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含油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有无机、有机和复合型三种。
[关键词]含油废水 物理化学法 化学法 生物处理法 絮凝剂
中图分类号:[TE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17-01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油类物品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同时由于受到生产运用技术和生产管理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油类物质进入环境形成油污染,对植物、土壤、水体等影响非常严重。
油类物质在水面形成薄膜,将阻隔空气与氧气与水面接触,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减少,水质恶化,进而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致使水生生物处于病态或者死亡,还将污染水源和水产食品,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油类物质对土壤危害主要是石油烃在土壤中与上粒粘连,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妨碍根系的呼吸与营养吸收,引起根系腐烂,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同时,油类中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也可以被农作物吸收,残留或富集在植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1、国内外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动态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法( 主要有隔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粗粒化法等) ,化学法( 主要有化学絮凝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等) 和生物处理法。
1.1 物理化学法
1.1.1 隔油法
隔油处理一般应用隔油池或隔油罐将含油污水中的粗分散油和浮油进行油水分离。隔油装置是采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设备;斜板式、平流式和平流斜板组合式为隔油池的三种形式。在石油开发废水处理系统中常采用隔油罐为隔油装置,石化废水处理系统一般采用隔油池。隔油池兼作初沉池的同时,能够去除粗颗粒等可沉淀物质,并减轻后续处理中絮凝剂的投加量[1]。
1.1.2 吸附法
含油废水的吸附法处理主要是利用亲油性材料的物理及化学吸附性能,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溶解油和其他污染物的过程。吸附法对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一些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好且比较稳定,因而吸附法在含油废水处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1.3 膜分离法
膜技术占地面积小,不需预处理,不需添加药剂,装置密闭,出水水质稳定,特别适合于在船舶上使用。
目前,膜法处理含油废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膜污染严重,膜的透水量随时间迅速下降,导致膜压增加,分离效率降低。由于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超滤膜,所以超滤膜对COD、BOD 等截留率不高[2-3],并且表面活性剂会把少量油分带入透过液,可以用反渗透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处理。
1.1.4 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当含油污水通过亲油的聚结材料时,水中细小油粒被截留而附着到材料表面或孔隙内,被截留的油滴在材料表面润湿展开,进一步与周围的油粒碰撞聚结,油滴逐渐粗粒化,当油滴的浮力大于油一固间的附着能力时,油粒就从固体表面剥落,上浮分离。
1.2 化学法
1.2.1 絮凝法
近年来,絮凝技术由于其适应性强、可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以及部分难以生化降解的复杂高分子有机物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但是,由于油田含油废水成分复杂,对于特定处理对象选用的絮凝剂无法在理论上作出预测,则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筛选。常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三大类。
目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仍然主要是用作其他方法的辅助剂。如何将有机与无机絮凝剂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复合, 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处理成本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此,通过优化复合絮凝剂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1.2.2 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技术常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在催化剂作用下, 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Fenton试剂等处理有机废水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或直接氧化降解废水中有机物使之稳定化。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消毒能力强,它以臭氧分子的形式通过微生物细胞膜,并能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体或破坏有机体链状结构,从而杀死细菌,尤其对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
Fenton 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OPs),其实质是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 可与大多数有机物作用使其降解。
1.2.3 电化学法
废水净化的电化学方法,其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低毒物质.早在1889年,英国人就提出用铁电极处理废水,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作了尝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化学学科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使处理成本大为降低,电化学技术己成为一类具有竞争力的废水处理方法。
熊英等据此原理研制的絮凝床,处理石油废水使得含油量从250mg/L降至130mg/LCODD从500mg/L降至130mg/L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1.3 生物法
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是依靠水中以油类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它们能将水中的油类氧化分解,转化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或者将油类氧化为无害的无机物,或在厌氧条件小将大分子的油类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
谢思琴等利用自行分离筛选的动胶菌D2菌株,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含机械润滑油的废水进行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控制入流流量,除油效果十分显著。当废水含油浓度为424 ~1 432 mg/L时,经过试验运转,出水油浓度已降至0~20 mg/L,除油率达97%以上,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 国内外絮凝剂的研究发展
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有无机、有机和复合型三种。
2.1 无机絮凝剂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即普通无机盐,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用于水处理时,成本高,腐蚀性大,在某些场合净水效果还不理想。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药剂加入水中后,在一定时间内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以其较高的电荷及较大的分子量发挥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它比原有低分子絮凝剂可成倍地提高效能,且价格相对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水处理药剂的趋势。
2.2 有机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始于50年代末,同无机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小,絮凝能力强,效率高,并且容易处理等优点,但是成本高,性质不稳定,易造成二次污染。
2.3 复合型絮凝剂
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三次采油开始得到应用,尤其是聚合物和三元复合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同时存在,使得采出水不仅成分复杂,而且粘度大、乳化程度高,使用单一的絮凝剂和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已很难奏效。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复合絮凝剂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李德豪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PLTF,铁基絮凝剂 TJ,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OPF 复合使用,对某炼油厂的废水处理进行工业试验,对化学耗氧物及石油类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气浮出水水质波动小, 基本维持在 COD<250mg/L,油<20mg/L。
参考文献
[1] 冯家满,周莉菊.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废水处理工艺[J].化工环保,2004,24(增):206-208.
[2] Humphery J L,Goodboy K P,Casaday A L.Ceramic mem2 bra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s produced by oil walls[A].Am Chem Soc 197th National Meeting[C].Dallas:1989.
[3] 宋航.用微滤处理乳化含油废水[J].水处理技术,1994,20(2):95-98.
[关键词]含油废水 物理化学法 化学法 生物处理法 絮凝剂
中图分类号:[TE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17-01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油类物品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同时由于受到生产运用技术和生产管理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油类物质进入环境形成油污染,对植物、土壤、水体等影响非常严重。
油类物质在水面形成薄膜,将阻隔空气与氧气与水面接触,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减少,水质恶化,进而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致使水生生物处于病态或者死亡,还将污染水源和水产食品,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油类物质对土壤危害主要是石油烃在土壤中与上粒粘连,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妨碍根系的呼吸与营养吸收,引起根系腐烂,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同时,油类中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也可以被农作物吸收,残留或富集在植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1、国内外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动态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法( 主要有隔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粗粒化法等) ,化学法( 主要有化学絮凝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等) 和生物处理法。
1.1 物理化学法
1.1.1 隔油法
隔油处理一般应用隔油池或隔油罐将含油污水中的粗分散油和浮油进行油水分离。隔油装置是采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设备;斜板式、平流式和平流斜板组合式为隔油池的三种形式。在石油开发废水处理系统中常采用隔油罐为隔油装置,石化废水处理系统一般采用隔油池。隔油池兼作初沉池的同时,能够去除粗颗粒等可沉淀物质,并减轻后续处理中絮凝剂的投加量[1]。
1.1.2 吸附法
含油废水的吸附法处理主要是利用亲油性材料的物理及化学吸附性能,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溶解油和其他污染物的过程。吸附法对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一些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好且比较稳定,因而吸附法在含油废水处理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1.3 膜分离法
膜技术占地面积小,不需预处理,不需添加药剂,装置密闭,出水水质稳定,特别适合于在船舶上使用。
目前,膜法处理含油废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膜污染严重,膜的透水量随时间迅速下降,导致膜压增加,分离效率降低。由于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超滤膜,所以超滤膜对COD、BOD 等截留率不高[2-3],并且表面活性剂会把少量油分带入透过液,可以用反渗透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处理。
1.1.4 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当含油污水通过亲油的聚结材料时,水中细小油粒被截留而附着到材料表面或孔隙内,被截留的油滴在材料表面润湿展开,进一步与周围的油粒碰撞聚结,油滴逐渐粗粒化,当油滴的浮力大于油一固间的附着能力时,油粒就从固体表面剥落,上浮分离。
1.2 化学法
1.2.1 絮凝法
近年来,絮凝技术由于其适应性强、可去除乳化油和溶解油以及部分难以生化降解的复杂高分子有机物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但是,由于油田含油废水成分复杂,对于特定处理对象选用的絮凝剂无法在理论上作出预测,则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筛选。常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三大类。
目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仍然主要是用作其他方法的辅助剂。如何将有机与无机絮凝剂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复合, 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处理成本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此,通过优化复合絮凝剂来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1.2.2 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技术常用于废水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在催化剂作用下, 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Fenton试剂等处理有机废水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或直接氧化降解废水中有机物使之稳定化。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消毒能力强,它以臭氧分子的形式通过微生物细胞膜,并能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体或破坏有机体链状结构,从而杀死细菌,尤其对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
Fenton 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OPs),其实质是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 可与大多数有机物作用使其降解。
1.2.3 电化学法
废水净化的电化学方法,其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低毒物质.早在1889年,英国人就提出用铁电极处理废水,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作了尝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化学学科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使处理成本大为降低,电化学技术己成为一类具有竞争力的废水处理方法。
熊英等据此原理研制的絮凝床,处理石油废水使得含油量从250mg/L降至130mg/LCODD从500mg/L降至130mg/L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1.3 生物法
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是依靠水中以油类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它们能将水中的油类氧化分解,转化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或者将油类氧化为无害的无机物,或在厌氧条件小将大分子的油类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
谢思琴等利用自行分离筛选的动胶菌D2菌株,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含机械润滑油的废水进行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控制入流流量,除油效果十分显著。当废水含油浓度为424 ~1 432 mg/L时,经过试验运转,出水油浓度已降至0~20 mg/L,除油率达97%以上,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 国内外絮凝剂的研究发展
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有无机、有机和复合型三种。
2.1 无机絮凝剂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即普通无机盐,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用于水处理时,成本高,腐蚀性大,在某些场合净水效果还不理想。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药剂加入水中后,在一定时间内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以其较高的电荷及较大的分子量发挥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它比原有低分子絮凝剂可成倍地提高效能,且价格相对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水处理药剂的趋势。
2.2 有机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始于50年代末,同无机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小,絮凝能力强,效率高,并且容易处理等优点,但是成本高,性质不稳定,易造成二次污染。
2.3 复合型絮凝剂
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三次采油开始得到应用,尤其是聚合物和三元复合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同时存在,使得采出水不仅成分复杂,而且粘度大、乳化程度高,使用单一的絮凝剂和常规的水处理方法已很难奏效。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的复合絮凝剂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李德豪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PLTF,铁基絮凝剂 TJ,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OPF 复合使用,对某炼油厂的废水处理进行工业试验,对化学耗氧物及石油类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气浮出水水质波动小, 基本维持在 COD<250mg/L,油<20mg/L。
参考文献
[1] 冯家满,周莉菊.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废水处理工艺[J].化工环保,2004,24(增):206-208.
[2] Humphery J L,Goodboy K P,Casaday A L.Ceramic mem2 bra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s produced by oil walls[A].Am Chem Soc 197th National Meeting[C].Dallas:1989.
[3] 宋航.用微滤处理乳化含油废水[J].水处理技术,1994,20(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