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给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本文主要阐述开展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探究教学的阶段、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总之,学生要养成探究的习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学习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养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必要又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有了点滴思考。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尝试并且总结经验,并且还需要勇往前进、探索前行。
近几年,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及。最早提出学科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这种言论不免有些片面。但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必要又非常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
而且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維是核心。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尚低,需要不断地拓展训练。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经过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探究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由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教师开展探究的教学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课前有时间自由查寻所需要的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融洽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教师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可将它分为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比如,我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中国人》时,文中有一幅插图:中国各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说说各民族的特点。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说自己是汉族人,我接着问汉族有什么特点的时候,他开始吞吞吐吐了。我问:“哪位同学可以帮帮他?”一个个小手都举了起来,我指名他的同桌起来回答。同桌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满意的掌声。这时,我看到他对着自己的同桌微微一笑,似乎是说谢谢。接着,在图上看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小朋友,学生也是在这样自由融洽的气氛中逐一了解。学生们自豪地齐读“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他们自主探究中圆满完成。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过程。
二、 课堂教学探究的阶段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探究经验,需要教师的指导,宜采用定向探究。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比如,我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之前,认真研读了本文教学目标,其中有:通过反复练读,能正确朗读句子,读好句子停顿,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长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先出示课件中的几个短语: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指名让几位学生比赛读,其他的学生当评委。然后,我把这三个短语补充成原文中的句子。我请两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朗读,在她们停顿准确的地方,为她们竖起大拇指,并在句子中划出节奏,这样全班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长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最后,我打开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要求她们小声练读和比赛读这一长句。学生们在教师的一步步指导和帮助下,自主朗读、自主点评,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标。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探究的高级阶段。所谓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独立完成。实践表明,探究学习比其他学习方式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学生在校确实也没有足够的学时或天数通过探究来学习所有知识。因此,探究学习需要选择少数内容作为重点,促进深刻理解知识。
无论是哪一种探究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动脑,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内容、插图、标点等方面进行质疑,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三、 探究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是问题解决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经常出现困难,比如说,教师的问题让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当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我们需要知道,问题解决学习的前提是问题情境,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只有那些对学生而言“似懂非懂”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急切地想掌握它。比如,我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时,先创设中秋节情境,提出问题“婵娟”指什么?接着提示性地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大诗人李白曾把月亮当作什么来写的?”很快,有学生举手回答“婵娟指的是月亮,因为作者写的是中秋夜”。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探索”新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到了高年级,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四、 结语
总之,学生要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教师“填鸭式”传授知识,不如调动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还需要勇于前进、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申晓辉,赵翠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2]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15.
作者简介:
刘丽娟,小学二级语文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巢湖市东风路小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养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必要又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有了点滴思考。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尝试并且总结经验,并且还需要勇往前进、探索前行。
近几年,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及。最早提出学科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这种言论不免有些片面。但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必要又非常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
而且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維是核心。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尚低,需要不断地拓展训练。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经过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探究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由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教师开展探究的教学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课前有时间自由查寻所需要的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融洽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教师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可将它分为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比如,我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中国人》时,文中有一幅插图:中国各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说说各民族的特点。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说自己是汉族人,我接着问汉族有什么特点的时候,他开始吞吞吐吐了。我问:“哪位同学可以帮帮他?”一个个小手都举了起来,我指名他的同桌起来回答。同桌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满意的掌声。这时,我看到他对着自己的同桌微微一笑,似乎是说谢谢。接着,在图上看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小朋友,学生也是在这样自由融洽的气氛中逐一了解。学生们自豪地齐读“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他们自主探究中圆满完成。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过程。
二、 课堂教学探究的阶段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探究经验,需要教师的指导,宜采用定向探究。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比如,我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之前,认真研读了本文教学目标,其中有:通过反复练读,能正确朗读句子,读好句子停顿,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长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先出示课件中的几个短语: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指名让几位学生比赛读,其他的学生当评委。然后,我把这三个短语补充成原文中的句子。我请两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朗读,在她们停顿准确的地方,为她们竖起大拇指,并在句子中划出节奏,这样全班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长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最后,我打开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要求她们小声练读和比赛读这一长句。学生们在教师的一步步指导和帮助下,自主朗读、自主点评,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标。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探究的高级阶段。所谓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独立完成。实践表明,探究学习比其他学习方式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学生在校确实也没有足够的学时或天数通过探究来学习所有知识。因此,探究学习需要选择少数内容作为重点,促进深刻理解知识。
无论是哪一种探究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动脑,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内容、插图、标点等方面进行质疑,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三、 探究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是问题解决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经常出现困难,比如说,教师的问题让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当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我们需要知道,问题解决学习的前提是问题情境,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只有那些对学生而言“似懂非懂”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急切地想掌握它。比如,我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时,先创设中秋节情境,提出问题“婵娟”指什么?接着提示性地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大诗人李白曾把月亮当作什么来写的?”很快,有学生举手回答“婵娟指的是月亮,因为作者写的是中秋夜”。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探索”新问题,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到了高年级,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四、 结语
总之,学生要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教师“填鸭式”传授知识,不如调动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还需要勇于前进、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申晓辉,赵翠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2]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15.
作者简介:
刘丽娟,小学二级语文教师,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巢湖市东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