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用逻辑用语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也是今后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纵观每年的高考试卷,几乎每套试卷都会对此进行考查,由此也可以看出逻辑用语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的主要考点主要有四个:一是命题真假的判断;二是充要条件的判断;三是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及其否定;四是创新型问题. 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对数学概念的準确记忆和深层次的理解,并以此作载体综合考查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相关知识.
一、命题真假的判断
此类问题包括五种类型:(1)一般命题的真假判断;(1)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3)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4)含有量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5)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 命题[p]:若[a、b、c∈R],则“[y=ax2+bx][+c]是二次函数”是“[y=ax+b]是一次函数”充要条件;命题[q]:函数[y=|x-1|-2]的定义域是(-∞,-1]∪[3,+∞),则( )
A. “[p]或[q]”为假 B. “[p]且[q]”为真
C. [p]真[q]假 D. [p]假[q]真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判断命题[p]的真假,根据根式满足的条件,通过解绝对值不等式可确定命题[q]的真假.
解 当[y=ax2+bx+c]是二次函数时,则[a≠0],此时[y=ax+b]为一次函数;反过来,当[y=ax+b]是一次函数时,则[a≠0],故[y=ax2+bx+c]为二次函数,∴命题[p]为真.
由[|x-1|-2≥0],可得[x≤-1]或[x≥3],即命题[q]为真.
∴“[p]且[q]”为真,故选A.
点拨 高考对逻辑联结词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来实现的. 对于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首先要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判断出命题[p]与[q]的真假,然后利用真值表获得命题的真假性.
例2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命题“若[a、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逆命题
B. 命题“奇数的平方不是偶数”的否定
C. 命题“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的逆否命题
D. 命题“至少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否命题
分析 根据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概念逐一得出命题后,再进行真假判断,也可以利用等价命题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
解 选项A中的逆命题是“[a+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举一反例即能断定这是一个假命题;选项B中的命题的否定是“存在一个奇数,其平方是偶数”,显然也是一个假命题;注意到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而不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选项C中的原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它的逆否命题也是一个假命题;选项D中的否命题是“三个内角均不为60°的三角形不是正三角形”,这显然是一个真命题. 故选D.
点拨 求解此类问题时,一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组成形式,二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命题或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可根据定义直接判断,也可利用原命题及其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求解.
例3 有以下四个命题:
[p1]:[∃x∈R],[sin2x2+cos2x2=12];
[p2]:[∃x、y∈R],[sin(x-y)=sinx-siny];
[p3]:[∀x∈[0,π]], [1-cos2x2=sinx];
[p4]:[sinx=cosy⇒x+y=π2];
其中的假命题是( )
A. [p1],[p4] B. [p2],[p4]
C. [p1],[p3] D. [p2],[p3]
分析 此为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问题,可利用其定义和性质进行判断.
解 ∵[∀x∈R],[sin2x2+cos2x2=1],∴[p1]:[∃x∈R],[sin2x2+cos2x2=12]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如[x=y=0]时成立;[p3]是真命题,∵[∀x∈[0,π]],[sinx≥0],∴[1-cos2x2=sin2x=|sinx|=sinx];[p4]是假命题,如[x=π2],[y=2π]时,[sinx=cosy],但[x+y≠π2]. 故选A.
点拨 由于全称命题中的关键词强调命题的一般性,因此要否定全称命题只需一个特殊的反例即可;而存在性命题中的关键词语强调命题的存在性,因此要肯定存在性命题,只要找一个符合要求的例子即可.
例4 已知两个命题[r(x)]:[sinx+cosx>m],[s(x)]:[x2+mx+1>0],如果对于[x∈R],[r(x)]与[s(x)]有且仅有一个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分析 由已知先求出[x∈R]时,[r(x)、s(x)]都是真命题时[m]的取值范围,再由题意分情况讨论求出[m]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sinx+cosx=2sin(x+π4)≥-2],所以当[r(x)]是真命题时,[m<-2];
又因为对[x∈R],[s(x)]为真命题,即[x2+mx+1>0]恒成立,有[Δ=m2-4<0],所以[-2 ∴当[r(x)]为真,[s(x)]为假时,
[m<-2]同时[m]≤-2或[m]≥2,即[m]≤-2;
当[r(x)]为假,[s(x)]为真时,
[m≥-2]且-2<[m]<2,即-[2]≤[m]<2.
综上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2或[-2]≤[m]<2}.
点拨 此例是利用命题的真假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是先根据题设条件,求出每个命题(或等价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
充要条件的判断主要有三类题型:一是判断指定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条件关系,即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是探求某结论成立时的条件是什么条件;三是根据某条件成立时,求解参数问题. 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集合法,命题法三种.
例5 记实数[x1],[x2],…,[xn]中的最大数为max[{x1,x2,…,xn}],最小数为min[{x1,x2,…,xn}]. 已知[△ABC]的三边长为[a、b、c(a≤b≤c)],定义它的倾斜度为[l=max{ab,bc,ca}•min{ab,bc,ca}],则“[l=1]”是“[△ABC]为等边三角形”的( )
A. 必要不充分的条件
B. 充分不必要的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由题意可得若[max{ab,bc,ca}=ca],则[min{ab,bc,ca}=ab]或[bc],[l=ca⋅ab=cb]或[l=ca⋅•bc=ba],由此即可判断条件是什么条件.
解 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即[a=b=c],则[max{ab,bc,ca}]=1=[min{ab,bc,ca}],此时[l=1];
反过来,当[l=1]时,[△ABC]不一定为等边三角形,如[a=2],[b=2],[c=3]时,有[max{ab,bc,ca}=32,][min{ab,bc,ca}=23],此时[l=1]仍成立,但[△ABC]为等腰三角形,故选A.
点拨 此例为新定义问题,通过定义倾斜度,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筛选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多积累一些课本以外的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培养准确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6 已知条件[p]:[|x+1|>2],条件[q]:[x>a],且[¬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A. [a]≥1 B. [a]≤1
C. [a]≥-1 D. [a]≤-1
分析 首先通过解不等式确定[p],进而确定[¬p],然后结合条件要求[¬q],利用集合关系,结合数轴可得[a]的取值范围.
解 解不等式[|x+1|>2],得条件[p]:[x<-3]或[x>1],则[¬p]:[-3≤x≤1].
又[¬q:x]≤[a],则要使[¬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有[a]≥1,选A.
点拨 与不等式相关的充要条件问题,一般可将不等式的解看成一个集合,再根据集合与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一般地,若集合[A、B]满足[A]⫋[B],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例7 命题“对任意的[x∈R],[|2sinx+3|]≤5”的否定是( )
A. 不存在[x∈R],[|2sinx+3|]≤5
B. 存在[x∈R],[|2sinx+3|]≤5
C. 存在[x∈R],[|2sinx+3|]>5
D. 对任意的[x∈R],[|2sinx+3|]>5
分析 由题意知,题中的命题为全称命题,故其否定为特称命题.
解 对“任意”的否定是“存在”,对“≤”的否定是“>”,所以上命題的否定是“存在[x∈R],[|2sinx+3|]>5”,故选C.
点拨 在写全称命题(或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时,要注意量词的变化,即全称量词要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要改为全称量词.
例8 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的充要条件是( )
A. [∃x∈R],[12ax2-bx≥12ax02-bx0]
B. [∃x∈R],[12ax2-bx≤12ax02-bx0]
C. [∀x∈R],[12ax2-bx≥12ax02-bx0]
D. [∀x∈R],[12ax2-bx≤12ax02-bx0]
分析 由题意得[x0=ba],则[12ax20-bx0=-b22a],故考查二次函数[y=12ax2-bx]即可.
解 令函数[y=12ax2-bx=12a(x-ba)2-b22a],
∵[a>0],∴当[x=ba]时,[y]有最小值[-b22a];
而[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x0=ba],
∴[12ax2-bx0=-b22a],
故对任意的[x∈R],
都有[y=12ax2-bx≥-b22a=12ax02-bx0],故选C.
点拨 本题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性质、全称量词与充要条件知识,属小综合题型. 此类问题的解法是顺应题意,逐层等价转化,并结合全称命题和存在命题的特点加以解决,其中对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关键.
四、创新型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在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逐步提高,创新问题已成为高考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例9 条件甲:“[k<-66]或[k>66]”;条件乙:“[kx2-2x+6k<0]对[x∈R]恒成立”;则要使甲是乙的充要条件,命题甲的条件中须删除的一部分是 .
分析 先明确条件乙中的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然后对照条件甲,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解 因为[kx2-2x+6k<0]对[x∈R]恒成立,则
(1)当[k=0]时,不等式[-2x<0]对[x∈R]不恒成立,故[k≠0];
(2)当[k≠0]时,由条件知必有[k<0,22-4k⋅6k<0,]即[k<0,k<-66或k>66,]故[k<-66].
综上所述,命题甲的条件中须删除的一部分是[k>66].
点拨 本题与一般的创新试题有点不一样,它不是按要求重组新命题,而是要求去掉所给条件中的多余条件,题型比较新颖. 本题实质上是探求[“kx2-2x+6k<0]对[x∈R]恒成立”的充要条件,因此只要求出此充要条件,对照条件就可得结果.
例10 已知命题[p]:[x2+y2]≤1;命题[q]:[(x-1)2+y2]≤1,则命题①[p∧q]、②[p∨q]、③[¬p∧q]、④([¬p∧q)∧]([¬q∧p])与下列四个图的最佳匹配方案是( )
A. ①—(a),②—(b),③—(c),④—(d)
B. ①—(b),②—(d),③—(a),④—(c)
C. ①—(c),②—(d),③—(a),④—(b)
D. ①—(a),②—(c),③—(d),④—(b)
分析 命题[p]与[q]分别表示两个圆所围成的区域,因此可结合集合对命题①[p∧q]、②[p∨q]、③[¬p∧q]、④([¬p∧q)∧]([¬q∧p])进行转译,而所给的四个坐标系中的图形是区域问题,与集合的韦恩图相一致,这样两个系统之间就有密切的联系.
解 设命题[p]与[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即[A={(x,y)|x2+y2≤1}],[B={(x,y)|(x-1)2+y2≤1}],则命题①[p∧q]对应的集合为[A∩B],易知与(a)对应;命题②[p∨q]对应的集合为[A∪B],易知与(c)对应;命题③[¬p∧q]对应的集合为[(∁uA)∩B],易知与(d)对应;命题④([¬p∧q)∧]([¬q∧p])对应的集合为[[(∁uA)∩B]∪[A∩(∁uB)]],易知与(b)对应,故选D.
点拨 逻辑联结“或、且、非”分别与集合的 “交、并、集”运算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题的解答就是充分抓住了这种对应关系,将所给的四个命题转译为集合问题,从而与所给的四个图形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一、命题真假的判断
此类问题包括五种类型:(1)一般命题的真假判断;(1)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3)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4)含有量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5)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 命题[p]:若[a、b、c∈R],则“[y=ax2+bx][+c]是二次函数”是“[y=ax+b]是一次函数”充要条件;命题[q]:函数[y=|x-1|-2]的定义域是(-∞,-1]∪[3,+∞),则( )
A. “[p]或[q]”为假 B. “[p]且[q]”为真
C. [p]真[q]假 D. [p]假[q]真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判断命题[p]的真假,根据根式满足的条件,通过解绝对值不等式可确定命题[q]的真假.
解 当[y=ax2+bx+c]是二次函数时,则[a≠0],此时[y=ax+b]为一次函数;反过来,当[y=ax+b]是一次函数时,则[a≠0],故[y=ax2+bx+c]为二次函数,∴命题[p]为真.
由[|x-1|-2≥0],可得[x≤-1]或[x≥3],即命题[q]为真.
∴“[p]且[q]”为真,故选A.
点拨 高考对逻辑联结词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来实现的. 对于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首先要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判断出命题[p]与[q]的真假,然后利用真值表获得命题的真假性.
例2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命题“若[a、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逆命题
B. 命题“奇数的平方不是偶数”的否定
C. 命题“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的逆否命题
D. 命题“至少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否命题
分析 根据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概念逐一得出命题后,再进行真假判断,也可以利用等价命题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
解 选项A中的逆命题是“[a+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举一反例即能断定这是一个假命题;选项B中的命题的否定是“存在一个奇数,其平方是偶数”,显然也是一个假命题;注意到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而不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选项C中的原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它的逆否命题也是一个假命题;选项D中的否命题是“三个内角均不为60°的三角形不是正三角形”,这显然是一个真命题. 故选D.
点拨 求解此类问题时,一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组成形式,二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命题或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可根据定义直接判断,也可利用原命题及其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求解.
例3 有以下四个命题:
[p1]:[∃x∈R],[sin2x2+cos2x2=12];
[p2]:[∃x、y∈R],[sin(x-y)=sinx-siny];
[p3]:[∀x∈[0,π]], [1-cos2x2=sinx];
[p4]:[sinx=cosy⇒x+y=π2];
其中的假命题是( )
A. [p1],[p4] B. [p2],[p4]
C. [p1],[p3] D. [p2],[p3]
分析 此为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问题,可利用其定义和性质进行判断.
解 ∵[∀x∈R],[sin2x2+cos2x2=1],∴[p1]:[∃x∈R],[sin2x2+cos2x2=12]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如[x=y=0]时成立;[p3]是真命题,∵[∀x∈[0,π]],[sinx≥0],∴[1-cos2x2=sin2x=|sinx|=sinx];[p4]是假命题,如[x=π2],[y=2π]时,[sinx=cosy],但[x+y≠π2]. 故选A.
点拨 由于全称命题中的关键词强调命题的一般性,因此要否定全称命题只需一个特殊的反例即可;而存在性命题中的关键词语强调命题的存在性,因此要肯定存在性命题,只要找一个符合要求的例子即可.
例4 已知两个命题[r(x)]:[sinx+cosx>m],[s(x)]:[x2+mx+1>0],如果对于[x∈R],[r(x)]与[s(x)]有且仅有一个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分析 由已知先求出[x∈R]时,[r(x)、s(x)]都是真命题时[m]的取值范围,再由题意分情况讨论求出[m]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sinx+cosx=2sin(x+π4)≥-2],所以当[r(x)]是真命题时,[m<-2];
又因为对[x∈R],[s(x)]为真命题,即[x2+mx+1>0]恒成立,有[Δ=m2-4<0],所以[-2
[m<-2]同时[m]≤-2或[m]≥2,即[m]≤-2;
当[r(x)]为假,[s(x)]为真时,
[m≥-2]且-2<[m]<2,即-[2]≤[m]<2.
综上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2或[-2]≤[m]<2}.
点拨 此例是利用命题的真假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是先根据题设条件,求出每个命题(或等价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
充要条件的判断主要有三类题型:一是判断指定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条件关系,即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是探求某结论成立时的条件是什么条件;三是根据某条件成立时,求解参数问题. 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集合法,命题法三种.
例5 记实数[x1],[x2],…,[xn]中的最大数为max[{x1,x2,…,xn}],最小数为min[{x1,x2,…,xn}]. 已知[△ABC]的三边长为[a、b、c(a≤b≤c)],定义它的倾斜度为[l=max{ab,bc,ca}•min{ab,bc,ca}],则“[l=1]”是“[△ABC]为等边三角形”的( )
A. 必要不充分的条件
B. 充分不必要的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由题意可得若[max{ab,bc,ca}=ca],则[min{ab,bc,ca}=ab]或[bc],[l=ca⋅ab=cb]或[l=ca⋅•bc=ba],由此即可判断条件是什么条件.
解 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即[a=b=c],则[max{ab,bc,ca}]=1=[min{ab,bc,ca}],此时[l=1];
反过来,当[l=1]时,[△ABC]不一定为等边三角形,如[a=2],[b=2],[c=3]时,有[max{ab,bc,ca}=32,][min{ab,bc,ca}=23],此时[l=1]仍成立,但[△ABC]为等腰三角形,故选A.
点拨 此例为新定义问题,通过定义倾斜度,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筛选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多积累一些课本以外的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培养准确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6 已知条件[p]:[|x+1|>2],条件[q]:[x>a],且[¬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A. [a]≥1 B. [a]≤1
C. [a]≥-1 D. [a]≤-1
分析 首先通过解不等式确定[p],进而确定[¬p],然后结合条件要求[¬q],利用集合关系,结合数轴可得[a]的取值范围.
解 解不等式[|x+1|>2],得条件[p]:[x<-3]或[x>1],则[¬p]:[-3≤x≤1].
又[¬q:x]≤[a],则要使[¬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有[a]≥1,选A.
点拨 与不等式相关的充要条件问题,一般可将不等式的解看成一个集合,再根据集合与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一般地,若集合[A、B]满足[A]⫋[B],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例7 命题“对任意的[x∈R],[|2sinx+3|]≤5”的否定是( )
A. 不存在[x∈R],[|2sinx+3|]≤5
B. 存在[x∈R],[|2sinx+3|]≤5
C. 存在[x∈R],[|2sinx+3|]>5
D. 对任意的[x∈R],[|2sinx+3|]>5
分析 由题意知,题中的命题为全称命题,故其否定为特称命题.
解 对“任意”的否定是“存在”,对“≤”的否定是“>”,所以上命題的否定是“存在[x∈R],[|2sinx+3|]>5”,故选C.
点拨 在写全称命题(或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时,要注意量词的变化,即全称量词要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要改为全称量词.
例8 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的充要条件是( )
A. [∃x∈R],[12ax2-bx≥12ax02-bx0]
B. [∃x∈R],[12ax2-bx≤12ax02-bx0]
C. [∀x∈R],[12ax2-bx≥12ax02-bx0]
D. [∀x∈R],[12ax2-bx≤12ax02-bx0]
分析 由题意得[x0=ba],则[12ax20-bx0=-b22a],故考查二次函数[y=12ax2-bx]即可.
解 令函数[y=12ax2-bx=12a(x-ba)2-b22a],
∵[a>0],∴当[x=ba]时,[y]有最小值[-b22a];
而[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x0=ba],
∴[12ax2-bx0=-b22a],
故对任意的[x∈R],
都有[y=12ax2-bx≥-b22a=12ax02-bx0],故选C.
点拨 本题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性质、全称量词与充要条件知识,属小综合题型. 此类问题的解法是顺应题意,逐层等价转化,并结合全称命题和存在命题的特点加以解决,其中对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关键.
四、创新型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在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逐步提高,创新问题已成为高考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例9 条件甲:“[k<-66]或[k>66]”;条件乙:“[kx2-2x+6k<0]对[x∈R]恒成立”;则要使甲是乙的充要条件,命题甲的条件中须删除的一部分是 .
分析 先明确条件乙中的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然后对照条件甲,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解 因为[kx2-2x+6k<0]对[x∈R]恒成立,则
(1)当[k=0]时,不等式[-2x<0]对[x∈R]不恒成立,故[k≠0];
(2)当[k≠0]时,由条件知必有[k<0,22-4k⋅6k<0,]即[k<0,k<-66或k>66,]故[k<-66].
综上所述,命题甲的条件中须删除的一部分是[k>66].
点拨 本题与一般的创新试题有点不一样,它不是按要求重组新命题,而是要求去掉所给条件中的多余条件,题型比较新颖. 本题实质上是探求[“kx2-2x+6k<0]对[x∈R]恒成立”的充要条件,因此只要求出此充要条件,对照条件就可得结果.
例10 已知命题[p]:[x2+y2]≤1;命题[q]:[(x-1)2+y2]≤1,则命题①[p∧q]、②[p∨q]、③[¬p∧q]、④([¬p∧q)∧]([¬q∧p])与下列四个图的最佳匹配方案是( )
A. ①—(a),②—(b),③—(c),④—(d)
B. ①—(b),②—(d),③—(a),④—(c)
C. ①—(c),②—(d),③—(a),④—(b)
D. ①—(a),②—(c),③—(d),④—(b)
分析 命题[p]与[q]分别表示两个圆所围成的区域,因此可结合集合对命题①[p∧q]、②[p∨q]、③[¬p∧q]、④([¬p∧q)∧]([¬q∧p])进行转译,而所给的四个坐标系中的图形是区域问题,与集合的韦恩图相一致,这样两个系统之间就有密切的联系.
解 设命题[p]与[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即[A={(x,y)|x2+y2≤1}],[B={(x,y)|(x-1)2+y2≤1}],则命题①[p∧q]对应的集合为[A∩B],易知与(a)对应;命题②[p∨q]对应的集合为[A∪B],易知与(c)对应;命题③[¬p∧q]对应的集合为[(∁uA)∩B],易知与(d)对应;命题④([¬p∧q)∧]([¬q∧p])对应的集合为[[(∁uA)∩B]∪[A∩(∁uB)]],易知与(b)对应,故选D.
点拨 逻辑联结“或、且、非”分别与集合的 “交、并、集”运算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题的解答就是充分抓住了这种对应关系,将所给的四个命题转译为集合问题,从而与所给的四个图形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