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陷入教师问题过多、过细、太注重学生主体而忽视文本细读的处境,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因此,阅读教学中对主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从标题、结构、情感、关键词句、主题等方面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主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效率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认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阅读课听下来,很难找到那种学生、教师、文本与作者灵魂融于一体,思维碰撞出火花的课堂,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急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体验变成了机械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看似将文本的知识点、重难点都讲到了,但因学生缺乏真正的自主体验,几经沉淀之后,学生所得几何,便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实现以上阅读目标,老师就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让学生主动汲取文本语言的丰厚的养分。
课堂上老师引导的巧妙与否,“主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认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一石击千浪”的作用。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能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深入课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问题的设计要深,要活,要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凭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思考与成功的乐趣。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精心设计好主问题,从而打造有效地语文课堂呢?
一、高屋建瓴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或是文章的线索,或是文章内容的总结,或是文章的主旨,所以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便可以从标题切入。比如《春酒》一文,琦君在这篇文章中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回顾了自己儿时在家乡喝春酒的风俗,有对童年的回忆,有对母亲的怀念,有对淳朴乡情的眷念,而这些恰恰就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浓浓的乡愁。所以在教学时便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如果要同学们给这杯春酒取名字,你想取个什么名字?为什么?学生在掌握了文章内容后便能取出类似“童真酒”“母亲酒”“乡情酒”“乡愁酒”的名字, 这样便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赏读细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还可以直接从题目的某个词语入手。例如在教《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由阅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解读标题中的“伟大”和“悲剧”两个词语的?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真正走进文本,把斯科特一行人经历的失败细节及他们探险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一一找出来,从而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效率显现了重要作用。
二、井然有序抓结构
理请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对插叙的认识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文章围绕“爸爸”回忆了很多事,请一一梳理出来,并思考,如果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课文该怎样安排结构,你觉得哪一种结构更好?为什么?这一问题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插叙的作用,并由此启发学生好的结构能让文章更富魅力。这种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三、触及灵魂抓情感
散文和诗歌,都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所以散文和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便是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我们的主问题设计便可以从情感出发。比如在教学《华南虎》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你是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只老虎的?这样学生便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入诗歌,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去体会,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火焰似的”。老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将难读的诗歌读出味道来。
再比如,在七年级《散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平常得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但相信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被作者的很多文字深深地打动着,能把那些感动了你,触动了你心灵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在很多散文的教学当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主问题,达到引导学生赏读文章优美语句、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另辟蹊径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往往有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或起到提挈全篇的作用。若能抓住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并有效的运用,不仅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达到深刻地解读文本的目的。比如《云南的歌会》,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教学这篇文章,但有一个老师他抓住了文章中的一个词“意思”,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主问题: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吗?它有“意思”在哪里?接下来学生便纷纷站起来谈论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有理有据。于是这节课也就上得特别有意思。 再比如,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时,看到文章中很多情节都跟一个“三”字有关,于是我就设计了教学主问题:如果用“三”字来概括文章的情节,你能概括出哪些?很快学生便找出了“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时”,并很好了梳理了文章。
五、发散思维抓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受。我们在语文阅读课中也应培养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比如在教学《石壕吏》这首诗歌时,在基本读通诗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深入诗歌去体会:①从老妇人的角度去体会。②从战争的角度去体会。③从官吏的角度去体会。④从诗人的情感上去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怎样来“激发”“培养”“创设”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和准备。在这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自主地解读诗歌的内涵。所以我设计了赏读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但考虑到学生的解读可能会比较零碎,或者有些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我又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可以从给出的四个角度有目的的去解读。这一设计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为全体同学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有效生成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除此之外,教学难点、学生的学情、人物形象等也都可以作为设计主问题时的考虑因素。总的来说,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无效的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语文阅读课中的主问题设计也要因生而异,因文而异。作为老师,我们应有宏观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着力点。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切入,都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设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陈 伟 《语文学刊》2005第1期
[2]《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余映潮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3]《语文教师提问的艺术》虞晔如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 2004·5第9页
[4]《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效率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认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阅读课听下来,很难找到那种学生、教师、文本与作者灵魂融于一体,思维碰撞出火花的课堂,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急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体验变成了机械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看似将文本的知识点、重难点都讲到了,但因学生缺乏真正的自主体验,几经沉淀之后,学生所得几何,便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实现以上阅读目标,老师就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部,让学生主动汲取文本语言的丰厚的养分。
课堂上老师引导的巧妙与否,“主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认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一石击千浪”的作用。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能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深入课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问题的设计要深,要活,要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凭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思考与成功的乐趣。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精心设计好主问题,从而打造有效地语文课堂呢?
一、高屋建瓴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或是文章的线索,或是文章内容的总结,或是文章的主旨,所以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便可以从标题切入。比如《春酒》一文,琦君在这篇文章中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回顾了自己儿时在家乡喝春酒的风俗,有对童年的回忆,有对母亲的怀念,有对淳朴乡情的眷念,而这些恰恰就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浓浓的乡愁。所以在教学时便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如果要同学们给这杯春酒取名字,你想取个什么名字?为什么?学生在掌握了文章内容后便能取出类似“童真酒”“母亲酒”“乡情酒”“乡愁酒”的名字, 这样便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赏读细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还可以直接从题目的某个词语入手。例如在教《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由阅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解读标题中的“伟大”和“悲剧”两个词语的?学生通过阅读圈点文章,真正走进文本,把斯科特一行人经历的失败细节及他们探险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一一找出来,从而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效率显现了重要作用。
二、井然有序抓结构
理请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对插叙的认识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文章围绕“爸爸”回忆了很多事,请一一梳理出来,并思考,如果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课文该怎样安排结构,你觉得哪一种结构更好?为什么?这一问题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插叙的作用,并由此启发学生好的结构能让文章更富魅力。这种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三、触及灵魂抓情感
散文和诗歌,都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所以散文和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便是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我们的主问题设计便可以从情感出发。比如在教学《华南虎》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你是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只老虎的?这样学生便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入诗歌,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去体会,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火焰似的”。老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将难读的诗歌读出味道来。
再比如,在七年级《散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平常得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但相信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被作者的很多文字深深地打动着,能把那些感动了你,触动了你心灵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在很多散文的教学当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主问题,达到引导学生赏读文章优美语句、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另辟蹊径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往往有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或起到提挈全篇的作用。若能抓住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并有效的运用,不仅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达到深刻地解读文本的目的。比如《云南的歌会》,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教学这篇文章,但有一个老师他抓住了文章中的一个词“意思”,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主问题: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吗?它有“意思”在哪里?接下来学生便纷纷站起来谈论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有理有据。于是这节课也就上得特别有意思。 再比如,我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时,看到文章中很多情节都跟一个“三”字有关,于是我就设计了教学主问题:如果用“三”字来概括文章的情节,你能概括出哪些?很快学生便找出了“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时”,并很好了梳理了文章。
五、发散思维抓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受。我们在语文阅读课中也应培养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比如在教学《石壕吏》这首诗歌时,在基本读通诗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深入诗歌去体会:①从老妇人的角度去体会。②从战争的角度去体会。③从官吏的角度去体会。④从诗人的情感上去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怎样来“激发”“培养”“创设”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和准备。在这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自主地解读诗歌的内涵。所以我设计了赏读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但考虑到学生的解读可能会比较零碎,或者有些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我又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可以从给出的四个角度有目的的去解读。这一设计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为全体同学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有效生成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除此之外,教学难点、学生的学情、人物形象等也都可以作为设计主问题时的考虑因素。总的来说,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无效的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语文阅读课中的主问题设计也要因生而异,因文而异。作为老师,我们应有宏观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着力点。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切入,都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设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陈 伟 《语文学刊》2005第1期
[2]《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余映潮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3]《语文教师提问的艺术》虞晔如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 2004·5第9页
[4]《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