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有话可写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学生遇到写作文头就疼,教师教这些学生写作文头更疼”,这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囧相。为了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困境,多年来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难”,教师教作文也不“难”,我认为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就会让你的学生爱上作文,让他们有话可写。
  一、指导:“有心”但要“无痕”
  我们的作文课往往以一幅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审题、选材、要求、方法、批改、讲评……条分缕析、一本正经。因为总是条分缕析地进行作文教学,所以我们和同学一起对作文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因为总是一本正经地进行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作文课的生机与魅力也就荡然无存。尤其是我们的习作指导课,要么的板着面孔列出几条不可逾越的“戒律”,要么就是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作文的题目,然后让学生开始埋头苦干,搜肠刮肚。儿童立场下的习作指导应该是“有心而无痕”的指导,“有心”指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明白习作的目的,知道本次习作的重点;“无痕”是指具体的指导过程应该关心“内容”而不是“方法”。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指导学生怎么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学生写什么的过程。所以,我们与其在“怎么写”上下工夫,不如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致“写什么”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精彩”,给他们具体的写作素材;或者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通过题目“引爆”生活积累。
  二、想说:“落地”才能“生根”
  想说,首先要有源头活水。“说”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没有生活,没有生活的切肤体验,也就谈不上什么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更谈不上表达、交流。因此,让学生的习作落地生根,习作的“地”就是“生活”。让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学生写出来的习作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文就是生活。作文,是一种生活。既然是生活,就应该是可以触摸的,可以感知的。如果我们的作文一直与生活的脱节,是海市蜃楼,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近玩,那么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文只能有两种结果:其一,没有材料可写;其二,所写出来的缺少真情实感。冰心说:心里有什么,笔下才能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
  生活就是作文。调整一下第一个标题的语序,不是在做文字游戏。而是想表达另一种观点。如果说“作文就是生活”想表达“让我们的作文走进生活之中,让作文有鲜活的源头活水”;那么“生活就是作文”旨在表达“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语文的影子,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时触摸到语文。”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自己的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去生活。
  想说,其次是兴趣。学生的生活无论多么的丰富多彩,如果学生金口难开,或者不愿开,那么,学生的习作历程就会黯然失色,毫无生机可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单,简单到人人都懂。但是,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却很难在我们的习作中得以落实。一种是因为过分的培养学生兴趣,于是,学生的习作成了跑马场,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句不像句,文不是文;一种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作文要像作文”,扼杀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谈作色变。
  有话要说。就是要让学生习作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学生。教材作文大胆取舍,灵活运用;教材以外的作文大力开发,巧妙运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精彩”,给“引爆”生活,给他们具体的写作素材。我们时常会忽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其实他们最缺少的是唤醒这些记忆的渠道和方法。教师多想学生“写什么”,少想学生“怎么写”;学生的“我要写”比“我会写”更重要。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你们的作文却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我们没有给学生以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用语文的方式去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让学生的习作落在生活的土地上,唯有如此,才能生根,才能得心应手写出来。如果说,源头活水解决了习作中的“易于动笔”,那么,“激发兴趣”解决的是“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会写:在“评”中学“写”
  《语文课程标准》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有格要入。每次习作之前教者要明白,本次习作我的目标是什么?想训练学生哪一点或亮点能力?那么,在指导、巡视、批改、交流中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两点进行。千万不能每篇文章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篇文章入格一两点,并把这一两点落实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得到锻炼。
  2.有文可仿。或模仿其片断,即对文章中好的开头、结尾、过渡以及精彩的、有特色的片断描写进行模仿。给学生范文,其实更多的是给那些不会作文的同学以帮助。对于班级中的优秀,我们还要给他们以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跳出范文的框子,写出有自己特点的文章。
  3.及时点评。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指导让人煞费苦心,作文批改更是劳心劳力的苦差。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按每篇文章六分钟计算,一节课只能批改六至七本,一个班级的作文全部批完可能要耗费教师两个星期的时间。待两周后进行作文评讲,还常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从写作到评点周期过长,违反了儿童的“游戏心理”,学生就自然表现出“冷漠”来。及时点评,最好是当堂点评,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你的作文教学事半功倍。至于批阅,则可以相对马虎一些,不必太拘泥于措词造句的规范与准确。
  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我们的教学就如这天边的远山、水里的浮月一样,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远没有永恒的标准。作文教学现状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责任是任重而道远,这次的听课,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的确,要上好一堂精彩的课非常不容易,而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更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更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否则也会影响教学。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融洽 尊重  一、前言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
【摘 要】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旨在提升幼儿全面素质的提升,在对幼儿音乐教育中要注意从生活的视角去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用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让音乐在生活中丰富化等,以此来提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生活教育  在人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切实回应了 “ 城乡教育差 距” “ 城市择校难” “ 天价学区房”等连锁矛盾,而这些矛盾是教育体
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基
【摘 要】  小学语文作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帮助,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阶段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进行研究,探索构建高效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高效  1.亲其师而信道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认知速度与学习的质
【摘 要】  地理是高中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知识包括各种地理名称、地理特征、测量方法和原理,知识含量大、内容琐碎,但是相比理科和语言类课程,它更具体、更形象,和生活贴近更加紧密。在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地理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原理,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授课的系统性和直观性。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 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