了人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越南,20年代时不少法国或中国有进步意义的作品被译成越文发表,开始越南现代文学时期。在泰国,接受西方思想的作者大量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使民众的视野得到开阔,一定程度上对1932年的“民主革命”运动推翻了君主专政制度,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上,东西方文学作品的交流基于译介(译介的概念: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属于文字媒介。)之上,作家的写作思想会在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借鉴西方国家文学作品的思想,与本民族的思想相结合,再创新。
特点三:本民族语言得到发展,多种语言共存。进入现当代之前,大多数东方国家都处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之下,这些西方国家从文化渗透这被殖民国,因此本国的文化被压制。例如越南被法国侵占之后,法国开始强制性地推行拼音文字,一个目的是消除语言交际的困难便于殖民统治,另一个目的是割断中越两国文化联系的纽带。为了取得越南上层的合作和支持,法国殖民者允许保留科举制和传统教育方式,同时强力扩大以法语为主、越南拼音文字为辅的语文教育,形成维持了30多年的“双轨制”。
但进入现当代后,各个东方国家逐渐得到了解放,挣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束缚,于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文学重新得到了发展,不再受到压制,加之译介概念的产生,东方文学作品的语言种类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跨出东方,走向了世界,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多语言文化景象。此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第三个新特点:本民族语言得到发展,多种语言共存。
以上为现当代东方文学发展的三个新特点。概括起来说,东方文学在古代时期是世界文学的孕育之地,在中古时期光辉灿烂,近代时期放射异彩,现当代时期及以后,会更加蓬勃,繁荣。
注解:
①自杨建.东方文学学科的东方学渊源初探.东方丛刊,2007(6).
②季羡林.正确评价和深入研究东方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
作者简介:陈茜(1993-),硕士,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泰国民间文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