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脱贫题材纪录片创作难点与应对策略

来源 :新闻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刻,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在全国主流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所有扶贫题材纪录片都遇到了相似的难题,过去式的脱贫历程如何用进行时重现荧幕?片子如何做到既有趣好看又宣讲扶贫成果?文章分析《八桂扶贫印记》的创作经验,提出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创作难点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纪录片
  纪录片作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在记录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的生动场景,展现扶贫成果,诠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一时间,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在全国主流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几乎所有扶贫题材纪录片都遇到了相似的拍摄难题:许多贫困村几年前就整村脱贫摘帽了,如何用影像全景式还原过去的脱贫历程?如何既要把扶贫政策宣讲到位,又要保证片子有趣好看?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与广西广播电视台影视综艺节目中心联合制作的16集系列纪录片《八桂扶贫印记》,每集时长15分钟,制作周期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2021年4月在广西卫视播出。《八桂扶贫印记》以村庄为载体,用回访补拍、口述采访等方式,总结记录了1986年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脱贫攻坚一线涌现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留存生动的案例。笔者作为《八桂扶贫印记》分集导演兼摄像,立足实践,勇于探索,针对脱贫题材纪录片摄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方法。
  一、过去式的脱贫历程如何重现荧幕
  《八桂扶贫印记》摄制组人员在接到拍摄任务时,考虑到拍摄名单中的村庄早在几年前就整村脱贫摘帽了,这是一件已经发生而且早就结束的事情,经过分析思考后,采用了以下方法还原过去脱贫历程。
  (一)巧用资料
  每到一个村,摄制组就向当地搜集老照片、旧视频,以旧的影像进行今昔对比,体现村庄变化,增强新旧对比。
  摄制组在潜经村拍摄时,就向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人民政府搜集了老照片。草坪回族乡在30周年乡庆时向全乡征集了许多老照片,其中修路的照片正好可以拿来还原20世纪90年代潜经村修路的场景。潜经村是漓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以前只有水路没有陆路,进出都要坐船,限制了潜经村的经济发展,因此,修路对于改变潜经村贫困面貌有着里程碑的作用。
  (二)模拟场景
  对于已经发生的故事,没有画面可用,可以采取让主人公回到当时的事发地,再次模拟。
  隆安县的爱华村处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缺水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饮水问题,1990年爱华村的8位现代愚公凭着顽强的意志,用双手经过4年的努力,在几百米深的山洞后,终于挖到了地下暗河。为了呈现这段往事,摄制组请这8位爱华村人再到溶洞里,拿起钢钎铁锤,一锤一铲模拟开山寻水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模拟拍摄需拿捏得恰到好处,防止导演痕迹太重而导致适得其反。
  (三)写意镜头
  多拍点风云变幻、日出日落、光影变化的村庄空镜头,可以铺垫在描写过去的解说词里。
  一轮落日,一条山路,一位老人,弯着腰,拄着拐杖,在夕阳里踽踽独行……这些写意的镜头,可以用来讲述上林县岜独村几位花甲老人凭借简单农耕工具修通“母亲天路”的往事。
  (四)回顾采访
  让主人公坐下来,以当年的口吻、当年的心情,讲述当年的经历见闻。再与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就可以通过语言创造出一个具有纵深维度的荧幕空间。
  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提词器,不要背台词,不要写台词给对方,要用群众原生态的语言姿态去表达。一声叹息,一点泪光,一颦一笑,都能传达出普通文字无法赋予的效果。
  金江村贫困户覃秀丽谈到几年前家中困境时的哽咽,桥梓村村民黄开烁说到村委给其找到了新工作时的眉飞色舞,潜经村致富带头人吴桥保回想起黄皮果种植遭遇挫折但不放弃时坚毅的眼神……这些动人的镜头触碰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不要强制每个采访对象都说普通话。有些村民普通话表述不利索,用他们熟悉的语言,用他们的家乡话、本地话来讲述,会别有一番特色。
  (五)用好进行时态
  用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开头切入,到某个节点时再进行关联回顾过去,对“旧事重提”是个很好的做法。用新的事件、新的观点、新的形式、新的视角去解读过去,“旧饭”才能越炒越香。
  潜经村的群众早年间以打鱼为生,因为漓江的鱼越来越少,传统渔业已经无法满足普通家庭的生活要求,加上村里没有公路与外界相连,经济发展不起来。摄制组就让一位语文老师带着几个小学生在漓江边唱童谣,歌词为“小妹妹,小弟弟,我们要牢记,有米吃不容易,耕田耘地忙不停。妹莫忧,妹莫愁,吃完红薯有芋头,红薯芋头吃完了,还有一些小鱼头……”,通过这首童谣唱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潜经村的生活窘况。
  二、如何让政论性质的片子做得有趣好看
  扶贫题材纪录片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解读扶贫惠民政策,展示党和政府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所获得的丰功伟绩。
  如何消除政策解读带来的乏味,让片子生动活泼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突破。
  (一)多角色选取
  在脱贫的叙事中,每个村庄都可以根据实际的产业情况确定拍摄对象,拍摄对象越多样,纪录片的内容就越丰富。摄制组可找多位有代表性的群众作为受益人代表,体现人民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自强不息地奋斗。仁合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安锦程争取扶贫资金帮助仁合村建设饮水工程、发展村集体产业;潜经村的无核黄皮果种植大户吴桥保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金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覃秀丽自强自立、勤劳种植百香果脱贫摘帽……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看点。
  (二)妙用扶贫金句
  每当讲完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之后,必定要有所总结概括,承上启下,然后接着讲述下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就故事本身用通俗易懂的朴实语言娓娓道来,但是在承前启后的位置必须亮出观点。
  百色深圳小镇搬迁移民的“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者徕村的“脱贫致富,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金江村的“拔掉穷根,摘掉穷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望”……这些扶贫金句很好地体现了脱贫攻坚精神和群众思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让画面出彩
  通过定点拍摄、延时拍摄、特殊摄影等技术手段,把画面拍出唯美的视觉效果。天上的,地下的,水里的,洞中的……总之想尽办法,使用多种摄影器材,运用多样拍摄手法,让画面惊艳起来。
  为了体现春耕、夏耘、秋收的变化,摄制组在拍金江村的百香果和潜经村的黄皮果时,就采用定点拍摄方法。在同样的地点,使用同样的镜头、同样的焦距,对准同样的主体,保持同样的构图。同样的手法在春天、夏天、秋天各拍一次。通过后期合成,一棵果树从开花到结果,村庄从碧绿变得金黄,短短的几秒钟就能看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四)让画面有趣
  除了通过“花哨”的技术手段让画面惊艳起来,还要发挥纪录片纪实捕捉的魅力,还原生活的“朴实”质感,让画面变得生动富有情趣。
  潜经村的吴桥保给无核黄皮果授粉时,不断摇花,极富童真童趣;桥梓村的兽医施显扬跟生病的牛玩起“偷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驱虫针;深圳小镇搬迁户王国清在大深山里耕地,手握了一辈子锄头,没碰过电脑,为了就业他第一次学习用电脑制作表格时的好奇神情……充满生活朴实质感的一幕幕画面,观众看后回味无穷。
  (五)多样元素叙事
  炒菜时,菜品丰富才能让食客一饱口福,同样,做片时,元素丰富多彩才能让观众一饱眼福。
  《八桂扶贫印记》的表现元素可谓是丰富多样,产业方面涵盖桑蚕、辣椒、八角、生姜、烟叶、砂糖橘、罗汉果等经济作物,内容方面涉及民族风情、美食文化、教育扶贫、医疗保障、设施建设、异地搬迁、生态保护等主题。多种作物让片子色彩斑斓,多样主题让片子内涵殷实。
  (责任编辑:黄佳君)
其他文献
由于资料所限,这个采访故事实在是笼统了一些。但它毕竟有些意味。  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
期刊
李顺胜1990年12月从山东海阳入伍,新兵连时就因工作突出,入伍仅6个月就被选送到北京军区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学习,回来后在连队当过战士、文书、修理技师。能够学到一门技术、当个"技术兵"对一般战士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但李顺胜偏偏"不知足",一门心思要搞报道、写文章、当作家。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经常可以看到他拿个小本本写写画画,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写文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写了半年多,底稿攒了一大堆
期刊
新闻摄影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但由于它与文字报道的方式不同,政策性摄影报道难免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新闻摄影怎样才能搞好政策性报道?  一是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它的中心工作,中心工作的部署安排都要出台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前进的航灯。作为摄影记者,要想搞好政策性报道,自己首先应弄通弄懂这些方针、政策,吃透精神,把握实质
期刊
2002年10月26日晚,我像往常一样点开"人民网",不料,这样一行文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同志因病逝世》。随手又点开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中国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逝世》的字眼亦刺疼了我的眼睛。他--中国报业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作为新当选的党的十六大代表,却未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就在会议召开前夕的10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办公室里,阖然离开了人世。泪水,
期刊
大自然美不胜收,社会生活斑斓多彩,一切发生发展着的客观事物无不以其内在的形态闪烁出扑朔迷离的亮光。对此,普通人常常以自己的眼光为半径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而记者则须以天文学家观测无穷宇宙的宏大视角和生物学家分析细胞粒子时聚神聚焦之锐目去扫描永恒时空中的亮点,探视历史长河中的社会粒子成分,捕捉时代发展旋律中的最强音。  生活和艺术"两者都是美",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这是因为,新闻与现实生活之间
期刊
【摘要】科普类报纸面临转型挑战,广西科普传播中心以出版的《小博士报》为依托,出版《大开眼界》系列丛书,趟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实践表明,认清媒体转型发展的核心本质,积极出版科普类图书,不断延伸报纸版面,服务好广大青少年读者,满足广大读者的核心需求,在媒体转型发展之路上也能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科普类报纸;转型;图书;大开眼界  转型发展是传统媒体发展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各地主流媒体从载体、方式、
期刊
开卷阅读,便如获至宝;独坐迷醉,常会心傻笑;一气读完,仍余味无穷……几十年来,我幸遇这样的书籍不是很多,牛青坡先生新近出版的《书生独白》是其中之一。我从这位"书生"的"独白"里,津津有味地获得了这样的美感享受。  编辑,是老牛的"本岗"--他数十年为人作嫁,现如今已两鬓染霜;  作家,是老牛的"业余"--他把别人彻夜打牌往脸上挣纸条贴的工夫,全用到品味人生、笔耕墨耘的"爬格子"上了。  值得羡慕的
期刊
磨街村地处禹州、郏县、汝州三县交界的深山区,这里位置偏僻,四面环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素有许昌"小西藏"之称。十多年前,村民们人均收入不足500元,仍然过着"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穷日子,侯国勋家里更是一贫如洗,破土垌里没有一件值钱的物什,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然而,倔强的他不愿向命运低头,不甘心把"穷帽子"一直戴下去。  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到了磨街
期刊
【摘 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受众获取新闻讯息的渠道逐渐变得多元化,为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创造良好条件,然而新兴媒体出现之后却让传统电视媒体遭遇巨大挑战,同时也给电视记者带来更大压力。文章主要就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的转型策略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融媒体背景下电视记者转型的优势,提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记者的具体转型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台;记者;转型  基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时代便利性,人们的
期刊
对于我国的广播电视来说,21世纪意味着竞争时代的到来。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卫星和数字压缩技术运用于广播电视,任何一个国家的广播电视面临的不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而都将面临国际竞争。如何在这无线上天、有线入地、网络无限的白热化竞争态势下保住自己的一片天地?笔者认为不断增强竞争力是生存的惟一途径。  我国的广播电视改革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尽管改革使我们在观念更新、体制调整、业务改进、技术进步等诸多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