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审题立意,而命题作文更是如此。况且近十年陕西中考作文均为命题作文。所以,学习并运用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是有极大帮助的。以中考真题为例,更具针对性与说服力。
关键词:中考;审题;立意;方法
2019年我参加了陕西省咸阳市的中考阅卷工作,在中考阅卷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在作文审题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失分,影响了整体成绩。现结合陕西省近十年中考作文题浅谈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审清命题,事半功倍
我们在这儿谈到的是命题作文,“审题”主要指的是审清题目,那如何审题,我们需要先了解题目的构成方式,也就是命题作文的常见类型。
(一)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从结构上来看:
(1)独词式(2)短语式(3)句子式
2.从内涵和词性特点来看:
(1)有比喻义、引申义的作文题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
(二)分析审题方向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如:2018年中考作文《阳光》是一个比喻类作文命题。“阳光”一词可理解为奋斗路上的收获、成功、互助等,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理解、宽容、和睦等。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如:2016年中考作文《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中应抓住“为”“海”这两个关键点,明确写作的对象,以及内容的侧重点。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范围、提示语等)
如:2017年中考作文《答卷》提示语: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如果审清这里的提示语,那么对于玩的方式、种类作者就要有所甄别和筛选,要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么可以塑造性格,丰富情感……总之,这里的“玩”不是瞎玩胡闹,是有意义的玩,分析到了这些就有助于确定选材的方向了。
(三)审题方法点拨
1.添加枝叶
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2018年的《阳光》一题,不妨把题目变成“成长路上的阳光”“友谊的阳光”“奋斗路上有阳光”“那段温暖的记忆”“找回阳光”等。这样命题更具体,写作方向更明确。
2.关注副词
题目中的副词不可小觑,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性信息,更能体现文章的个性化,甚至会暗示了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如“幸福其实很简单”中“其实”一词是关键。“我依然期待明天”中的“依然”,“最懂我的人”中的“最”。
3.分析结构
偏正短语重点在修饰语。如“心中的那片海”中“心中的”是重点(这里说的修饰语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感情倾向。如“我的老师”中“我的”只限定了范围。)
动宾短语重点在动词。如“留给明天”中“留给”是重点。谁留给?留什么?
主谓短语重点在谓语部分。但也不能忽略其主谓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两者兼顾。如“热情,让青春灿烂”,“热情”一词是文章的出发点,但“让青春灿烂”一定是文章的落脚点。
并列短语要抓住并列词语间的关系及转化。如“敬业与乐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和我的老师”。
二、创新立意,夺人耳目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一)立意基本要求
1.立意要“鲜明、正确”
文章主题应旗帜鲜明、观点集中,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健康、积极、向上,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追求真善美。
2.立意要“新颖”
新颖就是要有独到的见解,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事理。
3.立意要“深刻”
文章立意有深度,能透過表象深入挖掘,发现内在的东西。
(二)中考实例分析
以2015年陕西中考作文《我的老师》为例,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几乎就写过此类写人记事的文章。将“我的老师”定位为曾经教授或正在教授自己的科任老师无疑也是正确的,但却难以出彩。
更为深刻的立意可从“老师”的比喻义入手,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将一本好书当作“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含有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所以在文章的立意方面,“正确”是前提,但在此基础上也要力求“新颖”和“深刻”,如此文章才会避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也才会在众作文中脱颖而出。
三、审题立意,相辅相成
审题与立意是密不可分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以2010年陕西中考作文《在这里》为例,通过审题,我们很清楚这是一个介词短语式的全命题作文。“这里”是一个代词,从词义上来分析,它可以指代时间点,也可以指代空间点。正确的审题之后,就为选材立意确定了范围,但在这一范围内,却会有种种不同的立意。假如“这里”指的是自己即将毕业的母校,有以下两种立意哪个会更好?一是表达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二是把这里再一次作为起点,“路在脚下,奋斗不止”。很明显,前者的立意就显得大众化了,而后者会更新颖,更深刻。所以说,审题会为立意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立意的高度会决定文章的高度。
作文的指导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学会运用和思考;也需要学生积极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捕捉更鲜活的素材;更需要我们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地体现出为“文”而“作”(zuò),而不是为“文”而“作”(zuō)。
参考文献
杨学晶《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1期
张静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初中部
关键词:中考;审题;立意;方法
2019年我参加了陕西省咸阳市的中考阅卷工作,在中考阅卷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在作文审题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失分,影响了整体成绩。现结合陕西省近十年中考作文题浅谈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审清命题,事半功倍
我们在这儿谈到的是命题作文,“审题”主要指的是审清题目,那如何审题,我们需要先了解题目的构成方式,也就是命题作文的常见类型。
(一)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从结构上来看:
(1)独词式(2)短语式(3)句子式
2.从内涵和词性特点来看:
(1)有比喻义、引申义的作文题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
(二)分析审题方向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如:2018年中考作文《阳光》是一个比喻类作文命题。“阳光”一词可理解为奋斗路上的收获、成功、互助等,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理解、宽容、和睦等。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如:2016年中考作文《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中应抓住“为”“海”这两个关键点,明确写作的对象,以及内容的侧重点。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范围、提示语等)
如:2017年中考作文《答卷》提示语: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如果审清这里的提示语,那么对于玩的方式、种类作者就要有所甄别和筛选,要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么可以塑造性格,丰富情感……总之,这里的“玩”不是瞎玩胡闹,是有意义的玩,分析到了这些就有助于确定选材的方向了。
(三)审题方法点拨
1.添加枝叶
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2018年的《阳光》一题,不妨把题目变成“成长路上的阳光”“友谊的阳光”“奋斗路上有阳光”“那段温暖的记忆”“找回阳光”等。这样命题更具体,写作方向更明确。
2.关注副词
题目中的副词不可小觑,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性信息,更能体现文章的个性化,甚至会暗示了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如“幸福其实很简单”中“其实”一词是关键。“我依然期待明天”中的“依然”,“最懂我的人”中的“最”。
3.分析结构
偏正短语重点在修饰语。如“心中的那片海”中“心中的”是重点(这里说的修饰语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感情倾向。如“我的老师”中“我的”只限定了范围。)
动宾短语重点在动词。如“留给明天”中“留给”是重点。谁留给?留什么?
主谓短语重点在谓语部分。但也不能忽略其主谓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两者兼顾。如“热情,让青春灿烂”,“热情”一词是文章的出发点,但“让青春灿烂”一定是文章的落脚点。
并列短语要抓住并列词语间的关系及转化。如“敬业与乐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和我的老师”。
二、创新立意,夺人耳目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一)立意基本要求
1.立意要“鲜明、正确”
文章主题应旗帜鲜明、观点集中,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健康、积极、向上,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追求真善美。
2.立意要“新颖”
新颖就是要有独到的见解,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事理。
3.立意要“深刻”
文章立意有深度,能透過表象深入挖掘,发现内在的东西。
(二)中考实例分析
以2015年陕西中考作文《我的老师》为例,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几乎就写过此类写人记事的文章。将“我的老师”定位为曾经教授或正在教授自己的科任老师无疑也是正确的,但却难以出彩。
更为深刻的立意可从“老师”的比喻义入手,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将一本好书当作“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含有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所以在文章的立意方面,“正确”是前提,但在此基础上也要力求“新颖”和“深刻”,如此文章才会避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也才会在众作文中脱颖而出。
三、审题立意,相辅相成
审题与立意是密不可分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以2010年陕西中考作文《在这里》为例,通过审题,我们很清楚这是一个介词短语式的全命题作文。“这里”是一个代词,从词义上来分析,它可以指代时间点,也可以指代空间点。正确的审题之后,就为选材立意确定了范围,但在这一范围内,却会有种种不同的立意。假如“这里”指的是自己即将毕业的母校,有以下两种立意哪个会更好?一是表达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二是把这里再一次作为起点,“路在脚下,奋斗不止”。很明显,前者的立意就显得大众化了,而后者会更新颖,更深刻。所以说,审题会为立意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立意的高度会决定文章的高度。
作文的指导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学会运用和思考;也需要学生积极地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捕捉更鲜活的素材;更需要我们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地体现出为“文”而“作”(zuò),而不是为“文”而“作”(zuō)。
参考文献
杨学晶《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1期
张静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