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我们小学教师所接受,并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因为刚开始实践,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实效甚微,存在不少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 小组分工 教师作用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已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合作学习事与愿违,实效甚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自为政,秩序较乱。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外,也有教师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课堂活跃的表现而不去制止的原因。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者斯莱文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本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能象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那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不太容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見。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2、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不能过于狭小。
合作学习是一种比个体学习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甚至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根本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徒然流于形式,浪费时间,也使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失去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但小组集体努力就可能解决,也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3、分组要科学,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分组。
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例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种类型的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例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关心同一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为了展开辩论形成思想交锋,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 陈燕 杭州大学教育系
[3] 《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王坦著 学苑出版社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 小组分工 教师作用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已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合作学习事与愿违,实效甚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自为政,秩序较乱。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外,也有教师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课堂活跃的表现而不去制止的原因。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者斯莱文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本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能象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那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不太容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見。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2、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不能过于狭小。
合作学习是一种比个体学习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甚至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根本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徒然流于形式,浪费时间,也使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失去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但小组集体努力就可能解决,也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3、分组要科学,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分组。
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例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种类型的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例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关心同一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为了展开辩论形成思想交锋,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 陈燕 杭州大学教育系
[3] 《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王坦著 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