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个人只能死一次。
2006年3月,网络ID为“夏子”的女孩在北京郊区的北灵山遇险,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从其出现失温症状到最终停止呼吸只有短短10个小时。
2007年9月,六名俄罗斯漂流爱好者在新疆玉龙喀什河漂流时遇险,三人当场死亡,一人失踪,另外两名幸存队员在没有食物和御寒衣物的条件下坚持了25天,终于获救生还。
灵山古道是门头沟区的一处休闲景点,山下有售票处。夏子遇难的地方距离古道尽头不过几公里远。这是一处经典的徒步线路,大多数户外新人都可以步此路如平地,在这起事故之前没人把这里当成什么“危险地带”。相反,玉龙喀什河的地形之险峻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即使是看航拍的照片,人们也会对去那里漂流的做法倒抽一口冷气。两名幸存者由于没有食物补充和衣物御寒,连睡觉都困难,要不停地进行运动来维持自身温度。
在遇险环境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夏子死了,而漂流人员生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夏子倒霉而后者幸运么?或者仅仅因为夏子是女性而那两位是精壮的男士?是因为夏子没有任何户外徒步经验和任何自救常识而其中一名漂流人员是一名职业健身教练并同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户外爱好者么7是因为夏子决定坚持上山的错误决策而两位俄罗斯幸存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停运动以维持机体平衡么?
以上的这些对比似乎都是从两起意外事件中得出的结论,可是它们仅仅是结论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结论,而是实用的指导;我们需要的不是马后炮,而是具有前瞻性的、实用的经验之谈。好吧,我们暂时称其为“幸存术”。
如果真的是“幸存有术”,那么我们如何学习这门学问?
我的建议是,从一本作者权威又不摆什么臭架子,事例具体却不缺乏理论支持,语言幽默又句句警钟的书开始。而最佳的“书选”之一,便是这本《深度生存》。
好的书应该是读者只需一天就可读完,却会用一生去反复品味揣摩的。糟糕的是,很多作者总是把两者搞颠倒,不是语言晦涩难懂就是涵义肤浅无聊。讲述一本有关生死的书,我们希望作者具有严肃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调,而劳伦斯冈萨雷斯正是这样一个家伙。劳伦斯·冈萨雷斯其实是我的同行,他是《国家地理·探险》的特约编辑,出版过十余部作品,包括一部长篇探险纪实《特技飞行》,《深度生存》是他的新作。不过,他不是一个“赢弱文人”。他父亲驾驶的轰炸机在一次对峙中被德军的炮弹击中,坠机后奇迹生还,从此开启了冈萨雷斯的生还探寻之旅的大门。年幼的冈萨雷斯常常混迹干生物实验室,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服役期间他是一名消防队员,毕业后他像父亲那样成了一名飞行员,并专门负责总结报道各式各样的空难。这也为他日后的“生存研究”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进入媒体后,冈萨雷斯的兴趣点开始在户外的范围中纵深开来。他成为一名攀岩爱好者、漂流爱好者和越野摩托车爱好者并热衷干各种野外生存训练和急救培训。在接触、沉浸于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冈萨雷斯目睹、经历、听说了各种户外事故和生还场景。通过对海滩救护队员、国家公园的搜救人员、滑雪场的紧急救援协调官的采访以及相关专著的钻研,他终于在《深度生存》中得出结论,野外遇险中的生存不但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点正是遇险者的心理状态。
在书中,冈萨雷斯引用了从1956年到1996年间几乎半个世纪发生在美洲境内的典型的户外探险事故,用来说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或者一队人在野外遇险,他或者他们拥有的装备一样、面临的困难也一样的时候,内心坚强,思维冷静、对自然环境和不确定因素充满了谦卑的人是生存者而那些满嘴抱怨、只顾着悲观失望或者对周围环境缺乏感知度(夏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冻伤不但是缺乏户外知识的表现,也是对环境不够敏感的后果,毕竟温度不是从零上20度骤降到零下20度的)的人则会死亡。
书中援引案例中的生存者并非完全凭借着幸运(但是不得不承认,运气很重要)才活下来,史蒂夫·卡拉汉在驾驶私人游艇出海的时候遭遇鲸鱼袭击,逃离游艇的卡拉汉上了救生筏,漂流了76天之后才被渔夫救起。如果说史蒂夫没能随游艇一起沉没凭借的是运气,他的救生筏上恰好有所有遇险时需要的装备是运气,如果说76天没有遭遇致命的暴风雨是运气,那么漂在海面上整整两个月没有遇到一艘船只 是不是也太过倒霉了,然而,卡拉汉就是活了下来,甚至认真地记录了自己在这76天内的每一天的饮食、身体状况和天气他甚至还在橡皮筏周围养了一群剑鱼(这些剑鱼一路跟随,从未离开)——因为太寂寞。
根据记录,大部分野外遇险的人会在48小时内死亡夏子便属于这一范畴,而另外一些生存者却凭借着冷静的头脑和“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拖着残缺的肢体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月寻求救援。
冈萨雷斯从科学的角度上,用“扁核桃”、“海马体”,“肾上腺素”的工作原理解释了为什么在面临险境的时候,我们会恐慌,会出现判断失误甚至出现幻觉,为什么会有人在没有心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为什么有人会出现“视界狭窄症”(只看得到一定区域内的物体)甚至完全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进一步,他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经验很丰富的户外专业人员也会迷路,为什么往往是那些向导级别的户外人士反而在遇险时最先死去,为什么就是一些貌似简单的攀岩线路却能连续地。无情地夺走攀岩者的性命?
当然,他也指出了户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户外爱好者的水平高低无关、与探险地的保护措施无关(也非无关,书中指出,保护措施越好的地方反而事故发生频率越高,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安全的),只与参与人数有关。也就是说,一万次户外探险事件中,必有十起事故,必有一人死亡。这个比例是固定的,而不确定的是,到底谁是生还者谁是遇难者。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不少朋友暗自惊呼:这是一个多么悲观而又冷酷的事实。有一天,天气美妙,你的心情愉快,挥别了亲人去一个“户外胜地”享受度假时光,而几个小时后,很有可能鲨鱼吞噬了你的尸体,或者你遭遇了冰雹活活冻死,或者你乘坐的飞机因为哪个螺丝不对头坠落在丛林中……正如那句广告语所说:“一切,皆有可能”。
而冈萨雷斯则告诉我们,一旦面临险境,你迷路了,你从岩壁上跌下摔断胳膊、你从漂流的橡皮艇中跌落了,你乘坐的飞机坠毁了、你驾驶的船只沉没了……你千万不能做的事包括抱怨、否认现状,拒绝帮助,过于自信、丧失希望。而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这个悲观而冷酷的现实,保持冷静,组织思维,想想自己该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难道永远不出家门,不登山、不漂流、不探险?不,探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甚至是有些人生命的全部。而且即使你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也未必就安全了,冈萨雷斯就在书中多次引用了“9·11”事件这个活生生的求生案例。他在跟很多9·1生还者接触后发现,这些人的生还经验跟野外遇险时的经验一模一样。退一步说,即使不是灾难,当生活中很多痛苦时刻——比如罹患癌症、失去亲人,婚姻破裂来临时我们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生还本领”。
既然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免于灾难,冈萨雷斯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在灾难还未降临的时候做好准备,认真地学习生还本领。在书的结尾,他总结出12条最具代表性的生存要诀,它们是:
1.细心观察,相信自己(眼见为实)
2.保持镇静(学会幽默,将恐惧转化为专注)
3.思考,分析,谋划(同意组织,确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4.策略对路,行动果断(做事胆大心细)
5.庆祝成功(事受胜利的喜悦)
6.知足常乐(学会感恩——至少你还活着)
7.做游戏(唱歌,玩心智游戏,背诵诗歌、数数、心算数学题)
8.发现美丽(切记:这属于“幻想追寻”)
9.相值你会成功(树立生存的坚定信念)
10.学会忘记(忘掉对死亡的恐惧,忘掉痛苦)
11.做必须做的事(要有决心,有意志,有技巧)
12.永不放弃(不要让任何事挫败你的锐气)
冈萨雷斯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就风险系数而言,理想中的探险运动不应该比日常生活更高,因为承载生命的无形攀绳可能随时绷断,即使一生谨慎,生活单调,最终也可能死于癌症。反倒不如加入探险行列,把风险度降至最低,掌握相关知识,并付诸行动,确信自己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事。”
人生也许不应该因为谨慎而遗留一地的遗憾,但是死亡这个错误每个人一生只能犯一次,请大家珍惜并且不要滥用这个犯错的机会。
2006年3月,网络ID为“夏子”的女孩在北京郊区的北灵山遇险,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从其出现失温症状到最终停止呼吸只有短短10个小时。
2007年9月,六名俄罗斯漂流爱好者在新疆玉龙喀什河漂流时遇险,三人当场死亡,一人失踪,另外两名幸存队员在没有食物和御寒衣物的条件下坚持了25天,终于获救生还。
灵山古道是门头沟区的一处休闲景点,山下有售票处。夏子遇难的地方距离古道尽头不过几公里远。这是一处经典的徒步线路,大多数户外新人都可以步此路如平地,在这起事故之前没人把这里当成什么“危险地带”。相反,玉龙喀什河的地形之险峻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即使是看航拍的照片,人们也会对去那里漂流的做法倒抽一口冷气。两名幸存者由于没有食物补充和衣物御寒,连睡觉都困难,要不停地进行运动来维持自身温度。
在遇险环境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夏子死了,而漂流人员生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夏子倒霉而后者幸运么?或者仅仅因为夏子是女性而那两位是精壮的男士?是因为夏子没有任何户外徒步经验和任何自救常识而其中一名漂流人员是一名职业健身教练并同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户外爱好者么7是因为夏子决定坚持上山的错误决策而两位俄罗斯幸存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停运动以维持机体平衡么?
以上的这些对比似乎都是从两起意外事件中得出的结论,可是它们仅仅是结论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结论,而是实用的指导;我们需要的不是马后炮,而是具有前瞻性的、实用的经验之谈。好吧,我们暂时称其为“幸存术”。
如果真的是“幸存有术”,那么我们如何学习这门学问?
我的建议是,从一本作者权威又不摆什么臭架子,事例具体却不缺乏理论支持,语言幽默又句句警钟的书开始。而最佳的“书选”之一,便是这本《深度生存》。
好的书应该是读者只需一天就可读完,却会用一生去反复品味揣摩的。糟糕的是,很多作者总是把两者搞颠倒,不是语言晦涩难懂就是涵义肤浅无聊。讲述一本有关生死的书,我们希望作者具有严肃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调,而劳伦斯冈萨雷斯正是这样一个家伙。劳伦斯·冈萨雷斯其实是我的同行,他是《国家地理·探险》的特约编辑,出版过十余部作品,包括一部长篇探险纪实《特技飞行》,《深度生存》是他的新作。不过,他不是一个“赢弱文人”。他父亲驾驶的轰炸机在一次对峙中被德军的炮弹击中,坠机后奇迹生还,从此开启了冈萨雷斯的生还探寻之旅的大门。年幼的冈萨雷斯常常混迹干生物实验室,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服役期间他是一名消防队员,毕业后他像父亲那样成了一名飞行员,并专门负责总结报道各式各样的空难。这也为他日后的“生存研究”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进入媒体后,冈萨雷斯的兴趣点开始在户外的范围中纵深开来。他成为一名攀岩爱好者、漂流爱好者和越野摩托车爱好者并热衷干各种野外生存训练和急救培训。在接触、沉浸于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冈萨雷斯目睹、经历、听说了各种户外事故和生还场景。通过对海滩救护队员、国家公园的搜救人员、滑雪场的紧急救援协调官的采访以及相关专著的钻研,他终于在《深度生存》中得出结论,野外遇险中的生存不但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点正是遇险者的心理状态。
在书中,冈萨雷斯引用了从1956年到1996年间几乎半个世纪发生在美洲境内的典型的户外探险事故,用来说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或者一队人在野外遇险,他或者他们拥有的装备一样、面临的困难也一样的时候,内心坚强,思维冷静、对自然环境和不确定因素充满了谦卑的人是生存者而那些满嘴抱怨、只顾着悲观失望或者对周围环境缺乏感知度(夏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冻伤不但是缺乏户外知识的表现,也是对环境不够敏感的后果,毕竟温度不是从零上20度骤降到零下20度的)的人则会死亡。
书中援引案例中的生存者并非完全凭借着幸运(但是不得不承认,运气很重要)才活下来,史蒂夫·卡拉汉在驾驶私人游艇出海的时候遭遇鲸鱼袭击,逃离游艇的卡拉汉上了救生筏,漂流了76天之后才被渔夫救起。如果说史蒂夫没能随游艇一起沉没凭借的是运气,他的救生筏上恰好有所有遇险时需要的装备是运气,如果说76天没有遭遇致命的暴风雨是运气,那么漂在海面上整整两个月没有遇到一艘船只 是不是也太过倒霉了,然而,卡拉汉就是活了下来,甚至认真地记录了自己在这76天内的每一天的饮食、身体状况和天气他甚至还在橡皮筏周围养了一群剑鱼(这些剑鱼一路跟随,从未离开)——因为太寂寞。
根据记录,大部分野外遇险的人会在48小时内死亡夏子便属于这一范畴,而另外一些生存者却凭借着冷静的头脑和“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拖着残缺的肢体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月寻求救援。
冈萨雷斯从科学的角度上,用“扁核桃”、“海马体”,“肾上腺素”的工作原理解释了为什么在面临险境的时候,我们会恐慌,会出现判断失误甚至出现幻觉,为什么会有人在没有心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为什么有人会出现“视界狭窄症”(只看得到一定区域内的物体)甚至完全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进一步,他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经验很丰富的户外专业人员也会迷路,为什么往往是那些向导级别的户外人士反而在遇险时最先死去,为什么就是一些貌似简单的攀岩线路却能连续地。无情地夺走攀岩者的性命?
当然,他也指出了户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与户外爱好者的水平高低无关、与探险地的保护措施无关(也非无关,书中指出,保护措施越好的地方反而事故发生频率越高,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安全的),只与参与人数有关。也就是说,一万次户外探险事件中,必有十起事故,必有一人死亡。这个比例是固定的,而不确定的是,到底谁是生还者谁是遇难者。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不少朋友暗自惊呼:这是一个多么悲观而又冷酷的事实。有一天,天气美妙,你的心情愉快,挥别了亲人去一个“户外胜地”享受度假时光,而几个小时后,很有可能鲨鱼吞噬了你的尸体,或者你遭遇了冰雹活活冻死,或者你乘坐的飞机因为哪个螺丝不对头坠落在丛林中……正如那句广告语所说:“一切,皆有可能”。
而冈萨雷斯则告诉我们,一旦面临险境,你迷路了,你从岩壁上跌下摔断胳膊、你从漂流的橡皮艇中跌落了,你乘坐的飞机坠毁了、你驾驶的船只沉没了……你千万不能做的事包括抱怨、否认现状,拒绝帮助,过于自信、丧失希望。而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这个悲观而冷酷的现实,保持冷静,组织思维,想想自己该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难道永远不出家门,不登山、不漂流、不探险?不,探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甚至是有些人生命的全部。而且即使你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也未必就安全了,冈萨雷斯就在书中多次引用了“9·11”事件这个活生生的求生案例。他在跟很多9·1生还者接触后发现,这些人的生还经验跟野外遇险时的经验一模一样。退一步说,即使不是灾难,当生活中很多痛苦时刻——比如罹患癌症、失去亲人,婚姻破裂来临时我们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生还本领”。
既然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免于灾难,冈萨雷斯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在灾难还未降临的时候做好准备,认真地学习生还本领。在书的结尾,他总结出12条最具代表性的生存要诀,它们是:
1.细心观察,相信自己(眼见为实)
2.保持镇静(学会幽默,将恐惧转化为专注)
3.思考,分析,谋划(同意组织,确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4.策略对路,行动果断(做事胆大心细)
5.庆祝成功(事受胜利的喜悦)
6.知足常乐(学会感恩——至少你还活着)
7.做游戏(唱歌,玩心智游戏,背诵诗歌、数数、心算数学题)
8.发现美丽(切记:这属于“幻想追寻”)
9.相值你会成功(树立生存的坚定信念)
10.学会忘记(忘掉对死亡的恐惧,忘掉痛苦)
11.做必须做的事(要有决心,有意志,有技巧)
12.永不放弃(不要让任何事挫败你的锐气)
冈萨雷斯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就风险系数而言,理想中的探险运动不应该比日常生活更高,因为承载生命的无形攀绳可能随时绷断,即使一生谨慎,生活单调,最终也可能死于癌症。反倒不如加入探险行列,把风险度降至最低,掌握相关知识,并付诸行动,确信自己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事。”
人生也许不应该因为谨慎而遗留一地的遗憾,但是死亡这个错误每个人一生只能犯一次,请大家珍惜并且不要滥用这个犯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