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中有个人的情感、人生的感悟、友人的情谊等,深受后人喜爱,并且得到很多人的效仿。本文主要对张爱玲的散文语言艺术进行探析,分析张爱玲在散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语言搭配。
关键词:张爱玲 散文 语言艺术 探析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可知,张爱玲的散文与其它文体作品相比产量较少,但是散文却贯穿于她整个写作生涯。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的问世,惊艳了整个文坛,是其散文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因此使很多人认为张爱玲的散文成绩虽然不多,但是散文的质量却已经超越了她的小说。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对张爱玲的散文作品评价非常高,认为她的散文作品极具创造性。通过对张爱玲散文作品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其散文的语言艺术确实是同期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
一.语言具有直率美
张爱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写作上都崇尚自由,反映在其散文作品中表现为语言具有随意性,无任何政治功利性,她的语言和思想只属于她自己,无需遵循任何世俗的规矩、框架,也不惧他人的议论和评判。虽然她的思想和行为都比较特立独行,但是她的作品却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她的作品中总是将人性隐晦的一面赤裸裸的揭露出来,比如在她的作品《烬余录》中直白的描述自己说“我是一个不负责的,没有良心看护。”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优点,但是至少她敢于承认和表达,要比那些表面善良,背地做一些不良勾当的伪善人好很多。这也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够坦率、真实。在她的作品中人无分贵贱、等级,她能够用她敏感的神经感知着生活中的一些琐碎,比如,隔壁家的钢琴、平凡的管理员以及飘渺的饭香等。
二.语言具有新奇美
张爱玲的语言使用具有新奇巧妙的特点,她的语言不拘一格,没有规律可循。就像春天初绽放的花朵,这棵树上开一朵,那棵树上开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往往刚进入到沉醉状态,却被她随意的一句语言所惊醒,这些语言的表达和内容与文中其他的语言存在明显的突兀性,仿佛是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张爱玲的作品首次被收录到《西风》杂志的时候才刚满18岁,她的征文作品名字是《天才梦》,在这篇散文中最具特点的一句也是最经典和绝妙的一句是“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虱子”,这句话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对比性,华美与虱子间存在鲜明的雅俗对比,而这种醒目的比喻也将生命的真谛展现的淋漓尽致,使那些在迷茫的生活中得过且过的人们能够迅速的觉醒。而这可以称为点睛之笔的句子,如此随意的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张爱玲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呈现不同的形态,比如人们眼中正常的电车,在她眼中变成了孩子的白肚皮;在人们眼中菜市场中卖的面筋,在她的眼中成为了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这些比喻于常人来说有点不可理喻,但是在她的眼中却如此平常,这也是张爱玲语言艺术的体现。在写作领域中,能够将比喻手法运用出神入化公认的主要有两位作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钱钟书先生,另一位就是张爱玲。钱钟书先生的比喻以居高临下的暗讽和调侃为主,而张爱玲的比喻则是从一位普通女性的角度去描述,她始终站在旁观者的位置。比如在她的《必也正名乎》中将外国人说汉语比喻成为好像舌头上打上了蝴蝶结,蝴蝶结完全是小女人喜爱的物件。而且她的比喻往往是妙语连珠,是别人无法想到更不敢随便运用的,但是于她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个随处可见的本体,能够被她用巧妙的喻体表现出来,虽然语言的表面很随意,甚至引人发笑,但是同时也能够震慑人心,令人发省。
三.语言真幻相映,雅俗共赏
散文一般都是以真实的题材、情感为主,但是在张爱玲的散文中却总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读者难以判断其事、其景、其感是真是假。比如在她的散文《童言无忌》中,说自己是一个拜金的人,但是从张爱玲的生平介绍、朋友评价以及小说等作品中都可以反映出,张爱玲并不是一个拜金主义的人,在她的世界中钱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她最注重的永远是本真。在张爱玲的散文中都是以反应现实为主,通过对身边俗世的描述来窥探生活的真谛,在她的散文中,她时而参与其中,时而局外观望。她的散文像一个端着红酒杯的优雅女人,眼神飘向窗外娓娓说着别人的故事,又像是对自己故事的影射,通过她的叙述我们能看到优雅的红酒杯也能看到红酒杯上沾有的白米粒,这种雅俗共赏其实是每个人心理的写照,就像一个女人在外为了表现优雅会选择穿上心爱的高跟鞋,但是到了家里会以甩的方式迫切的想除去这个给她带来优雅的物件,这是人性在有观众和独处时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应了人为了迎合不得不让自己受苦却要装作享受的窘境。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散文语言艺术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很深,受到后人高度的评价和赞赏,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张爱玲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散文语言直率、新奇、亦真亦假,敢于直面生活的阴暗,敢于挑战语言的创新,更能够做到亦真亦幻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回味无穷。她的比喻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没有常理和规律可言,她的语言亦雅亦俗,给人诙谐却又痴迷的感觉,所以张爱玲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无论文坛和还是大众对她散文作品的评价却非常高。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一中学)
关键词:张爱玲 散文 语言艺术 探析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可知,张爱玲的散文与其它文体作品相比产量较少,但是散文却贯穿于她整个写作生涯。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的问世,惊艳了整个文坛,是其散文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因此使很多人认为张爱玲的散文成绩虽然不多,但是散文的质量却已经超越了她的小说。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对张爱玲的散文作品评价非常高,认为她的散文作品极具创造性。通过对张爱玲散文作品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其散文的语言艺术确实是同期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
一.语言具有直率美
张爱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写作上都崇尚自由,反映在其散文作品中表现为语言具有随意性,无任何政治功利性,她的语言和思想只属于她自己,无需遵循任何世俗的规矩、框架,也不惧他人的议论和评判。虽然她的思想和行为都比较特立独行,但是她的作品却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她的作品中总是将人性隐晦的一面赤裸裸的揭露出来,比如在她的作品《烬余录》中直白的描述自己说“我是一个不负责的,没有良心看护。”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优点,但是至少她敢于承认和表达,要比那些表面善良,背地做一些不良勾当的伪善人好很多。这也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够坦率、真实。在她的作品中人无分贵贱、等级,她能够用她敏感的神经感知着生活中的一些琐碎,比如,隔壁家的钢琴、平凡的管理员以及飘渺的饭香等。
二.语言具有新奇美
张爱玲的语言使用具有新奇巧妙的特点,她的语言不拘一格,没有规律可循。就像春天初绽放的花朵,这棵树上开一朵,那棵树上开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往往刚进入到沉醉状态,却被她随意的一句语言所惊醒,这些语言的表达和内容与文中其他的语言存在明显的突兀性,仿佛是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张爱玲的作品首次被收录到《西风》杂志的时候才刚满18岁,她的征文作品名字是《天才梦》,在这篇散文中最具特点的一句也是最经典和绝妙的一句是“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虱子”,这句话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对比性,华美与虱子间存在鲜明的雅俗对比,而这种醒目的比喻也将生命的真谛展现的淋漓尽致,使那些在迷茫的生活中得过且过的人们能够迅速的觉醒。而这可以称为点睛之笔的句子,如此随意的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张爱玲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呈现不同的形态,比如人们眼中正常的电车,在她眼中变成了孩子的白肚皮;在人们眼中菜市场中卖的面筋,在她的眼中成为了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这些比喻于常人来说有点不可理喻,但是在她的眼中却如此平常,这也是张爱玲语言艺术的体现。在写作领域中,能够将比喻手法运用出神入化公认的主要有两位作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钱钟书先生,另一位就是张爱玲。钱钟书先生的比喻以居高临下的暗讽和调侃为主,而张爱玲的比喻则是从一位普通女性的角度去描述,她始终站在旁观者的位置。比如在她的《必也正名乎》中将外国人说汉语比喻成为好像舌头上打上了蝴蝶结,蝴蝶结完全是小女人喜爱的物件。而且她的比喻往往是妙语连珠,是别人无法想到更不敢随便运用的,但是于她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一个随处可见的本体,能够被她用巧妙的喻体表现出来,虽然语言的表面很随意,甚至引人发笑,但是同时也能够震慑人心,令人发省。
三.语言真幻相映,雅俗共赏
散文一般都是以真实的题材、情感为主,但是在张爱玲的散文中却总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读者难以判断其事、其景、其感是真是假。比如在她的散文《童言无忌》中,说自己是一个拜金的人,但是从张爱玲的生平介绍、朋友评价以及小说等作品中都可以反映出,张爱玲并不是一个拜金主义的人,在她的世界中钱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她最注重的永远是本真。在张爱玲的散文中都是以反应现实为主,通过对身边俗世的描述来窥探生活的真谛,在她的散文中,她时而参与其中,时而局外观望。她的散文像一个端着红酒杯的优雅女人,眼神飘向窗外娓娓说着别人的故事,又像是对自己故事的影射,通过她的叙述我们能看到优雅的红酒杯也能看到红酒杯上沾有的白米粒,这种雅俗共赏其实是每个人心理的写照,就像一个女人在外为了表现优雅会选择穿上心爱的高跟鞋,但是到了家里会以甩的方式迫切的想除去这个给她带来优雅的物件,这是人性在有观众和独处时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应了人为了迎合不得不让自己受苦却要装作享受的窘境。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散文语言艺术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很深,受到后人高度的评价和赞赏,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张爱玲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散文语言直率、新奇、亦真亦假,敢于直面生活的阴暗,敢于挑战语言的创新,更能够做到亦真亦幻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回味无穷。她的比喻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没有常理和规律可言,她的语言亦雅亦俗,给人诙谐却又痴迷的感觉,所以张爱玲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无论文坛和还是大众对她散文作品的评价却非常高。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