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千方百计地把墓穴建造得坚固、牢靠,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来形容恐不为过,目的是防备盗墓者盗挖。可事实上,仍然有许多墓穴被挖被盗,有的甚至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时发现,古墓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通过对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进行考证,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现代。盗墓者对这座墓穴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他们费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考古工作者打开古墓之后发现,里面的藏品大都保存完好。
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吗?其实,这座古墓在建造方法上与其他古墓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工后都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则是用沙回填。17米深的墓穴,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细沙里放置了1 000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表层用土封盖,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这种墓被后人称为流沙墓。
我们都知道,细沙的流动性很强,当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当洞挖得很深时,极易造成塌方,轻则会把挖开的洞重新掩埋,重则会把洞里的掘墓人埋葬,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块会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变成打击盗墓者的武器。
在盗墓者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然而面对散软的黄沙,他们竟束手无策。
这座古墓的防盗构思实在巧妙,一反常规,弃用只有坚硬才坚固的理念,采用软防御的办法,防盗效果却极好。用流动的沙子来防盗,谁又敢说它不坚固呢?
老子曾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并感叹,这“柔之胜刚”之道,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而很少人能“行”也。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时发现,古墓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通过对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进行考证,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现代。盗墓者对这座墓穴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他们费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为考古工作者打开古墓之后发现,里面的藏品大都保存完好。
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吗?其实,这座古墓在建造方法上与其他古墓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工后都用土回填,而这座墓穴则是用沙回填。17米深的墓穴,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细沙里放置了1 000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表层用土封盖,这就是它防盗的秘密。这种墓被后人称为流沙墓。
我们都知道,细沙的流动性很强,当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当洞挖得很深时,极易造成塌方,轻则会把挖开的洞重新掩埋,重则会把洞里的掘墓人埋葬,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块会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变成打击盗墓者的武器。
在盗墓者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然而面对散软的黄沙,他们竟束手无策。
这座古墓的防盗构思实在巧妙,一反常规,弃用只有坚硬才坚固的理念,采用软防御的办法,防盗效果却极好。用流动的沙子来防盗,谁又敢说它不坚固呢?
老子曾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并感叹,这“柔之胜刚”之道,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而很少人能“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