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人,即那些为了理想而投身农业中的创业者们,他们年龄分长幼,学识有高低,但是对农业这一古老产业的探索和突破,对传统个体农业经营方式的组织和融合,对传统乡村的认可是共同的。
当新农人遇到传统时令,一场农业文明与当代精神的变奏曲就此开始。
核桃秋获始于白露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曾庆军的秋获即从白露开始。他的家乡历城区港沟镇冶河村一直有种植核桃的历史,所以曾庆军自小对“白露到,打核桃”有所践行。
核桃树冠广阔,年轻的树树皮灰绿,年老的则灰白且纵向浅裂。每逢白露前后,翠绿的核桃隐在叶间,高挂一树。曾庆军和伙伴们扛起长竿、爬上枝丫,一阵狂打,核桃一颗颗的应声而落。捡拾者忙叨叨装筐,回家后去掉绿皮,将白白的核桃果晾晒起来。
滚圆的核桃,颗颗挤靠,晾晒在院落或屋顶一角。日晒、风吹,水分渐失,开始变得轻盈。它们借风起之力,乱滚、乱窜,散落,搞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归整。几经折腾,核桃已然干透,用手一划拉,哗啦啦响声清脆;砸开一颗,将暗黄的仁儿放入口中,细细品嚼,香脆可口。晒干的核桃,此时便可装入口袋,哄馋嘴的孩子欢心,或等出售。
核桃之于曾庆军是司空见惯的植物和零食,一直到2008年,他回乡创业成立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才切实体会到秋获的欢喜。那一年初夏,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核桃基地视察,曾对皮薄饱满营养丰富的香玲核桃做出评价。
现在,曾庆军有3120亩核桃林,此外还有育苗基地。“立秋时,核桃还在二次生长,积聚养分,转眼就到了白露收获期。”此后半个月,曾庆军和工人们每天五点即上山,将采摘的核桃装入麻袋。在山下专门的仓库中捂一天,在阳光下晾晒三到五天。然后进入分拣程序,先是机器区分大小,再两遍人工检查有无空壳。分拣结束后入库入箱。
“今年天旱,生长期有几天阴天,所以产量不如去年大。我的基地产出有70万斤,再加上合作社成员的产量,总共200万斤的产量。”这些核桃许多都在八月十五前被送入市场,其余则存入现代化冷库,以供全年销售。
核桃销售在整个香玲核桃合作社的收入比重占到四成,更多收入来自育苗。香玲核桃自来有品种优势,种植后当年挂果,三年盛产,产量极其稳定。其他主要品种,如“鸡爪绵”等也有不同优势。
“做农业会越做越有意思。”这些年,曾庆军的合作社逐渐做大,互联网销售、现代农业采摘等均有涉足。但尊重天时,尊重土地一直是他内心的守则。春日剪枝、保花、施肥,夏日山上草树共生,秋天收获:如此往复,年年循环。
梵高的金黄与屋顶时光
9月中旬,走进齐河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会发现梵高的金黄色全部跑到了这里: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捧出巨大花盘,金黄与浓绿映衬,充满饱满生气。花盘追随太阳变动方向,游人则在枝干间穿梭,或采摘,或自拍。花田之外,坐花轿、抛绣球、舞狮子,以红色为基调的民俗表演中和着金黄所带来的浓烈光感。
这是农场创始人赵德龙最爱的季节。经历万物生长的春与夏,秋季拥有成熟的华彩,就像人到中年。
赵德龙在2012年建立起致中和农场,在最初阶段,大片植物未到盛产,农场里充斥着初长成的惊喜。如今创业五年,以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加工及生态休闲旅游为经营主体,致中和已形成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能闭环、易复制的一产种植、二产深加工、三产产品线和旅游线互带模式、四产互联网综合运用、五种顶层设计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场,却不乏传统的趣致和浪漫。
农场里有一片脱胎于传统民房的院落,石头屋,庭院树,大磨盘和小马扎。这里是农场四季的缩影,是收获的眼睛。
炎夏已逝,温差加剧,秋雨渐凉,催熟孕育一夏的田野。院落中的屋顶,描摹出一幅幅露天的丰收图画。
玉米被一一掰下,扯开紧裹的苞叶,玉米被堆成金黄小山。不出几日,屋顶皆是金黄一片,待风干之后,装囤归仓。巧手的妇女此时会将红薯煮熟、柿子削皮、南瓜切块,放在玉米囤顶上,晒成易保存的红薯干儿、柿子饼儿、南瓜干儿,备着在冬天当作美味的零食。
花椒如红云,从枝头采摘下来,搬上屋顶。响晴的秋日,阳光正艳。潮湿的花椒被薄薄地摊开在屋顶,接受暴晒;中午,撩翻一次。午睡过后,登上屋顶,一股冲鼻、微麻的花椒香气,和着午后阳光的火辣扑面而来。蹲下一瞧,粒粒花椒已然裂开了小嘴儿,吐出黝黑的籽儿。此时,便可端起簸箕,坐在房角的树荫下,一遍遍仔细地簸出花椒壳儿和籽儿,装入口袋;壳儿可出售,籽儿可榨油。
还有,火红的大枣、辣椒;诱人的花生、板栗……整个秋天,整个屋顶,整个院落,就这样一刻不闲地轮番晾晒着一秋的收获与喜悦,晾晒着五彩缤纷、丰收殷实的农场金秋。
收获之后的“线上线下”
即便是涉足生鲜电商之前,姬之幼对农业也不陌生。从4岁开始,每隔一年,他都会随家人回到老家甘肃度过暑假。小孩不需要把农活当任务,姬之幼却有强烈的参与感。及至初秋暑假将尽,姬之幼穿越大半个中国回到济南,沿途所见,皆是收获的田野。
那是姬之幼有关田野的最初印象,深刻到虽则出生在城市,依然感觉农田里有自己和整个家族的根。
及至后来创立乐农优选,姬之幼更加细致地沉入农业产业链,对传统时令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秋获的感知也更加敏锐。果实还未成熟,姬之幼与伙伴已经开始考察生长状况,对收成做预估。当农场和田间收获正隆,乐农优选已经为果实的销售做好立体的视觉化呈现和产业链梳理。
姬之幼的秋获不止于农产生鲜的销售,还关乎职业与行业的探索和扩展。
去年,姬之幼开始尝试线上与线下,电商和传统的结合。乐农优选在市中、槐荫等地开设实体社区店,销售果蔬调料等四大农业品类的产品。“新风口在新零售,线上线下将加速融合,电商概念逐渐淡化,以数据为依托的新零售将成为主流。相比于线上,线下的竞争相对要温和一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近、更真实。”此外,乐农优选也經常组织一些落地活动,比如组织农夫市集等,有时候也会在活动现场组织居民做手工牛轧糖等。
目前,乐农优选社区店已经铺开近20家,而姬之幼的计划是今年开设不低于50家。没有原产地优势、没有明显流量优势的乐农优选,正在充分利用数据优势,调查掌握当地居民的膳食习惯数据,力争向用户无限接近。
当新农人遇到传统时令,一场农业文明与当代精神的变奏曲就此开始。
核桃秋获始于白露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曾庆军的秋获即从白露开始。他的家乡历城区港沟镇冶河村一直有种植核桃的历史,所以曾庆军自小对“白露到,打核桃”有所践行。
核桃树冠广阔,年轻的树树皮灰绿,年老的则灰白且纵向浅裂。每逢白露前后,翠绿的核桃隐在叶间,高挂一树。曾庆军和伙伴们扛起长竿、爬上枝丫,一阵狂打,核桃一颗颗的应声而落。捡拾者忙叨叨装筐,回家后去掉绿皮,将白白的核桃果晾晒起来。
滚圆的核桃,颗颗挤靠,晾晒在院落或屋顶一角。日晒、风吹,水分渐失,开始变得轻盈。它们借风起之力,乱滚、乱窜,散落,搞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归整。几经折腾,核桃已然干透,用手一划拉,哗啦啦响声清脆;砸开一颗,将暗黄的仁儿放入口中,细细品嚼,香脆可口。晒干的核桃,此时便可装入口袋,哄馋嘴的孩子欢心,或等出售。
核桃之于曾庆军是司空见惯的植物和零食,一直到2008年,他回乡创业成立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才切实体会到秋获的欢喜。那一年初夏,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核桃基地视察,曾对皮薄饱满营养丰富的香玲核桃做出评价。
现在,曾庆军有3120亩核桃林,此外还有育苗基地。“立秋时,核桃还在二次生长,积聚养分,转眼就到了白露收获期。”此后半个月,曾庆军和工人们每天五点即上山,将采摘的核桃装入麻袋。在山下专门的仓库中捂一天,在阳光下晾晒三到五天。然后进入分拣程序,先是机器区分大小,再两遍人工检查有无空壳。分拣结束后入库入箱。
“今年天旱,生长期有几天阴天,所以产量不如去年大。我的基地产出有70万斤,再加上合作社成员的产量,总共200万斤的产量。”这些核桃许多都在八月十五前被送入市场,其余则存入现代化冷库,以供全年销售。
核桃销售在整个香玲核桃合作社的收入比重占到四成,更多收入来自育苗。香玲核桃自来有品种优势,种植后当年挂果,三年盛产,产量极其稳定。其他主要品种,如“鸡爪绵”等也有不同优势。
“做农业会越做越有意思。”这些年,曾庆军的合作社逐渐做大,互联网销售、现代农业采摘等均有涉足。但尊重天时,尊重土地一直是他内心的守则。春日剪枝、保花、施肥,夏日山上草树共生,秋天收获:如此往复,年年循环。
梵高的金黄与屋顶时光
9月中旬,走进齐河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会发现梵高的金黄色全部跑到了这里: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捧出巨大花盘,金黄与浓绿映衬,充满饱满生气。花盘追随太阳变动方向,游人则在枝干间穿梭,或采摘,或自拍。花田之外,坐花轿、抛绣球、舞狮子,以红色为基调的民俗表演中和着金黄所带来的浓烈光感。
这是农场创始人赵德龙最爱的季节。经历万物生长的春与夏,秋季拥有成熟的华彩,就像人到中年。
赵德龙在2012年建立起致中和农场,在最初阶段,大片植物未到盛产,农场里充斥着初长成的惊喜。如今创业五年,以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加工及生态休闲旅游为经营主体,致中和已形成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能闭环、易复制的一产种植、二产深加工、三产产品线和旅游线互带模式、四产互联网综合运用、五种顶层设计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场,却不乏传统的趣致和浪漫。
农场里有一片脱胎于传统民房的院落,石头屋,庭院树,大磨盘和小马扎。这里是农场四季的缩影,是收获的眼睛。
炎夏已逝,温差加剧,秋雨渐凉,催熟孕育一夏的田野。院落中的屋顶,描摹出一幅幅露天的丰收图画。
玉米被一一掰下,扯开紧裹的苞叶,玉米被堆成金黄小山。不出几日,屋顶皆是金黄一片,待风干之后,装囤归仓。巧手的妇女此时会将红薯煮熟、柿子削皮、南瓜切块,放在玉米囤顶上,晒成易保存的红薯干儿、柿子饼儿、南瓜干儿,备着在冬天当作美味的零食。
花椒如红云,从枝头采摘下来,搬上屋顶。响晴的秋日,阳光正艳。潮湿的花椒被薄薄地摊开在屋顶,接受暴晒;中午,撩翻一次。午睡过后,登上屋顶,一股冲鼻、微麻的花椒香气,和着午后阳光的火辣扑面而来。蹲下一瞧,粒粒花椒已然裂开了小嘴儿,吐出黝黑的籽儿。此时,便可端起簸箕,坐在房角的树荫下,一遍遍仔细地簸出花椒壳儿和籽儿,装入口袋;壳儿可出售,籽儿可榨油。
还有,火红的大枣、辣椒;诱人的花生、板栗……整个秋天,整个屋顶,整个院落,就这样一刻不闲地轮番晾晒着一秋的收获与喜悦,晾晒着五彩缤纷、丰收殷实的农场金秋。
收获之后的“线上线下”
即便是涉足生鲜电商之前,姬之幼对农业也不陌生。从4岁开始,每隔一年,他都会随家人回到老家甘肃度过暑假。小孩不需要把农活当任务,姬之幼却有强烈的参与感。及至初秋暑假将尽,姬之幼穿越大半个中国回到济南,沿途所见,皆是收获的田野。
那是姬之幼有关田野的最初印象,深刻到虽则出生在城市,依然感觉农田里有自己和整个家族的根。
及至后来创立乐农优选,姬之幼更加细致地沉入农业产业链,对传统时令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秋获的感知也更加敏锐。果实还未成熟,姬之幼与伙伴已经开始考察生长状况,对收成做预估。当农场和田间收获正隆,乐农优选已经为果实的销售做好立体的视觉化呈现和产业链梳理。
姬之幼的秋获不止于农产生鲜的销售,还关乎职业与行业的探索和扩展。
去年,姬之幼开始尝试线上与线下,电商和传统的结合。乐农优选在市中、槐荫等地开设实体社区店,销售果蔬调料等四大农业品类的产品。“新风口在新零售,线上线下将加速融合,电商概念逐渐淡化,以数据为依托的新零售将成为主流。相比于线上,线下的竞争相对要温和一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近、更真实。”此外,乐农优选也經常组织一些落地活动,比如组织农夫市集等,有时候也会在活动现场组织居民做手工牛轧糖等。
目前,乐农优选社区店已经铺开近20家,而姬之幼的计划是今年开设不低于50家。没有原产地优势、没有明显流量优势的乐农优选,正在充分利用数据优势,调查掌握当地居民的膳食习惯数据,力争向用户无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