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日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四低”问题,提出提升基层政府服务水平要从打造乡镇高效服务的网络平台、重视农村群众工作体系的创新、提升应用网络平台操作主体的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 基层政府 服务
当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获取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相对滞后的。乡镇和村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这个层次数量多、地域广,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许多乡镇干部深感农村信息化的滞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迟滞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因此,认清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把握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基层干部信息处理能力,对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四低”问题
在各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农村已构建了较完善的信息化组织体系,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已基本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的“双百”目标,极大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和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让农民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捷。但从整体上看,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四低”问题。
1、信息网络覆盖仍较低。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在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10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54.2%的占比。特别是互联网在农村村组的普及率更低。如我们了解到湖南的一个乡镇现有桌面互联网用户仅95户,集镇一块含机关事业单位用户为24户,村组农民用户61户,按住户统计,在村组的普及率不足3%,光纤仅接至乡集镇。传统媒介电视在该乡全面普及,但信号接收则是五花八门,有自装天线、村村通设备和村民自建的小范围闭路电视,信息获取量有限,管理不便。一村一个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因无操作人员或维护跟不上等原因,基本上成摆设。保证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信息服务效益低。当前,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主流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专门针对三农的版块较少。农信通等平台在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不强、互动性也不够。总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下,社會提供的信息服务还是侧重于主流受众城市,而政府对于农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仍较缺失,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是滞后的,使得农民获取全面、可靠、针对性强、实用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有些使用互联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只有较少的农民和农业专业户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的管理者使用互联网了解农村农业信息及运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农村信息化对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因此,搭建全面、可靠、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及农民生活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发挥农村信息化作用的根木保障。
3、信息处理效率低。乡镇干部在对群众工作处理过程中有大量数据、信息需要采集、处理、传输、保存、利用。这些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对于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在基层群众工作中,由于对基层民情信息的掌握难完整、难集中(各种信息分散在不同工作职责人员的头脑中、登记在不同的业务台账中、零散记录在工作笔记中),难更新, 使得乡镇干部在做基层群众工作时,无法有效掌握真实民情,上下级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不畅、难以达成统一共识,从而导致群众工作不易做深做细做实,以至于花了时间费了力气却取不到良好实效。传统的工作方式对这些基层民情信息、重复的事务工作处理效率低,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即达不到党和政府对乡镇干部工作的要求,而且也容易出现纰漏,极大的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现状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极其不协调。
4.信息受众水平低。现在有些偏远地区或年龄大一点的乡镇干部自己不会用计算机,也很少上网,不会借助电脑处理日常事务信息,更谈不上通过网络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以及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活用品,像这样的基层干部又怎么能在农村工作中承担推进农业信息化、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呢?同时,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部分村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此外,由于农村中大多数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留在家的老人、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低,见识少,对电脑的需求较低,这样的家庭一般没有购买电脑并安装宽带。信息的接受还只停留在通过观看电视被动接收农业科教知识上,且吸纳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差,加上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农民对农村信息化的作用普遍认识不够,这些都会对在农民中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提升基层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做好农村群众工作,为农民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是乡镇基层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工作基础性、政策性、实践性强,这就决定了农村工作体系必须全局化、层级化、自动化。从领导研究政策到基层落实执行,基层工作网络离不开全局化、层级化、自动化、上下联动的信息支撑。我们的乡镇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时,如果没有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落实到位的管理办法,就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不能快速高效地抓住工作问题处理的关键点,致使基层工作处理效率低、效果差,也容易使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问题潜伏或恶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在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基层政府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要打造乡镇高效服务的网络平台。这就要求我们乡镇政府即要重视促进基层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时提升信息服务与提高共享水平。首先要做好农村信息网络覆盖。要在农村实现宽带、数字电视、移动网络等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制约主要在农村用户少,建设成本大,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率低,导致企业主体在农村网络建设投入积极性不太高。我们乡镇政府应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所需设置的基本投入,整合资源,努力实现农村信息网络覆盖与城市的逐步同步。其二,做好农村信息和信息化工具的推广应用。在加大投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基础上,更应重视规范站点正常运行、提高利用效益。要解决现在一些乡镇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现在的管理体制乡镇一级为农服务部门就有农业站、林业站、畜牧站、民政办等多个,信息容易出现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现象。如民政办采集的低保、五保户信息不能被农办采集贫困户(包含低保、五保户)信息所用,在信息化推广中,要避免造成信息采集、利用的重复浪费。同时,应加强对农户购买信息工具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村互联网用户收费标准,减轻农民使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资源的经济成本,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积极性。此外,要多方联动,提升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各涉农部门应联合建立一个更贴近农村生产、销售、生活的高质量的“三农”综合信息网站。政府引导并鼓励企业先期投入,主导建设关于农村气候、土壤性质、农作物与畜禽水产品特性、农业技术、政策法律等涵盖“三农”各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并由各级政府组织专业人员提供市场分析、政策法律咨询、农业生产技术等“三农”问题解答,将乡镇网络平台打造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基层干部管理方便、农民时时受益的好平台。
2.要重视农村群众工作体系的创新。乡镇干部的服务是最贴近农民群众的,农村群众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数字群众工作体系,对已建的网络平台能正常运行且实现高效管理,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于群众工作,形成务实、高效、经济的群众工作新特色。浏阳市七宝山乡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该乡通过搭建群众工作管理网站、党小组管理网络、24小时服务电话网的平台为抓手,组织发动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因此,乡镇政府首先要运用网络平台来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民情信息。为了满足乡镇干部对基层民情信息的需求,必须把村、组、户、人的行政及人口信息用数字化、网格化管理起来;走访记录、接访记录、问题处理过程记录的纸质表单也用数字化全部汇总,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乡镇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了解情况,有效利用已知基本信息解決实际问题,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其次要自动化处理重复性、事务性的信息工作。让乡镇干部从大量繁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极大提升其群众工作效率。要从民情信息初始化开始,启融数字群众工作体系就提供数据批量导入,与其他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带有民情基本信息的走访表单的批量打印、高速扫描、批量导入和自动匹配识别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应用,充分体现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再次运用网络平台让群众工作“过程痕迹化”、“责任可追溯”。从农村群众工作的特点来说,问题与矛盾的核心都是利益协调的问题,因此,问题管理是系统的最主要功能,从走访与接访这二种“问题与矛盾”的主要来源开始,到“问题与矛盾”的处理结束,整个过程采用纸质与数字影像技术解决方案,保留了纸质材料在工作中的便利适用性与手写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借助数字影像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在处理群众工作时,做到信息自下向上贯通,工作自上向下落实,以责任的明确和过程监督考评的落实来推动工作进程。让农村群众的诉求真正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要提升应用网络平台操作主体的能力。要使基层政府更好地覆行其服务职能,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这除了要求平台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齐全,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都愿意上网络平台,而且都会应用网络,这术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应用网络平台操作主体的能力。前面提到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信息工具的使用水平,提升基层干部在信息网络时代高效快捷地解决需要处理的问题,增加农民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形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在农村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努力提升信息化普及水平。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的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平时要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在基层干部中要强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硬性要求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处理日常工作的技能,并将其作为工作考核的指标来要求,促使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我们在调查时有些乡镇干部对我们说:“通过网络平台创新工作方法,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了、贴心了,所有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这样一来乡镇干部便能成为与基层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干部,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次,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让农民在培训中拥有信息、应用信息,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使其转化为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因为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农民能懂得运用已有的网络条件获取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普通群众的所有需求都想上网了解和求助,网络平台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基层政府的信息服务才能便捷的传递给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接受、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能作为自己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再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的乡、村信息员队伍,作为农村信息化服务和普及的中坚力量下乡服务,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学习和使用信息工具,让农民能简单、准确、快速地获得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能享用到信息服务环境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 基层政府 服务
当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获取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相对滞后的。乡镇和村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这个层次数量多、地域广,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许多乡镇干部深感农村信息化的滞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迟滞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因此,认清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把握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基层干部信息处理能力,对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四低”问题
在各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农村已构建了较完善的信息化组织体系,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已基本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的“双百”目标,极大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和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让农民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捷。但从整体上看,农村乡镇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四低”问题。
1、信息网络覆盖仍较低。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在农村新增学生网民中10岁以下人群占比仅为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生网民中54.2%的占比。特别是互联网在农村村组的普及率更低。如我们了解到湖南的一个乡镇现有桌面互联网用户仅95户,集镇一块含机关事业单位用户为24户,村组农民用户61户,按住户统计,在村组的普及率不足3%,光纤仅接至乡集镇。传统媒介电视在该乡全面普及,但信号接收则是五花八门,有自装天线、村村通设备和村民自建的小范围闭路电视,信息获取量有限,管理不便。一村一个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因无操作人员或维护跟不上等原因,基本上成摆设。保证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信息服务效益低。当前,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主流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专门针对三农的版块较少。农信通等平台在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不强、互动性也不够。总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下,社會提供的信息服务还是侧重于主流受众城市,而政府对于农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仍较缺失,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是滞后的,使得农民获取全面、可靠、针对性强、实用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有些使用互联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只有较少的农民和农业专业户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的管理者使用互联网了解农村农业信息及运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农村信息化对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因此,搭建全面、可靠、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及农民生活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发挥农村信息化作用的根木保障。
3、信息处理效率低。乡镇干部在对群众工作处理过程中有大量数据、信息需要采集、处理、传输、保存、利用。这些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对于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在基层群众工作中,由于对基层民情信息的掌握难完整、难集中(各种信息分散在不同工作职责人员的头脑中、登记在不同的业务台账中、零散记录在工作笔记中),难更新, 使得乡镇干部在做基层群众工作时,无法有效掌握真实民情,上下级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不畅、难以达成统一共识,从而导致群众工作不易做深做细做实,以至于花了时间费了力气却取不到良好实效。传统的工作方式对这些基层民情信息、重复的事务工作处理效率低,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即达不到党和政府对乡镇干部工作的要求,而且也容易出现纰漏,极大的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现状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极其不协调。
4.信息受众水平低。现在有些偏远地区或年龄大一点的乡镇干部自己不会用计算机,也很少上网,不会借助电脑处理日常事务信息,更谈不上通过网络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以及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活用品,像这样的基层干部又怎么能在农村工作中承担推进农业信息化、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呢?同时,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部分村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此外,由于农村中大多数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留在家的老人、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低,见识少,对电脑的需求较低,这样的家庭一般没有购买电脑并安装宽带。信息的接受还只停留在通过观看电视被动接收农业科教知识上,且吸纳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差,加上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农民对农村信息化的作用普遍认识不够,这些都会对在农民中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提升基层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做好农村群众工作,为农民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是乡镇基层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工作基础性、政策性、实践性强,这就决定了农村工作体系必须全局化、层级化、自动化。从领导研究政策到基层落实执行,基层工作网络离不开全局化、层级化、自动化、上下联动的信息支撑。我们的乡镇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时,如果没有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落实到位的管理办法,就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不能快速高效地抓住工作问题处理的关键点,致使基层工作处理效率低、效果差,也容易使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问题潜伏或恶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在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基层政府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要打造乡镇高效服务的网络平台。这就要求我们乡镇政府即要重视促进基层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时提升信息服务与提高共享水平。首先要做好农村信息网络覆盖。要在农村实现宽带、数字电视、移动网络等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制约主要在农村用户少,建设成本大,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率低,导致企业主体在农村网络建设投入积极性不太高。我们乡镇政府应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所需设置的基本投入,整合资源,努力实现农村信息网络覆盖与城市的逐步同步。其二,做好农村信息和信息化工具的推广应用。在加大投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基础上,更应重视规范站点正常运行、提高利用效益。要解决现在一些乡镇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现在的管理体制乡镇一级为农服务部门就有农业站、林业站、畜牧站、民政办等多个,信息容易出现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现象。如民政办采集的低保、五保户信息不能被农办采集贫困户(包含低保、五保户)信息所用,在信息化推广中,要避免造成信息采集、利用的重复浪费。同时,应加强对农户购买信息工具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村互联网用户收费标准,减轻农民使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资源的经济成本,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积极性。此外,要多方联动,提升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各涉农部门应联合建立一个更贴近农村生产、销售、生活的高质量的“三农”综合信息网站。政府引导并鼓励企业先期投入,主导建设关于农村气候、土壤性质、农作物与畜禽水产品特性、农业技术、政策法律等涵盖“三农”各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并由各级政府组织专业人员提供市场分析、政策法律咨询、农业生产技术等“三农”问题解答,将乡镇网络平台打造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基层干部管理方便、农民时时受益的好平台。
2.要重视农村群众工作体系的创新。乡镇干部的服务是最贴近农民群众的,农村群众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数字群众工作体系,对已建的网络平台能正常运行且实现高效管理,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于群众工作,形成务实、高效、经济的群众工作新特色。浏阳市七宝山乡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该乡通过搭建群众工作管理网站、党小组管理网络、24小时服务电话网的平台为抓手,组织发动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因此,乡镇政府首先要运用网络平台来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民情信息。为了满足乡镇干部对基层民情信息的需求,必须把村、组、户、人的行政及人口信息用数字化、网格化管理起来;走访记录、接访记录、问题处理过程记录的纸质表单也用数字化全部汇总,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乡镇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了解情况,有效利用已知基本信息解決实际问题,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其次要自动化处理重复性、事务性的信息工作。让乡镇干部从大量繁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极大提升其群众工作效率。要从民情信息初始化开始,启融数字群众工作体系就提供数据批量导入,与其他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带有民情基本信息的走访表单的批量打印、高速扫描、批量导入和自动匹配识别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应用,充分体现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再次运用网络平台让群众工作“过程痕迹化”、“责任可追溯”。从农村群众工作的特点来说,问题与矛盾的核心都是利益协调的问题,因此,问题管理是系统的最主要功能,从走访与接访这二种“问题与矛盾”的主要来源开始,到“问题与矛盾”的处理结束,整个过程采用纸质与数字影像技术解决方案,保留了纸质材料在工作中的便利适用性与手写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借助数字影像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在处理群众工作时,做到信息自下向上贯通,工作自上向下落实,以责任的明确和过程监督考评的落实来推动工作进程。让农村群众的诉求真正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要提升应用网络平台操作主体的能力。要使基层政府更好地覆行其服务职能,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这除了要求平台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齐全,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都愿意上网络平台,而且都会应用网络,这术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应用网络平台操作主体的能力。前面提到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信息工具的使用水平,提升基层干部在信息网络时代高效快捷地解决需要处理的问题,增加农民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形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在农村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努力提升信息化普及水平。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的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平时要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在基层干部中要强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硬性要求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处理日常工作的技能,并将其作为工作考核的指标来要求,促使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我们在调查时有些乡镇干部对我们说:“通过网络平台创新工作方法,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了、贴心了,所有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这样一来乡镇干部便能成为与基层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干部,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次,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让农民在培训中拥有信息、应用信息,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使其转化为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因为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农民能懂得运用已有的网络条件获取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普通群众的所有需求都想上网了解和求助,网络平台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基层政府的信息服务才能便捷的传递给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接受、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能作为自己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再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的乡、村信息员队伍,作为农村信息化服务和普及的中坚力量下乡服务,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学习和使用信息工具,让农民能简单、准确、快速地获得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能享用到信息服务环境所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