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我们着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的,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主要的理论点都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理念中,马克恩主义大众化这一崭新理念,有着丰富的理性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中国方向和时代立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我们党顺应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而深远。
其他文献
研学旅行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手段。《诸暨八亿年》是校本地理竞赛课程体系的实践部分,以诸暨地质地貌为研学对象,渗透着地方特色,旨在探索基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目标性不明显、评估手段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弘扬西柏坡精神是重要的一环。而弘扬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赋予了新的科学内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的经典,就是整个社会统治思想的体现,是既高高在上又普遍深入的绝对的精神文化权威。身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传统文化氛围深厚的中国社会之中,虽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