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世相,明朝河北省临城县北驾回村人。他少年时,就足智多谋、疾恶如仇,常常帮助穷人智斗老财主。为官后,清正廉洁;战时身先士卒,战功显赫,后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一智斗老财主
明朝年间,有一个姓宋的财主,他诡计多端,常常坑害百姓。有一年,大伙干了一年,宋财主推三拖四就是不给工钱,大家正愁无法过年,恨透了老财主,可谁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大家正在一起议论讨工钱的事,正好少年赵世相走来,大家求赵世相给想个办法治一治老财主,并要回工钱。赵世相想了想说:“好,我明天就去给你们出气,要回工钱。”
第二天,赵世相从商店里买来三两漆,寄放到宋财主家里,然后,他就去县衙告状,说宋财主藏了他四两金子。
县官传来宋财主,与赵世相当堂对证。宋财主感到莫名其妙,并说:“县老爷,我没有藏过谁的金子呀!”赵世相说:“你藏了我四两金子,怎么说没有?”宋财主这才恍然大悟地对县官说:“县老爷,不是四两金子,是三两漆。”
赵世相一本正经地说:“明明是四两,你为啥说是三两七?”
宋财主争辩道:“实告大老爷,确确实实是三两漆。”说完叩头如捣蒜。
县官一听,把手一扬说:“也罢,你说三两七就三两七。”回头对左右衙役说:“去他家里取三两七金子给赵世相,退堂。”宋财主有苦难言,只有哭丧着脸离开县衙。
赵世相拿到三两七金子分给了穷人,大家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年。
二惩治董地主
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从外地来给奸诈吝啬的董地主打短工,说是工钱每天一算。张三第一天干的活是给地主挑粪,张三力气壮,一天就担了五十多担。吃晚饭时,董地主说:“今天挑粪,一天只能算半天工钱。”张三问:“为什么?”董地主说:“你挑粪出去是重担,回来是空筐。所以只能给一半工钱。”张三听在耳里,气在心里,没有办法。
第二天,张三挑粪正好碰见赵世相,并诉说了自己昨天的遭遇。赵世相替张三出主意说:“你每次出去只挑半筐粪,回来时挑满筐粪……”并教他如此如此说。张三按赵世相说的做,往外挑一筐往回挑一担。上午半天把昨天挑出的粪,挑回了一半。董地主从外边回来一看,大发脾气说:“我请你是将粪挑到地里,怎么将昨天的粪又挑回来了呀?”张三说:“老爷,你昨天不是说我往回走时是空筐,只能给半天工钱吗?你叫我挑粪,我不挑粪回来,难道将地里的黄土担回来呀?如果你不把工钱全给我,我每次回来还得往回挑粪。”说得地主无话可说,只好给张三全天工钱,并把昨天所欠的工钱给张三补上。
三竹篮子能打水
有一个少年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一年冬天,快到过年的时候,娘又病了,没钱给娘看病,怎么办?他只好硬着头皮到地主家去要工钱。地主两只小眼睛骨碌碌一转,一个坏点子就想出来了。他说:“少年啊,这样吧!只要明儿一早,你能用这只竹篮子给我打一篮子水,并能在壶里烧开给我喝,这工钱我加倍给你。否则,你这一年就算白干了。怎么样啊?”少年想争辩却被地主的狗腿子赶出门。
少年走出地主家门后,想到地主工钱也不给,无法给娘治病,就哭起来了。正好赵世相路过,问少年怎么回事,少年说了自己的苦衷。赵世相想了想说了声:“好!明天一早,你提一篮冰块去,然后放进壶里烧开,你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工钱。”少年听了非常高兴。
老地主明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又能赖掉少年一年的工钱。没想到少年用竹篮子提来了冰块,烧开了水。这时老地主瞪大了眼睛,只好给了少年双倍的工钱。
四酒宴擒盗
赵世相在任山东濮州知府时,发生了大饥荒,盗贼蜂起,抢劫往来的商旅和百姓,闹得人心惶惶,胆战心惊。
赵知府到任后,决心要清除盗患。首先,他放粮放款,安抚百姓;其次,对不安分守己,屡教不改的盗贼实行严刑。在惩治盗贼时,他从当地百姓口中了解到有两名盗贼头子,他们住的是大庭园,穿的是绫罗绸缎,仆人成群,气派非凡。
赵知府想法召见了两名盗首,晓以大义,并要他们将功赎罪,缉拿盗贼。两个盗首自知罪责难逃,表示愿意将功赎罪。
赵知府深知这一带盗贼人数太多,单凭知府衙门里的几个衙役也无可奈何,闹不好还会出民变。后来他想出了让两名盗首借喝酒来召集众贼,在他们酒醉不注意时,让仆人在他们的衣服上做上红色记号,而在外面埋伏下衙役,只要看见衣服上有记号的人,见一个抓一个,一网打尽。当下商量好后,双方各按计而行。赵知府布置好埋伏的兵丁,两名盗首就请众贼喝酒。盗贼们都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凡是衣服上有红色记号的都一个一个被拿下,有好几百人。从此,濮州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风。
五战巨寇李九经
赵世相在任山西平阳同知时,巨寇李九经率众侵掠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山西韩城东北)。龙门本是险要之地,黄河之北,两岸峭壁对峙,寇首李九经利用地形的高处堆石放箭,赵世相身先士卒,亲自冒着乱箭前行,指挥战斗,杀死八百多敌人,因其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加官晋爵。
后来,赵世相又辗转几个地方为官。他告老回乡临别之时,足不涉公府一步,不给官府添麻烦,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万历改年号时,因援引旧恩的缘故,升赏百官,赵世相亦沾了雨露之恩,被晋级四品官。
题 图:李敏学
一智斗老财主
明朝年间,有一个姓宋的财主,他诡计多端,常常坑害百姓。有一年,大伙干了一年,宋财主推三拖四就是不给工钱,大家正愁无法过年,恨透了老财主,可谁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大家正在一起议论讨工钱的事,正好少年赵世相走来,大家求赵世相给想个办法治一治老财主,并要回工钱。赵世相想了想说:“好,我明天就去给你们出气,要回工钱。”
第二天,赵世相从商店里买来三两漆,寄放到宋财主家里,然后,他就去县衙告状,说宋财主藏了他四两金子。
县官传来宋财主,与赵世相当堂对证。宋财主感到莫名其妙,并说:“县老爷,我没有藏过谁的金子呀!”赵世相说:“你藏了我四两金子,怎么说没有?”宋财主这才恍然大悟地对县官说:“县老爷,不是四两金子,是三两漆。”
赵世相一本正经地说:“明明是四两,你为啥说是三两七?”
宋财主争辩道:“实告大老爷,确确实实是三两漆。”说完叩头如捣蒜。
县官一听,把手一扬说:“也罢,你说三两七就三两七。”回头对左右衙役说:“去他家里取三两七金子给赵世相,退堂。”宋财主有苦难言,只有哭丧着脸离开县衙。
赵世相拿到三两七金子分给了穷人,大家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年。
二惩治董地主
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从外地来给奸诈吝啬的董地主打短工,说是工钱每天一算。张三第一天干的活是给地主挑粪,张三力气壮,一天就担了五十多担。吃晚饭时,董地主说:“今天挑粪,一天只能算半天工钱。”张三问:“为什么?”董地主说:“你挑粪出去是重担,回来是空筐。所以只能给一半工钱。”张三听在耳里,气在心里,没有办法。
第二天,张三挑粪正好碰见赵世相,并诉说了自己昨天的遭遇。赵世相替张三出主意说:“你每次出去只挑半筐粪,回来时挑满筐粪……”并教他如此如此说。张三按赵世相说的做,往外挑一筐往回挑一担。上午半天把昨天挑出的粪,挑回了一半。董地主从外边回来一看,大发脾气说:“我请你是将粪挑到地里,怎么将昨天的粪又挑回来了呀?”张三说:“老爷,你昨天不是说我往回走时是空筐,只能给半天工钱吗?你叫我挑粪,我不挑粪回来,难道将地里的黄土担回来呀?如果你不把工钱全给我,我每次回来还得往回挑粪。”说得地主无话可说,只好给张三全天工钱,并把昨天所欠的工钱给张三补上。
三竹篮子能打水
有一个少年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一年冬天,快到过年的时候,娘又病了,没钱给娘看病,怎么办?他只好硬着头皮到地主家去要工钱。地主两只小眼睛骨碌碌一转,一个坏点子就想出来了。他说:“少年啊,这样吧!只要明儿一早,你能用这只竹篮子给我打一篮子水,并能在壶里烧开给我喝,这工钱我加倍给你。否则,你这一年就算白干了。怎么样啊?”少年想争辩却被地主的狗腿子赶出门。
少年走出地主家门后,想到地主工钱也不给,无法给娘治病,就哭起来了。正好赵世相路过,问少年怎么回事,少年说了自己的苦衷。赵世相想了想说了声:“好!明天一早,你提一篮冰块去,然后放进壶里烧开,你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工钱。”少年听了非常高兴。
老地主明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又能赖掉少年一年的工钱。没想到少年用竹篮子提来了冰块,烧开了水。这时老地主瞪大了眼睛,只好给了少年双倍的工钱。
四酒宴擒盗
赵世相在任山东濮州知府时,发生了大饥荒,盗贼蜂起,抢劫往来的商旅和百姓,闹得人心惶惶,胆战心惊。
赵知府到任后,决心要清除盗患。首先,他放粮放款,安抚百姓;其次,对不安分守己,屡教不改的盗贼实行严刑。在惩治盗贼时,他从当地百姓口中了解到有两名盗贼头子,他们住的是大庭园,穿的是绫罗绸缎,仆人成群,气派非凡。
赵知府想法召见了两名盗首,晓以大义,并要他们将功赎罪,缉拿盗贼。两个盗首自知罪责难逃,表示愿意将功赎罪。
赵知府深知这一带盗贼人数太多,单凭知府衙门里的几个衙役也无可奈何,闹不好还会出民变。后来他想出了让两名盗首借喝酒来召集众贼,在他们酒醉不注意时,让仆人在他们的衣服上做上红色记号,而在外面埋伏下衙役,只要看见衣服上有记号的人,见一个抓一个,一网打尽。当下商量好后,双方各按计而行。赵知府布置好埋伏的兵丁,两名盗首就请众贼喝酒。盗贼们都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凡是衣服上有红色记号的都一个一个被拿下,有好几百人。从此,濮州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风。
五战巨寇李九经
赵世相在任山西平阳同知时,巨寇李九经率众侵掠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西北和山西韩城东北)。龙门本是险要之地,黄河之北,两岸峭壁对峙,寇首李九经利用地形的高处堆石放箭,赵世相身先士卒,亲自冒着乱箭前行,指挥战斗,杀死八百多敌人,因其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加官晋爵。
后来,赵世相又辗转几个地方为官。他告老回乡临别之时,足不涉公府一步,不给官府添麻烦,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万历改年号时,因援引旧恩的缘故,升赏百官,赵世相亦沾了雨露之恩,被晋级四品官。
题 图:李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