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名设计处于整个封面装帧的核心地位,书名设计中暗含着将多维情感外化为视觉信息的功能。一方面,书名作为情感的载体以其独有魅力吸引着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书名设计将文字情感外化为视觉形象,沟通着书籍作者、书名设计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
关键词:书名设计;视觉;信息;情感
书名设计处于整个封面装帧的核心地位,目前,学界对其设计形式上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对书名设计中暗含的将多维情感外化为视觉信息的功能则少有关注。其实,书名设计以文字形体为艺术传达媒介,通过构造文字结构形式来塑造某种艺术意境,传达特定的情感。好的书名设计能将书籍创作者和书封设计者的精神意蕴和审美情趣以完美的外在形式传达出来,并使读者感知。本文试对书名设计在封面装帧中的视觉信息传达问题作一简述。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有着以形表意的功能。文字的笔画、结构、章法展示着形象的筋、骨、血、肉。随着文字的发展,意境和情感也融入在“字体”之中。从象形字到形声字,“字”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特质。
例如汉字中的 “川”字,形态不同的三条纵向线条,将川流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们仿佛能看见流水潺潺,可听闻水声汩汩,可感于川流入海的勃发豪情,可体会涓涓细流的温婉柔情。又如小土为“尘”,有飘逸随风之意、山石为“岩”显坚毅淡定之情。再如山峦相夹为“峡”,即有俊美雄壮的情怀,也有险阻沧桑的心境。这些情感信息直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传达给受众。
以文字为主体的书名,特别是汉字书名,可谓表意炼形的符号典范,其艺术造型价值颇高。它集造型美、读音美、意义美于一体。书名文字通过取“形”延 “意”而达到传“神”的目的。
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度是书籍装帧的着重点。书籍装帧能将文化信息生动、明了地传送给读者。它是一座心灵的桥梁,沟通着作者、设计师和读者。[1]艾伦帕沃在他的双重编码理论中指出,非语言的物体和精神可以产生内在图像和图景。[2]这个图景表现和传递着事物的内在情感,并对事物进行选择表达和情感交流。
作者撰写一部书,必将其思想倾注于其中,而其精髓则浓缩于书名。位于封面的书名是读者认识书籍的第一依据,它肩负着将作者的思想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的重任。书名具有不可替代性。书名的优劣,直接影响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一个好的书名是与正文相呼应的书籍情感的精髓。《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图1)积聚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梦跟颜色一样轻》(图2)凝结着90后少女纯真的梦。
书名的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者在设计中注入情感最集中的地方,它是设计者心血的凝聚地,展现着设计者与书籍作者的心灵沟通,显示着设计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对作品主旨的正确理解,对出版意图的确切领会,对读者心理的正确揣度。由此,书名设计也是装帧设计者情感的表达符号,寄托着设计者的愿望、意志和感情。如《守望三峡》(图3),它的封面设计者是该书的责任编辑。他与作者一起亲历三峡,巡游探今,亲身的感受加上对作者的素材重新梳理,戏剧化、合理化的再设计,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完美的以具体的视觉符号展示出来。再如《看不见的长城》(图4),书名的设计如同刻在长城上的文字。乍眼看去与城墙浑然一体,俨然看不见一般,却又吸引着读者不得不凝视书名,细细品味。“看不见的”这几个字很小,凸显其隐蔽性,而 “长城”二字模拟了篆刻中的阴阳雕刻手法,加上“长”字的繁体书写,将长城古老深远的内涵展现得精巧而传神。
人眼不同于摄影镜头,人的视觉不同于机械的照相,人眼接受事物是一个积极理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眼能“抽取”事物的视觉要点,撇开 “要点”之外的东西。阿恩海姆将我们视知觉所感知到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量度的内在张力的视觉感应称之为与物理力相对待的心理力或视知觉力。视觉主体的“视觉判断”正来自于这种心理力。[3]当读者看到一本书时,由于心理力的作用,首先关心的是书籍的名称。在人眼关注书名的一瞬间,书名设计的一切表现方式和所拥有的内涵将与读者心灵产生激烈的碰撞。如:《长征》(图5)的书名被置于书封的正上方,暗红底色上的白色牵引着读者视线集中于“长征”二字,使人联想到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地位,感知着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崇敬之情悠然而生。毛泽东的书法字体不禁让人想起主席的《七律·长征》,感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钦佩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守望三峡》(图3)封面设计,最先跃入眼帘的是狂草“守望三峡”四个字。初看去似字非字,但其渲染的视觉气氛已经弥漫封面,足以冲击读者心绪,瞬间刻划的动感让读者产生一种意想和冲动,感受到三峡厚重沧桑的文化积淀和变迁的悲壮与气魄。再如《你是刺穿我瞳孔的光》(图1),整个封面没有任何图案,竖行排列的书名直入眼帘。刀锋状字体笔画加上色彩层次和字内阴影的运用,让人仿佛能真实感受到光线刺入瞳孔,生动、真实。
总而言之,无论是文字本身还是,书籍作者、封面设计者和读者的情感,在书名设计中是溶于一体的。书名设计和谐一致的将各方多重情感以视觉信息形式传达体现。
参考文献:
[1] 胡巍,朱春玲.书籍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2.
[2] 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8.
[3]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
作者简介:张玉洁(1985—),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研究生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书名设计;视觉;信息;情感
书名设计处于整个封面装帧的核心地位,目前,学界对其设计形式上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对书名设计中暗含的将多维情感外化为视觉信息的功能则少有关注。其实,书名设计以文字形体为艺术传达媒介,通过构造文字结构形式来塑造某种艺术意境,传达特定的情感。好的书名设计能将书籍创作者和书封设计者的精神意蕴和审美情趣以完美的外在形式传达出来,并使读者感知。本文试对书名设计在封面装帧中的视觉信息传达问题作一简述。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有着以形表意的功能。文字的笔画、结构、章法展示着形象的筋、骨、血、肉。随着文字的发展,意境和情感也融入在“字体”之中。从象形字到形声字,“字”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特质。
例如汉字中的 “川”字,形态不同的三条纵向线条,将川流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们仿佛能看见流水潺潺,可听闻水声汩汩,可感于川流入海的勃发豪情,可体会涓涓细流的温婉柔情。又如小土为“尘”,有飘逸随风之意、山石为“岩”显坚毅淡定之情。再如山峦相夹为“峡”,即有俊美雄壮的情怀,也有险阻沧桑的心境。这些情感信息直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传达给受众。
以文字为主体的书名,特别是汉字书名,可谓表意炼形的符号典范,其艺术造型价值颇高。它集造型美、读音美、意义美于一体。书名文字通过取“形”延 “意”而达到传“神”的目的。
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度是书籍装帧的着重点。书籍装帧能将文化信息生动、明了地传送给读者。它是一座心灵的桥梁,沟通着作者、设计师和读者。[1]艾伦帕沃在他的双重编码理论中指出,非语言的物体和精神可以产生内在图像和图景。[2]这个图景表现和传递着事物的内在情感,并对事物进行选择表达和情感交流。
作者撰写一部书,必将其思想倾注于其中,而其精髓则浓缩于书名。位于封面的书名是读者认识书籍的第一依据,它肩负着将作者的思想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的重任。书名具有不可替代性。书名的优劣,直接影响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一个好的书名是与正文相呼应的书籍情感的精髓。《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图1)积聚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梦跟颜色一样轻》(图2)凝结着90后少女纯真的梦。
书名的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者在设计中注入情感最集中的地方,它是设计者心血的凝聚地,展现着设计者与书籍作者的心灵沟通,显示着设计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对作品主旨的正确理解,对出版意图的确切领会,对读者心理的正确揣度。由此,书名设计也是装帧设计者情感的表达符号,寄托着设计者的愿望、意志和感情。如《守望三峡》(图3),它的封面设计者是该书的责任编辑。他与作者一起亲历三峡,巡游探今,亲身的感受加上对作者的素材重新梳理,戏剧化、合理化的再设计,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完美的以具体的视觉符号展示出来。再如《看不见的长城》(图4),书名的设计如同刻在长城上的文字。乍眼看去与城墙浑然一体,俨然看不见一般,却又吸引着读者不得不凝视书名,细细品味。“看不见的”这几个字很小,凸显其隐蔽性,而 “长城”二字模拟了篆刻中的阴阳雕刻手法,加上“长”字的繁体书写,将长城古老深远的内涵展现得精巧而传神。
人眼不同于摄影镜头,人的视觉不同于机械的照相,人眼接受事物是一个积极理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眼能“抽取”事物的视觉要点,撇开 “要点”之外的东西。阿恩海姆将我们视知觉所感知到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量度的内在张力的视觉感应称之为与物理力相对待的心理力或视知觉力。视觉主体的“视觉判断”正来自于这种心理力。[3]当读者看到一本书时,由于心理力的作用,首先关心的是书籍的名称。在人眼关注书名的一瞬间,书名设计的一切表现方式和所拥有的内涵将与读者心灵产生激烈的碰撞。如:《长征》(图5)的书名被置于书封的正上方,暗红底色上的白色牵引着读者视线集中于“长征”二字,使人联想到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地位,感知着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崇敬之情悠然而生。毛泽东的书法字体不禁让人想起主席的《七律·长征》,感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钦佩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守望三峡》(图3)封面设计,最先跃入眼帘的是狂草“守望三峡”四个字。初看去似字非字,但其渲染的视觉气氛已经弥漫封面,足以冲击读者心绪,瞬间刻划的动感让读者产生一种意想和冲动,感受到三峡厚重沧桑的文化积淀和变迁的悲壮与气魄。再如《你是刺穿我瞳孔的光》(图1),整个封面没有任何图案,竖行排列的书名直入眼帘。刀锋状字体笔画加上色彩层次和字内阴影的运用,让人仿佛能真实感受到光线刺入瞳孔,生动、真实。
总而言之,无论是文字本身还是,书籍作者、封面设计者和读者的情感,在书名设计中是溶于一体的。书名设计和谐一致的将各方多重情感以视觉信息形式传达体现。
参考文献:
[1] 胡巍,朱春玲.书籍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2.
[2] 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8.
[3]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
作者简介:张玉洁(1985—),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研究生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