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常说:“宁为鸡口,莫为牛后。”人们常在意最前面的和最后的。看名次如是、看成绩如是、看地理位置如是……甚至老师看待学生也如是——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成绩拔尖或严重落后的学生身上,却忽略了其中的一大部分人——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实际情况和经验而言,中等水平的学生不等于智力平庸。世界是在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也是如此。许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都认为:“两头尖,中间大”的班级只要处理好中间部分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和关心,那么这个班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近年来国内也发现了“第十名现象”。众多在求学时期成绩在前十名内的学生比第一、第二名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更好。
1 如何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鼓励
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重视中等水平学生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会不知不觉的显现在教师的言行上,让敏感的学生感受到。国外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群教育专家对60位教师说,将挑选六百位学习潜力优秀的学生交给他们这些经挑选的优秀教学骨干进行教学。希望这60位经挑选的教师教出好成绩。三年后,这六百个学生都有了惊人的进步。这时教育专家们才讲出真相:这60位教师和六百位学生都是随机抽样而来的,并非经过挑选。这个有趣的实验表明,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暗示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所以,只要教师处理好对待中等水平学生的心态,发挥主观意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重视中等水平的学生,在一言一行中都会在不知不觉间流露出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潜能。
其次,要为中等水平学生营造一种合适的学习氛围,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完全依赖于教师。中等水平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与尖子生暂时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细心的发掘他们的优势,并加以鼓励,更培养他们各种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我班上曾经有一位男生成绩中等,在老师面前言语极少,不太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但我从他的作文中了解到他喜欢自行车越野运动,而同时他又是一个热心肠的学生。因此,我多次与他进行交谈,一起努力寻求他参与运动与学习的平衡点,鼓励他从学习成绩提高这一实际行动来说服其父母允许他继续参与自行车越野运动。而这位男生对我知道他喜欢自行车越野运动感到惊讶,认为老师是注意、关心他的,由此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后来的学习成绩均保持在前十名之内。此后,我仍然鼓励他参加自行车运动。因为我觉得参加这种越野运动需要坚强的意志,而在学习中也是适用的,运动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尖子生对中等水平學生必然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教师恰当的调节学生座位,人为地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学习优势——将水平相仿或较差的同学安排在他们周围,让他们享受到平等交流或助人的乐趣,减轻优秀学生对他们的精神压力,从而让他们找到自信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多给与肯定、鼓励的评语,并帮助他们发展某一门科目的优势。作为老师必须抱有这种观念:中等水平的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可能不及优秀生,但并不代表各科或各方面都不如优秀生。教师就有义务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一他们的某一优势,以一带全,从而获得成功。
再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这些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也要使这些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我们都知道:如果苹果在树上离我们太远,我们尝试多次跳高去采摘都不行,就会失去信心,继而放弃;反之,如果苹果刚开始只离我们一步之遥,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继而就会继续摘取,最终到达树顶。所以对于这些中等水平的学生,老师不能把他们与尖子生相提并论,而是给他们定下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让他们去努力。作为老师,在这时不能注重目标,而应该注重这些学生的努力过程。因为这时,他们各方面还不能与尖子生相比,但与自己相比就肯定有进步。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去鼓励他们。这样一来,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努力——实现,如此不断循环就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某一阶段都有所提高,最终迈入尖子生的行列。
最后,对中等水平学生的鼓励,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将良好、自由的学习氛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中等水平学生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压力十分大,因学习方法不对头,尽管尽了全力也难有所突破,只徘徊在中等水平;另一种是能自行减压,兴趣广泛,并未尽力,学习成绩起伏波动较大的。针对第一种情况,家长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应该将这些学生与优异生作比较,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至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家长则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以激发他们的斗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自信心很强,挫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家长、教师要与他们一起面对挫折、分析挫折,以达到了解自身劣势的效果。从而使这些学生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指导、宽松的学习氛围、家庭的配合,都是对中等水平学生的鼓励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学生更值得我们的重视,他们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作为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我们——老师,不因该忽略了他们,而是更应该重视他们!
从实际情况和经验而言,中等水平的学生不等于智力平庸。世界是在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也是如此。许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都认为:“两头尖,中间大”的班级只要处理好中间部分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和关心,那么这个班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近年来国内也发现了“第十名现象”。众多在求学时期成绩在前十名内的学生比第一、第二名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更好。
1 如何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鼓励
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重视中等水平学生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会不知不觉的显现在教师的言行上,让敏感的学生感受到。国外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群教育专家对60位教师说,将挑选六百位学习潜力优秀的学生交给他们这些经挑选的优秀教学骨干进行教学。希望这60位经挑选的教师教出好成绩。三年后,这六百个学生都有了惊人的进步。这时教育专家们才讲出真相:这60位教师和六百位学生都是随机抽样而来的,并非经过挑选。这个有趣的实验表明,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暗示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所以,只要教师处理好对待中等水平学生的心态,发挥主观意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重视中等水平的学生,在一言一行中都会在不知不觉间流露出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潜能。
其次,要为中等水平学生营造一种合适的学习氛围,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完全依赖于教师。中等水平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与尖子生暂时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细心的发掘他们的优势,并加以鼓励,更培养他们各种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我班上曾经有一位男生成绩中等,在老师面前言语极少,不太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但我从他的作文中了解到他喜欢自行车越野运动,而同时他又是一个热心肠的学生。因此,我多次与他进行交谈,一起努力寻求他参与运动与学习的平衡点,鼓励他从学习成绩提高这一实际行动来说服其父母允许他继续参与自行车越野运动。而这位男生对我知道他喜欢自行车越野运动感到惊讶,认为老师是注意、关心他的,由此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后来的学习成绩均保持在前十名之内。此后,我仍然鼓励他参加自行车运动。因为我觉得参加这种越野运动需要坚强的意志,而在学习中也是适用的,运动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尖子生对中等水平學生必然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教师恰当的调节学生座位,人为地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学习优势——将水平相仿或较差的同学安排在他们周围,让他们享受到平等交流或助人的乐趣,减轻优秀学生对他们的精神压力,从而让他们找到自信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多给与肯定、鼓励的评语,并帮助他们发展某一门科目的优势。作为老师必须抱有这种观念:中等水平的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可能不及优秀生,但并不代表各科或各方面都不如优秀生。教师就有义务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一他们的某一优势,以一带全,从而获得成功。
再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这些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也要使这些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我们都知道:如果苹果在树上离我们太远,我们尝试多次跳高去采摘都不行,就会失去信心,继而放弃;反之,如果苹果刚开始只离我们一步之遥,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继而就会继续摘取,最终到达树顶。所以对于这些中等水平的学生,老师不能把他们与尖子生相提并论,而是给他们定下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让他们去努力。作为老师,在这时不能注重目标,而应该注重这些学生的努力过程。因为这时,他们各方面还不能与尖子生相比,但与自己相比就肯定有进步。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去鼓励他们。这样一来,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努力——实现,如此不断循环就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某一阶段都有所提高,最终迈入尖子生的行列。
最后,对中等水平学生的鼓励,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将良好、自由的学习氛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中等水平学生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压力十分大,因学习方法不对头,尽管尽了全力也难有所突破,只徘徊在中等水平;另一种是能自行减压,兴趣广泛,并未尽力,学习成绩起伏波动较大的。针对第一种情况,家长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应该将这些学生与优异生作比较,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至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家长则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以激发他们的斗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自信心很强,挫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家长、教师要与他们一起面对挫折、分析挫折,以达到了解自身劣势的效果。从而使这些学生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指导、宽松的学习氛围、家庭的配合,都是对中等水平学生的鼓励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学生更值得我们的重视,他们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作为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我们——老师,不因该忽略了他们,而是更应该重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