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抱怨地理很难。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知识衔接;学科渗透;丰富阅历;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06
目前,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的重视,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这门学科呢?除了教师辛勤、科学地教授,学生熟练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功课:
一、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地理教学并不衔接。在新步入高中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上的“断档、脱节”现象。这使一大批学生对地理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知“难”而退。那么,学生如何才能跨越知识的断层呢?一是可以抽雙休、课间浏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二、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将近七成的文科学生认为:只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通过,没必要投更多的精力到理、化、生,而应把学习重点放到文科上。于是早早把这些学科丢在了脑后。殊不知,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一,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比如,农业的生产、土壤的形成、赤潮的发生、生物灾害(蝗灾、草原鼠害)的爆发等都与生物有关。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加强地理本学科的学习,还要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否则,地理也肯定学不好。
三、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
地图又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地图占有较大篇幅,数量也基本稳定。其次对地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注重对图的认识和应用,掌握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平时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图不离手”。例如,“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内容,必须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图像来学习,还有“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必须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图像来学习。只有把这些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平时除了要多看地图还要多填图、多绘图。如:经过我国的主要纬线有三条:北回归线、30°N 纬线、40°N 纬线。经过我国的主要经线有五条:80°E 经线、 90°E 经线、100°E 经线、110°E 经线、120°E 经线。我们可以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这八条经纬线,对照中国地形图,在相应位置标注主要地形、地物。如100°E穿过的区域:内蒙古高原西部、河西走廊中西部、祁连山中西部、青海湖、巴颜喀拉山脉、横断山脉、滇南谷地。就可以把我国各个区域的空间范围在头脑中“定格”下来,增强中国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获得大量的地理知识。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鸟瞰世界》《地球脉动》《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远方的家》《航拍中国》等,在我们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要告诉学生看这些节目比追剧更有意义。手机、平板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上网。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查到所需的资料,还可以在各种地理论坛里和一线教师,甚至地理专家互动。可以说,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所需知识。有条件的也可订阅一些地理杂志、期刊。
五、丰富阅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地理现象,可以说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节假日跟随父母下田劳作,就可以了解当地到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生长习性、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等农业知识。到工厂打工就可以了解到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政策、原料等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外出旅游就能体会到南方与北方的不同,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山地的垂直变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好地理就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阅历,直接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
六、学以致用
地理学习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在选购品房时,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城市功能区布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帮助家里考察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否在黄金地段,周边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捷,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如何,采光度是高是低,通风是否优良,楼高是否合理,楼间距是否符合建筑标准等等地理因素。利用雨带的推移规律解释:“为什么当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为什么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学好地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有方法也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辛苦努力与积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必定有丰收的一天。
关键词:知识衔接;学科渗透;丰富阅历;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06
目前,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的重视,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这门学科呢?除了教师辛勤、科学地教授,学生熟练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功课:
一、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高中地理教学并不衔接。在新步入高中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上的“断档、脱节”现象。这使一大批学生对地理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知“难”而退。那么,学生如何才能跨越知识的断层呢?一是可以抽雙休、课间浏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二、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将近七成的文科学生认为:只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通过,没必要投更多的精力到理、化、生,而应把学习重点放到文科上。于是早早把这些学科丢在了脑后。殊不知,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一,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比如,农业的生产、土壤的形成、赤潮的发生、生物灾害(蝗灾、草原鼠害)的爆发等都与生物有关。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加强地理本学科的学习,还要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否则,地理也肯定学不好。
三、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
地图又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地图占有较大篇幅,数量也基本稳定。其次对地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注重对图的认识和应用,掌握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平时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图不离手”。例如,“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内容,必须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图像来学习,还有“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必须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图像来学习。只有把这些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平时除了要多看地图还要多填图、多绘图。如:经过我国的主要纬线有三条:北回归线、30°N 纬线、40°N 纬线。经过我国的主要经线有五条:80°E 经线、 90°E 经线、100°E 经线、110°E 经线、120°E 经线。我们可以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这八条经纬线,对照中国地形图,在相应位置标注主要地形、地物。如100°E穿过的区域:内蒙古高原西部、河西走廊中西部、祁连山中西部、青海湖、巴颜喀拉山脉、横断山脉、滇南谷地。就可以把我国各个区域的空间范围在头脑中“定格”下来,增强中国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获得大量的地理知识。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鸟瞰世界》《地球脉动》《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远方的家》《航拍中国》等,在我们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要告诉学生看这些节目比追剧更有意义。手机、平板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上网。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查到所需的资料,还可以在各种地理论坛里和一线教师,甚至地理专家互动。可以说,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所需知识。有条件的也可订阅一些地理杂志、期刊。
五、丰富阅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地理现象,可以说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节假日跟随父母下田劳作,就可以了解当地到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生长习性、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等农业知识。到工厂打工就可以了解到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政策、原料等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外出旅游就能体会到南方与北方的不同,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山地的垂直变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好地理就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阅历,直接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
六、学以致用
地理学习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在选购品房时,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城市功能区布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帮助家里考察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否在黄金地段,周边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捷,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如何,采光度是高是低,通风是否优良,楼高是否合理,楼间距是否符合建筑标准等等地理因素。利用雨带的推移规律解释:“为什么当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为什么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学好地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有方法也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辛苦努力与积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必定有丰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