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防灾韧性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规划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防灾安全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从传统的以救灾抢险为主的末端救灾型规划走向新时期源头防御型规划的过程中,规划思想、目标、对象和路径等均发生了转变。文章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中"识别问题—耦合系统要素—设计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研究范式,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案例地区,按照"遵循自然—解锁自然—恢复自然—协同自然—适应自然"的逻辑框架,耦合工程和自然要素,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防灾韧性空间规划策略和适应性管
其他文献
雅鲁藏布江贡嘎县至乃东区是雅江流域沙地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目前风沙灾害严重.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地区河道、河漫滩和沙质地表沉积物取样,分析其
基于1961-2019年张家口市14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法全面分析了该地区降(积)雪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国家体制机制调整后,住建部门成为各省市历史风貌保护的牵头部门,有必要重新梳理现有的省级管理体制机制。如何搭建一个执行有效的系统管理体系,将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系与新型城市体制相结合,避免规划与实施脱节,是历史风貌保护工作需要探索的关键内容之一。文章以福建省历史风貌保护管理体系建构实践为例,梳理了福建省历史风貌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即通过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保护职责、延伸执行部门至乡镇
利用辽宁省1488个区域站自建站起至2018年与54个国家气象站自1961-201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及人工测墒数据,对辽宁省春播期精细化气象干旱监测结果与人工测墒站结果进行定量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
"花园城市"建设是在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对建成环境空间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提升,在明确城市建设对既有生态和生活方式造成威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建成环境建设更适于人们生活的城市形态。舟山虽具有营建"海上花园城市"的独特优势,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制约了城市的改造和提升,如何对现状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将其转化成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的条件、实现"建成环境—生态资源"协同发展的路径是构建"海上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