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档案抢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受灾档案抢救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受灾档案抢救时的保护对策,并进一步提出做好受灾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几点具体意见。
  [关键词]受灾档案;档案抢救;档案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8—0079—02
  家园被毁、房屋倒塌,可以重建,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毁,不能再生,可能造成历史空白。因此,灾害中及时抢救、科学施救,是保护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之举。
  一、受灾档案抢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一)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实施要求不规范、不统一
  不同地区、单位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实施要求的规范不统一,许多措施在实施时偏离档案保护技术的要求,没有完全达到长期保护的目标。这就要求加强保护技术和保护技术管理方面标准或规范的建设,加强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技术水平和技术实施及质量需要评估,保证档案保存的环境条件符合保护的要求。
  (二)档案抢救与修复技术人员缺乏
  抢救修复技术人员缺乏是目前限制国家档案保护工作推进的又一突出问题。档案抢救工作主要包括档案修裱、去污、加固、字迹恢复、更换卷皮(卷盒)、复印、缩微、数字化、翻译、汇编出版、高标准仿真件的制作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有些工作技术性较强,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有些工作则较为简单,通过短期培训就能达到工作要求。档案抢救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技术性较强这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据调查,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没有配备完全胜任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技术人才。档案保护工作人员在从事无法胜任的工作时,一会影响档案抢救工作的质量,抢救后的档案很难达到《档案修裱技术规范》的要求;二会将档案抢救工作暂时搁置,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影响抢救工作的开展,没有达到档案抢救工作的目的。
  (三)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缺少统一标准
  在档案抢救工作中,对抢救修复工作应该有具体的要求,应该有系列标准规范整个过程或活动,统一技术操作,统一修复质量标准,系统培训修复人员,以确保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从经验修复逐渐转变为科学修复,从技术性修复转变为技术加管理性修复,从数量考核转变为逐渐加大质量考核的比例,通过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促进保护技术的长足发展。
  二、档案保护对策分析
  档案的保护对策分为三个层面,即预防性保护、治理性保护、管理和社会层面保护。
  (一)预防性保护
  预防性保护是指通过对档案周围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使档案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缓档案的自然老化,降低其出现损坏的可能。
  预防性保护包括温、湿度控制,防光,防空气污染,防虫,防霉,防火,防盗,装具,包装材料,展览,运输,设备的选择,库房的维护,档案的定期检查,突发性灾难的应急及抢救措施与方案,与此相关的是为预防档案保管环境的不适宜变化而制定的管理政策、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监督检查、质量评估、财政投入评估、财政投入检查等。预防性保护贯穿于档案保护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切保护的前提。前端控制可以增加文献自身对恶劣环境的抗性,提高文献遗产的耐久性,延长文献遗产的寿命。为保存好文献,进行前端控制十分必要。全程管理是伴随着文献遗产的生命周期而开展的一切保护管理活动。后期的监督包括保护技术活动的评估、人员技术水平的评估、财政结算、开展保护活动后的总结报告、制定规范、标准或建议、提供参考性的开展保护活动的经验、方式或模式等。
  (二)治理性保护
  由于时间、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档案会遭受外界的侵害而导致损坏。档案保护就进入了治理阶段,即当某些档案遭遇突发性事件而面临损毁,必须通过治理技术或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即治理性保护,从而恢复其原貌。
  (三)管理和社会层面保护
  管理层面保护是指为国家档案保护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政策支持和标准规范;社会层面保护是指为国家档案保护提供必要的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促进其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良性、协调发展。管理层面包括国家档案保护目标、策略、措施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制定,专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以及建设发展资金的投入等;社会层面包括社会意识、人才培养等方面。
  其一,长期保护策略。长期保护策略包括制定我国档案保护管理规章、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系统、科学、合理地对国家档案进行整理与保管,同时注意前瞻性;制定国家档案保护体系及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材料制定不同的保护模式和保管措施,对已损坏的历史档案,根据其不同的损坏程度制定不同的抢救计划和修复方法,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尽最大努力保护历史档案,将工作落实到细处。其二,专业法规。在我国,缺乏明确针对档案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出现有关档案安全事件时,没有明确的档案法律法规可依据,在建设民主政治、法制社会的时代,法律法规的欠缺会给历史档案保护造成法律上空缺,缺少执法依据。各级、各地区档案馆应根据国家档案法和相关法律,健全和完善档案保护的管理规章,对所有历史档案的界定、分类、保护措施、抢救办法、保管修复技术等制定具体的标准,对档案保护的工作人员资格、权利、义务、责任、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为国家档案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应加强对档案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使之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其三,保护政策与标准化。在政策导向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适当考虑向历史档案保护领域倾斜,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档案保護科技研究和实践,同时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国家档案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国家档案保护标准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其四,资金投入。持续充足的政策资金投入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是国家档案保护事业取得优良业绩的保证。由于历史档案数量巨大、损坏严重、载体特殊、抢救与保护成本高等因素,资金问题一直阻碍着国家档案抢救和保护的进程。应对国家档案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并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资金补助额度和数量,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法律依据。其五,社会意识。档案保护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地区和档案机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及全社会共同关注与行动。应继续深入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与国家档案保护有关的法律,加强“世界记忆工程”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公民了解国家档案保护的基本精神,提高全民族的遗产保护意识,带动国家档案保护意识的提升。其六,人才培养。专业保护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国家档案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保护人才的培养。还要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科学技术资源,开展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家档案保护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   三、受灾档案抢救与保护的几点意见
  (一)建立档案灾害日常预防管理机制
  档案管理部门要针对档案部门工作地点的周围环境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做好巡查记录。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用电、安全操作设备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工作人员会使用灭火器、报警设施及相关安全保障设施。做好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对档案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树立高度的灾害警醒意识,密切关注各信息指数的变化情况,出现灾情,及时通知各部门人员,组织实施抢救。定期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学习、档案专业修复知识的基础学习,了解、掌握必备的应急抢救修复知识,并进行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演练,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更好地投入到应急抢救工作中去。
  (二)树立档案安全防范意识
  重大突发性灾害的发生一般会造成措手不及。一旦出现灾难,由于突发性灾害具有难以预料、难以确定以及不可抗拒的特性,将直接危及档案安全,甚至会给档案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各级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树立高度警醒的安全预防意识,增强使命感,强化责任感,提高突发性灾难防范意识,积极策划,做好防灾的周密准备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各级档案部门要经常组织学习《中華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努力掌握档案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树立常备不懈的防震减灾和保护档案意识,杜绝隐患发生。
  (三)加强档案科学理论技术和人才储备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有较为完善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持。各级档案技术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档案基础理论的研究,发挥基础理论的支持作用,还要加强日常档案灾害预防工作的研究,了解、掌握、分析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对档案造成的危害程度。档案技术专家、工作人员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加强交流,加深研究,提高防灾水平,共同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然而各档案部门从事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一些老专家离退休后,年青的档案工作人员在抢救与保护技术上无法迅速跟上,这无疑对众多需要抢救与保护的受灾档案是雪上加霜。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应制定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郭莉珠,张美芳,张建华.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汤玉英.对突发事件通信档案抢救工作的几点思考[J].信息管理,2009,(22).
  [3]卞咸杰.论档案信息安全预警机制建立的原则[J].兰台世界,2007,(24).
  [4]冯宁.地震受灾档案的抢救方法[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2).
  [5]袁国华.对档案受灾后抢救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4,(6).
其他文献
以20个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一份材料获得了胚状体及再生苗,研究表明:基因型是限制萝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素.对胚状体再
该文分析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数据仓库是提高医院管理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并着重从6个方面介绍了数据仓库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数量表的绘制和数据统计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这里介绍了几种简单方便的创建数据表格的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护理模式从原先的“以患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不仅仅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等
介绍了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及其工厂化生产技术.
首先简单介绍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知识及零售业的特点,然后指出在零售业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数据挖掘(DM)技术在CRM中的核心作用。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20世纪后50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情况,重点对金宝祥、陈守忠、李鼎文、洪毅然、马化龙、胡大浚、赵逵夫、李并成、伏俊琏、刘进宝等著名学者的敦煌学教学经历做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他们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推向了新的高潮。同时,也对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敦煌学教学科研机构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做了归纳整理。最后认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为世界敦煌学发展做
该文将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到决策支持系统中。给出了粮食产量预测的常用模型,通过加权组合,进而确定组合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算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准确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