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相的故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世相,明朝河北省临城县北驾回村人。他少年时,就足智多谋、疾恶如仇,常常帮助穷人智斗老财主。为官后,清正廉洁;战时身先士卒,战功显赫,后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一智斗老财主
  明朝年间,有一个姓宋的财主,他诡计多端,常常坑害百姓。有一年,大伙干了一年,宋财主推三拖四就是不给工钱,大家正愁无法过年,恨透了老财主,可谁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大家正在一起议论讨工钱的事,正好少年赵世相走来,大家求赵世相给想个办法治一治老财主,并要回工钱。赵世相想了想说:“好,我明天就去给你们出气,要回工钱。”
  第二天,赵世相从商店里买来三两漆,寄放到宋财主家里,然后,他就去县衙告状,说宋财主藏了他四两金子。
  县官传来宋财主,与赵世相当堂对证。宋财主感到莫名其妙,并说:“县老爷,我没有藏过谁的金子呀!”赵世相说:“你藏了我四两金子,怎么说没有?”宋财主这才恍然大悟地对县官说:“县老爷,不是四两金子,是三两漆。”
  赵世相一本正经地说:“明明是四两,你为啥说是三两七?”
  宋财主争辩道:“实告大老爷,确确实实是三两漆。”说完叩头如捣蒜。
  县官一听,把手一扬说:“也罢,你说三两七就三两七。”回头对左右衙役说:“去他家里取三两七金子给赵世相,退堂。”宋财主有苦难言,只有哭丧着脸离开县衙。
  赵世相拿到三两七金子分给了穷人,大家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年。
  
  二惩治董地主
  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从外地来给奸诈吝啬的董地主打短工,说是工钱每天一算。张三第一天干的活是给地主挑粪,张三力气壮,一天就担了五十多担。吃晚饭时,董地主说:“今天挑粪,一天只能算半天工钱。”张三问:“为什么?”董地主说:“你挑粪出去是重担,回来是空筐。所以只能给一半工钱。”张三听在耳里,气在心里,没有办法。
  第二天,张三挑粪正好碰见赵世相,并诉说了自己昨天的遭遇。赵世相替张三出主意说:“你每次出去只挑半筐粪,回来时挑满筐粪……”并教他如此如此说。张三按赵世相说的做,往外挑一筐往回挑一担。上午半天把昨天挑出的粪,挑回了一半。董地主从外边回来一看,大发脾气说:“我请你是将粪挑到地里,怎么将昨天的粪又挑回来了呀?”张三说:“老爷,你昨天不是说我往回走时是空筐,只能给半天工钱吗?你叫我挑粪,我不挑粪回来,难道将地里的黄土担回来呀?如果你不把工钱全给我,我每次回来还得往回挑粪。”说得地主无话可说,只好给张三全天工钱,并把昨天所欠的工钱给张三补上。
  
  三竹篮子能打水
  有一个少年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一年冬天,快到过年的时候,娘又病了,没钱给娘看病,怎么办?他只好硬着头皮到地主家去要工钱。地主两只小眼睛骨碌碌一转,一个坏点子就想出来了。他说:“少年啊,这样吧!只要明儿一早,你能用这只竹篮子给我打一篮子水,并能在壶里烧开给我喝,这工钱我加倍给你。否则,你这一年就算白干了。怎么样啊?”少年想争辩却被地主的狗腿子赶出门。
  少年走出地主家门后,想到地主工钱也不给,无法给娘治病,就哭起来了。正好赵世相路过,问少年怎么回事,少年说了自己的苦衷。赵世相想了想说了声:“好!明天一早,你提一篮冰块去,然后放进壶里烧开,你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工钱。”少年听了非常高兴。
  老地主明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又能赖掉少年一年的工钱。没想到少年用竹篮子提来了冰块,烧开了水。这时老地主瞪大了眼睛,只好给了少年双倍的工钱。
  
  四酒宴擒盗
  赵世相在任山东濮州知府时,发生了大饥荒,盗贼蜂起,抢劫往来的商旅和百姓,闹得人心惶惶,胆战心惊。
  赵知府到任后,决心要清除盗患。首先,他放粮放款,安抚百姓;其次,对不安分守己,屡教不改的盗贼实行严刑。在惩治盗贼时,他从当地百姓口中了解到有两名盗贼头子,他们住的是大庭园,穿的是绫罗绸缎,仆人成群,气派非凡。
  赵知府想法召见了两名盗首,晓以大义,并要他们将功赎罪,缉拿盗贼。两个盗首自知罪责难逃,表示愿意将功赎罪。
  赵知府深知这一带盗贼人数太多,单凭知府衙门里的几个衙役也无可奈何,闹不好还会出民变。后来他想出了让两名盗首借喝酒来召集众贼,在他们酒醉不注意时,让仆人在他们的衣服上做上红色记号,而在外面埋伏下衙役,只要看见衣服上有记号的人,见一个抓一个,一网打尽。当下商量好后,双方各按计而行。赵知府布置好埋伏的兵丁,两名盗首就请众贼喝酒。盗贼们都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凡是衣服上有红色记号的都一个一个被拿下,有好几百人。从此,濮州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风。
  
  五战巨寇李九经
  赵世相在任山西平阳同知时,巨寇李九经率众侵掠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山西韩城东北)。龙门本是险要之地,黄河之北,两岸峭壁对峙,寇首李九经利用地形的高处堆石放箭,赵世相身先士卒,亲自冒着乱箭前行,指挥战斗,杀死八百多敌人,因其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加官晋爵。
  
  后来,赵世相又辗转几个地方为官。他告老回乡临别之时,足不涉公府一步,不给官府添麻烦,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万历改年号时,因援引旧恩的缘故,升赏百官,赵世相亦沾了雨露之恩,被晋级四品官。
  
   题 图:李敏学
其他文献
自测胆结石  1.厌食油腻,若进食会觉得反胃、恶心。  2.右腹部常常闷胀不适,尤其在进食油腻后。  3.不喜运动,体形肥胖。  4.不吃早餐,餐后喜吃零食。  5.家人中有胆结石患者。  6.近来出现食欲下降,大便不调。  7.突发的右上腹剧烈疼痛,且放射到右背部。  8.伴有发热、寒战,大汗淋漓及面色苍白。  9.黄疸全身皮肤及巩膜发黄。  上述表现中,有1~3项的,胆囊功能欠佳,应注意清淡饮
期刊
山水相映,凸显名山典范;祥气四溢,彰显健康之光。金秋十月,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迎来两大盛事:10月14日,第八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隆重开幕;10月15日,观音山又将举行观音古寺重建观音圣像开光十周年庆典。    第八届观音山健康文化节    第八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以“构建幸福新发展,促进和谐大繁荣”为主题,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健康和谐社会”为宗
期刊
摘要:二曲是在重“实证”、“实效”以及与民“实惠”并求通“可行”的基础上来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二曲认为王道之政的关键,一方面须重视修齐治平之学,另一方面须行“实心实证”之政,还须实施重民养民之策。只有通过这些政治措施,儒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治以贤始,即以贤终”的王道之治才能得以实现。这一阶梯式的王道演变措施使得儒家的仁政之治不再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修齐治平;“实心实证”;王道;仁政  中图
期刊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减排势在必行。个人碳排放虽然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鉴于耗散结构的作用和间接排放的影响,个人减排对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厘清碳中和理念的内涵,在借鉴国外碳中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个人碳排放的法律规制路径,逐步建立包含信息披露、补贴和标准制度在内的碳中和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碳中和;碳减排;碳补偿;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F4
期刊
摘要:媒介居间可包含两个居间合同法律关系。居间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委托合同,适用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规定。“跳单”是法律允许的行为,但分为可归责与不可归责的两种。利用居间人的独家信息而“跳单”属于可归责的“跳单”。可归责的“跳单”,应当以损害赔偿作为代价。对独家委托也可以“跳单”。违反独家委托条款不能认为支付报酬的“条件成就”。  关键词:居间合同;任意解除权;独家委托;“跳单”;赔偿责任  中图分类
期刊
生活原本很简单,无外乎柴米油盐酱醋茶,人将简单生活复杂化,这就是一些人感觉生活很累的根源所在。只是我们都是平庸人,免不了被烟火之外的红尘侵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善待自己的方式不是歌台暖响玉食锦衣,而是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世界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把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统统揽到怀里,收在囊中,驮在肩头,只见东西不见人,只有重负没自己,真是太累。  将不需要的东西扔掉,不为得
期刊
摘要:本文以海明威的长篇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作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比对强烈的三组自然景物描写加以分析,来解读这部小说的深刻意义和永恒魅力。  关键词: 象征;象征意义;比对;主题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4-0184-004  《永别了,武器》一直被看做是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这部带有自传色彩
期刊
第七支歌    不要走开,这石头,这树  这刷刷响的山路,这弯道  空无一人,只有你做伴  我要是累了,就坐上你的背囊    抓紧我,山峰和空气  我要呼吸,大喊一声  我要抹一把脸,掬饮流泉  我要梳理长发    不要歌声,不要烧酒  不要让我迷醉  我一晃又一晃  你,甩不掉我的    这夜晚,非常空洞  这夜晚,非常极致  这一切,有流萤  有一架夜航机,开很慢    我把这一切开得很慢  
期刊
正当我为工作疲于奔命时,接到一单位的上班通知,我欣然而至。主要的工作是推销公司的代理产品,说好听点是业务员。那是一种刚上市不久的电子产品,有净化空气和防电磁辐射等功效。经过简短的培训,我便带着样品和宣传单出发了。我要一边做试验一边讲解,常常忙得晕头转向。我把情况向老板反映后,老板当即到人才市场去招人,崔婷就是那个时候进公司的。  崔婷来面试的那个下午老板刚好有事出去,我也正好回公司拿产品,于是临时
期刊
麦子开始浇返青水的时候,父亲说什么也不在城里住了,执意回了老家。直到家乡的人们吃上新小麦了,我才匆匆回家看了看父亲,又开始了总是忙不完的工作。  节气刚过“立秋”,我离开父亲又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打通了姐姐家的电话,询问父亲的身体状况。姐夫在电话里说,父亲就在旁边。原来86岁高龄的父亲,觉得在家里呆着没意思,就步行4华里来到了姐姐家。父亲在电话里还说:“小婧放了假,你也不让她回来?你媳妇怎么不回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