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课堂教学节录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讲义,这是作者的原文。请你们注意一下,这讲义跟你们预习的教材相比较,删减了哪些地方。你们更喜欢课文呢,还是更喜欢我刚刚发给你们的讲义?阅读中要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看看课文跟讲义的不同在哪里。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删了哪些地方,改了哪些地方。删,为什么?改,道理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是喜欢原文呢,还是更喜欢课文?
  师:来分享一下我们的阅读,刚才这三位同学讨论得很热烈,请你们讲讲看。
  生:我们发现,讲义上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书上是没有的。为什么会删去?理由在哪儿?
  师:你们刚刚讨论得很热烈,有结果了吗?
  生:到现有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师:你的同伴要说话。
  生:我觉得删去的“杏花、春雨、江南”,与原文接下来那一段“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应该要连在一起讲吧?
  师:不要紧,前天晚上你们有没有看安东尼奥尼拍的《中国》。
  生:看的。
  师:老师为什么让你们看那个,你们明白吗?
  生:让我们了解文章写作时中国发生的事情。
  师:对,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这是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也就是要回到写作的那个时代。当然我今天还要教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要回到原文。下面我们就先把删掉的两段一起读一读,好不好?(生齐读)
  师:前天晚上看了《中国》,现在又读了这两段,有什么想法?你说。
  生:好像看到那时候一个外国的记者,来到中国,到中国的巷子里,乡村里,拍了一些中国人……
  师:你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你看到的片子给你留下的当时中国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很落后。
  师:除了“落后”这个词,有没有其他的词语?
  生:我觉得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比较贫穷的,而且人民的生活都不好,对国外的一些事情都不是非常了解,感到非常惊奇。
  师:破败、落后、贫穷,对不对?
  生:嗯!
  师:那在删掉的文字当中,有没有这个意境?
  生:有……
  师:在哪里?说不出?那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我们再读,把这两段再读一下。(生齐读。)
  师:有没有发现,我觉得你们读的时候好像是意识到了。好,你想说。
  生:我觉得可以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一直到“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感受到。
  师:是不是这样?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生齐:是。
  师:是的,那么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表述?
  生:“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凌: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一段呢?
  生:这一段是……感觉……
  师:说不出来没事,你可以坐下来再想想,其他同学说,是不是这一段啊?不是?哪个说不是的,你来说是哪一句?
  生:我认为是“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师:你认为是这一句?我有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到是这句?
  生:因为这个片子里讲到“黑白片”,“黑白片”在我眼中是很单调的、很闷的印象,而整个中国那个时候是很闷的。
  师:你们赞成不赞成?黑白片是不是那种很灰、很闷的,跟安东尼奥尼拍的《中国》的片子的风格、格调、意境是一样的?我在两次阅读的时候,都注意了这个“黑白片”,这“黑白片”,课文的后面还有。你坐下,很好!
  刚才这位同学的表述跟课文删掉的表述是差不多的。安东尼奥尼干吗了?就是拍那部纪录片,对不对呀?在删掉的一段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找到了没有?是哪里的报纸的头条标题呀?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还是香港的谣言里?”香港的是谣言吗?“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黑键白键是什么?钢琴。还是在这个音乐家的钢琴曲里?“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看到这些语句了吧?
  ……
  师:我们在这之前有没有接触过余光中的作品?
  生齐:有。
  师:哪个作品?
  学生:《乡愁》。
  师:那我想问的是,读了这篇文章,跟《乡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是一致的?(是的。)噢,你们就是认为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那么,我要问个问题,在原文里他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为什么反反复复写这些呢?可以商量一下。或者说,他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片子里,和香港片子里的中国,跟他心目当中的中国是不是一致的?(不是一致的。)那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两个背景,我之所以要给你们看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片子的原因。课文里写的哪一年?
  生齐:1974年。
  师:1974年。知道1974年台湾蒋经国先生在搞什么吗?不知道,台湾蒋经国先生在搞“十大工程”,其实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城镇化建设,这个十大工程,六项是交通,三项是重工业,一项是化工、煤油,一项是文化。文章里面还有一段,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过。谈到“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那个句子,划过的同学举举手呢?没有,我们读文章还要注意:前后要勾连,后面写了一个时间,前面又有个时间,那么74年往前推10年是什么时候?   生齐:64年。
  师:知道1964年台湾在搞什么吧?(不知道。)台湾在搞“文化复兴”。不了解这样的背景,我们就很难读懂这篇文章。现在我们用5分钟再看一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仅仅写《乡愁》?可以讨论一下,相互之间形成讨论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这篇文章跟其他的文章相比,它有一个最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生齐:修辞。
  师:不错,大量的修辞手法,光“用典”和“引用”就有三十多处,这就是作者语言的特点。这特点反映了文章的一种意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们的讨论主要看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
  生:我认为不仅仅是对乡愁,还有是对当时传统文化的一种怀念。
  师: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怀念,为什么怀念这种文化呢?
  生:因为那时候的台湾和大陆都在摧残传统文化。
  师:一种破坏,一种摧残,对不对呀?很好。我的解读跟你们两个的解读差不多,本文固然有“乡愁”的味道,但是这里还有作者对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对传统文化遭受摧残的一种担忧。那么,谈到这样的问题,我就要问了,既然是担忧,他为什么不用“愁雨”,而用“冷雨”?为什么不用“愁”,而用“冷”?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生:这里的“冷”字,表达了两种意思。一种是雨的凄凉,还有一种是情的凄凉。
  师:什么?
  生:感情的凄凉。
  师:很好,怎么可以看出情的凄凉呢?能用文中的话再来表达一下吗?我们可以猜读,但猜读最终还要用课文来印证,这也是阅读的一种方法。
  生: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师:类似的句子还有没有了?
  生:第十一小节的“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这两句话就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向往,他感觉到了孤单……
  师:寻找哪个文化?
  生:只有在诗经里寻找,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寻找。
  师:OK!很好,我们就这样渐入佳境。
  生: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师:很好,我想问你,潮润润的思想,是什么样的思想?
  生:比较凄凉,还有比较悲愤吧。
  师:除了“悲”,还出现了“愤”来着。这潮润润的思想,就好比我们这边的湿冷和北方的干冷不一样。北方虽然零下几十度,但进了房子有暖气,出来也没有我们这边那种刺骨的、痛心的凉的感觉。所以东北人到我们这边来都不适应。作者的思想就如这种湿冷、潮冷的感觉。凄凉,但没有“悲愤”啊,“愤”在哪里?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对现代文明的不满,以及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
  师:这里读出了摧残吗?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下。(生齐读)
  师:读书的时候还要注意句子当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语,在这一段句子当中,词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其他同学注意到什么?
  生:“植物的腥气”、“蠢蠢而蠕”。
  师:什么东西蠢蠢而蠕?
  生:记忆。
  师:对什么的记忆?
  生:中国的传统文化。
  ……
  师:好了,再继续,还有哪里被删掉的?
  生:原文的第十四小节课文整个给删了。
  师:整个段落,该不该删呢?你感觉是删掉好还是不删好?
  生:我觉得是删掉好。
  师:删掉好?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不删好。
  师:你觉得不删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没有。
  师:我们的判断不能凭感觉,可以在课文中寻找依据,我暗示一下,这里和上面有一段是呼应的。
  生:第十五段的第一句话写道: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然后第十四段基本上写的就是雨伞为约会张开。
  师:噢,这个写的就是那种美好的约会,跟谁的约会?大家读一下,上面一段:“少年、中年、老年”有没有注意到?跟女友散步是哪个年龄段?
  生齐:少年。
  师:“少年的时候”他怎么写的?少年不知愁滋味,对不对?另外我再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你们内心喜不喜欢女孩子呀?
  男生:喜欢。
  师: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对不对?少年时候,天真无瑕,充满了情趣。但是我们的教材呢,就不让我们有这么美好的情感,你说这人道吗?
  这美好的情景跟美好的文化的不断远离,本来是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更能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冷,可我们的教材偏偏把它删掉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讲——我们阅读文本要回到原文的一个用意所在。希望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尽可能地找到原文,对照起来读,因为我们的教材,是按照主题来编的,有可能原文不是这个主题,编者拼命地把它往这个主题上面套。老师常跟我们讲“走进文本”,结果你走进的那个文本,不是作者走的那个文本,你走得进去吗?要走进去就要怎么样?
  生齐:阅读原文。
  师:对,也就是说我们无论读书也好,做人也好。有一个字很重要,什么字?
  生齐:真。
  师:要求真,不是说在嘴上,做事也好,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要求真。当然,我今天还跟大家分享了一点:阅读,除了还原,还应该有圈点、勾划,圈点、勾划什么?
  生齐:一些重要的字、词,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师:对,关键句和关键词。以上两点,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阅读经验,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阅读有所帮助,好,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家长志愿者进班级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种有益方式,它紧扣“生本发展”理念,倡导以家校共同需求点为协同育人之基,智慧整合已有的身边资源,拓宽协同场域,丰富协同育人元素,携手组建育人共同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协同;协同育人;协同融媒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1-0010-03  【作者简介】夏令,江苏省苏州工业
【关键词】大概念;大问题;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79-03  【作者简介】管小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高级教师。  一、围绕大概念,设计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之一。“恒定电流”是原人教版教材选修3-1模块中的第二章,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将这一
【摘 要】和谐的班集体应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要借鉴“温热有隙效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念,把握好师生相处的“度”,在师生相处时坚持三个原则: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  【关键词】温热有隙效应;师生关系;和谐有度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62-02 
【摘要】数学单元起始课要实现思维的教学,需正确把握三个关系,即动手与动脑之间的关系,即时思考与长时间思考之间的关系、各种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更清晰、深入、全面、合理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动手与动脑;思维品质;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1-0048-05  【作者简介】王华,江苏省镇江市
【关键词】正语文教育;诗歌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6-03  【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  一、课堂开启,进入角色  预备铃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在教室门口静等,并巡看
【摘 要】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三方的教育合力。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华锐实验学校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流动儿童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协同育人;家校合作;教育环境;社区力量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61-03  【作者简介】韩荣寨,江苏省无锡
【关键词】初中英语;表达意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91-02  【作者简介】邵燕,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  本节课是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 Good manners的 Comic strips
【摘 要】以《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作为实例,探寻家国情怀培育的“三种路径”:用情境铺设家国情怀教育的“沃土”;以情感贯穿课堂让家国情怀成为教学的“灵魂”;用情怀去提升家国教育的宏大“视野”。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1-0053-03  【作者简介】伏军,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江苏宿迁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插图所蕴含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发挥这些插图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材插图;教学策略;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
【摘 要】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以“阳光儿童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在不断的调节中,形成了一种“认同 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评价体系;阳光儿童卡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