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峡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望见从天而降的一滴又一滴云南的雨水,我就对此行不抱一丝希望。直至一位本地司机说他可以带我去各个景点,包括在香格里拉深山中的虎跳峡,顺便充当向导,这才让我重燃了希望。
  约定去虎跳峡的一天,我一大早就换上登山服。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可谓惊心动魄,尤其是在香格里拉境内的那一段山路。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公路依山而建,右边是百米悬崖,左边是雨水冲刷之下随时都可能飞落而下的山石。我绷紧神经,但司机面色从容。我心中暗喜,多亏了这个司机,我才实现去虎跳峡的心愿。
  停好车,司机与我步行前往虎跳峡。我在山腰,虎跳峡在山脚,还得爬山。
  我步行前往虎跳峡。走着走着,感觉有什么声音在耳畔,但细听,却又烟消云散,缥缈如一根系在枝头随风飘荡的丝线。
  楼梯陡而长,一直通向山涧。一步又一步地挪步,小心翼翼,却又兴奋不已。
  耳畔尽是水声。那水声绝不是山涧哗哗,更不是泉水叮咚,而是瀑布的水花声,迸溅声,海浪的拍岸声,澎湃声。我隐隐感觉到周围的空气潮湿了起来,又有几丝薄薄的水汽侵袭而来。
  终于到底了。还有一小段穿越树林的平路。耳中早已充斥着滚滚雷鸣之声。透过树林,可以隐隐望见前方有水,黄色的水,白色的浪,还有棱角分明的石。
  我略显紧张地走出树林。霎那间,那浪高达十几米,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一浪起,又被另一浪打成碎末,吞噬在后面的激流之中。时有一巨浪,疯狂地冲向前,如一头挣脱缰绳的猛兽,撞碎前方的一浪又一浪,激起的水花高达数十米,又疯了一般横冲直撞,最后慢慢地平静,消失。
  走近水边,倚靠着栏杆。耳中灌满了这如雷般的隆隆声。声音同浪一起翻滚着,随浪拍打在石壁上,碎裂成珠,又哗哗啦啦地落下。平静时,如大风天的海,只有水珠迸溅之声。激烈时,仿佛从空中落下一个庞然大物,轰地砸在江面上,炸裂成碎片。
  由于是丰水期,我向江心望了半天才见一块黝黑光亮的巨石,那便是虎跳石,十几米的巨石淹没在浪中,竟只露出了半米。浪吞噬了它,疯狂地拍向它,想让它破碎。
  忽然,几滴水珠溅上我的脸。冰凉,但内心热烈。即使已经停下,却依旧感到它的巨大力量,让世间万物破碎的力量。那水,有股泥土的味道,奔流的味道。
  虎跳峡流传着一个奇幻的神话,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姐妹外出择婿,玉龙山、哈巴山两兄弟奉父母之命追赶阻拦,若放过三姐妹中的任何一个,都要被砍头。玉龙腰佩十三柄长剑,哈巴身挂十二张雕弓。两人并肩前往丽江,轮流守在江边等待三姐妹的到来。在哈巴看守的时候,金沙江妹妹,到了丽江边,看见了哥哥哈巴,灵机一动唱了十八支歌,歌声婉转,听得哈巴神魂颠倒,倒头便睡。金沙江妹妹便得以逃出两个哥哥的阻拦。待玉龙醒来之后见到此情此景,落下两行清泪,砍下还在沉睡中的哈巴的头颅,仰望天空,默默祝愿妹妹幸福,垂下了头。玉龙的两股泪水化作白水黑水,哈巴的十二张雕弓化作虎跳峡的二十四道弯,哈巴的头颅落在江中化作虎跳石,而哈巴雪山自此平顶无头。
  哈巴的神话带着哈巴的灵魂在虎跳峡激荡,冲刷了千年。望着水流在石壁上勾勒出道道深纹,我知道,哈巴和玉龙的神话不会被云南人忘记,至少不会被这石壁忘记,不会被这一江奔腾不息的水忘记。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峡谷之间,金沙江呼啸过七道瀑坎,十八个险滩,用龙吟虎啸般的磅礴祭奠哈巴
  岸边,有一座猛虎的雕像。那虎,肌肉有力,向前迈步,回首咆哮,花尾横扫,白额吊睛,气势逼人,欲施展全身本领,蓄力跃上江中巨石,再一迈,扑上对岸,回首咆哮,潜入山林。
  细品,虎跳峡声也似虎,势也似虎,又有虎跃涧垫脚之石,真可谓是虎跳峡。
  劈开善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
  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
  清代云南诗人孙鬃翁的《金沙江》的诗句在虎跳峡的山谷回响,诗人大写意的笔法把虎跳峡的野性描摹得淋漓尽致,好一把开天辟地斧,好一道限隔南北的天堑。
  收起对虎跳峡震撼人心的观赏,踏上归路,再向上登山时,只觉得腿脚无力,头晕目眩。司机说是高原反应,我以为是被虎跳峡的凛凛威风惊住了。
  自然之约
  一
  雨蒙蒙。宁静,潮湿。
  阳光,在雨珠奏鸣成一首长曲的音乐大厅,送来了光和一丝温暖。
  漫步无人小径。穿过泥地、小灌木丛、水塘……有人打趣“这是荒野求生”,我说这是离开高科技和大城市,通向大自然的大道。
  宁静的林子,潮湿的泥土,无处不在的生命。
  向纵深行走,便是一个河塘,鱼儿吐出的泡泡和雨滴溅起的水珠,化成涟漪布满了它的脸。看那儿,水鸟!真的有水鸟……我们便纷纷拿起了望远镜。它似乎是我发现自然的一双明亮的眼睛,戴上它就可以把遥不可及变为近在咫尺。水鸟扑棱着脚蹼四处觅食,有时猛地扎进水中捕捉一条小鱼,更多的时候在和同伴打闹,嬉戏。
  到了,这里是与自然约会的第一站。
  河岸上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植物。奔跑着,穿梭在灌木丛中,你争我抢地摘叶子,用袋子装起,回去制作标本。乔木、灌木、草本……一个个收入囊中。
  大石头是小径的尽头,一边紧挨着小径,另一边则是灌木丛,有整整半块石头都在灌木丛中。小分队里几位队员先跳上了大石头,其中一位探头灌木丛,他用手拨开树枝,四处察看,不知发现了什么,就摘下了它。他湿漉漉地钻了出来,跳下石头。我们紧盯着他紧握住的双手,静静地看着他手的张开。他的手中握着两朵紫花,多么美丽的紫花呀,想必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纪念品,淡黄色的花蕊在五片四色花瓣的怀抱中轻轻摇摆,花香也随着风飘逸在大石头边。
  满满的收获,看看袋子便是。一个个成了泥孩子……
  天,蒙蒙亮。阳光,灿烂,温柔。
  云,有些稀疏,一绺一绺的悠悠地飘着。经过一场雨的滋润,天,如玻璃,透着暖阳的粉嫩。
  鸟鸣把住家爸爸带到秋千上,手捧一本厚重的书,享用着一杯浓郁的咖啡,等待猫咪的归来。
  鸟儿飞落枝头,抖落几滴露珠。摇曳一串
  小花。风信子顶着一顶插满花的春帽子,参加盛
  宴。
  萌萌的多肉,饱饮春的露水,把自己撑得鼓
  鼓囊囊的,等待着干燥炎热的夏季,为满世界的火红,添上一抹沁人心脾的绿,与水嫩。
  二
  沉重。咆哮。
  疯狂地扑向海堤,嘶吼着撞击乱石碓。
  跃起。落下。
  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把脆弱的石子卷下大海。
  温柔。悠闲。
  轻轻地诉说蔚蓝色的故事,孕育满腹的鱼
  虾,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
  光彩。鲜艳。
  鸟儿漫步,在沙滩上写下一行音符。
  欢快。雀跃。
  俯身亲吻大海,悄悄告诉你我的名字。
  漫步。奔跑。
  沙灘上的脚印,写下一段成长印记……
  ——选自《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
其他文献
九姑离开人世有许多日子了。  九姑姓王,在娘家排行第九,因此大家都叫她“九”,九姑是乡间一名普通的村姑——我的亲婶婶。  听母亲说,我刚出生的那会儿,极爱哭闹,整整啼哭了一百来天。为了哄我,九姑经常抱着我到村子里转悠,一见熟人,两眼就眯成一条缝,乐得合不拢嘴,那样子就像是自己生了个胖娃娃似的。到了咿咿呀呀识字读书的年龄,恰逢父亲被推荐,家人也就搬离了村子。打那以后,和九姑在一起的日子也就少了起来。
期刊
那些过往的人/依稀的往事/有些笑容总是浮现我脑海  ——题记  大三开学不久,学校广播台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开始,台里准备在全校范围内海选一批大学生作播音员和文字编辑。  考查文字编辑和播音员有所不同,播音员的录取较为看重朗读技巧和音色,对文字写作不作过多要求,文字编辑的选拔则需过笔试作文关和面试关。  我和另外九名幸运少年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校广播台的编辑。出于文风特点的考虑,台长安排我来做周三下
期刊
站在广场上,远远眺望着矗立在风雨中的葛仙楼,古朴古香的檀木、灰瓦红墙的建筑、不时传入耳际的钟声,把四周装点得禅意盎然。暮春,江南,四月。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在葛仙台,怎么也触摸不到烟雨落花的浓浓春意,一切竟如此澹泊。五十多级的台阶,拾级而上只须片刻,可我并不想前去打搅这仙风道骨的高人,当葛洪仕进报国的一念放下,便万般从容了。人生何处无青山?心若安然,他乡即吾乡,处处是归途。葛洪
期刊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不假思索、很是骄傲和自豪地说:“我是瓦窑堡人!是子长人!”  子长是谢子长将军的故里,是延安市的一个人口大县。瓦窑堡则是子长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子长的代名词!其地形地貌酷似革命圣地延安,东临高大峻秀的梁家山,西靠气势巍峨的七楞山和龙虎山,北依连绵起伏的走马梁;缓缓涌来的南河和滚滚奔来的西河在城中交汇,将县城自然分为三个板块后,一路欢歌,蜿蜒东去,组成更大的秀延河,
期刊
在月河码头,等你  在这座城市,我是孤独的旅行者,用车轮和脚步丈量着光阴,时间在车轮滚滚声中逝去,年华在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中遗失。  刚下过雨的马路,湿漉漉的,一辆满载着游子的公交车驶过,车轮扬起星星点点的泥泞,奔向汽车北站。归心似箭的我,归期尚早,望着车窗外这座熟悉的城市,路还是那条路,房子还是那房子。路边站着一年四季不改颜色的香樟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黑色的种子坠落,被行人的脚步踏碎。不由想起那年
期刊
一  衣袂飘飘,碎步款款。行至台中央,转身,水袖荡漾,左袖甩搭右肩,右袖折腕倒立。好一张桃腮杏面月貌花容。伴奏是不可缺的,呛呛呛……呛呛切!在最后一声“切”里,女子纤腰轻斜,站成一棵似河边倚栏照镜的袅袅娜娜的弱柳。眼神随立住的身姿倏然一亮,含情凝睇……  童年的天空像个马槽。铺着青石板的街道被一条河分成东街和西街,一座石桥连接起东西街。从东街走到西街,也不过半个钟头。窄窄的街道,装得下多少日月风雨
期刊
家住一条悠长古朴的老街上,一住就是二十几年。老街上除了两所学校一所幼儿园,大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家,有做小百货买卖的,有开早点铺的,有外出打工的,还有供孩子到城里念书租房的乡下妇女与老人,慢吞吞的平民生活波澜不惊,四平八稳,似乎與我没有多大关系。渐渐地,住的时间长了,才发现老街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每天都充盈着许多生动温暖的瞬间,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生活有了细微的体悟,内心也开始接受老街的安
期刊
我村不大,也就一百多户人家。居住却呈三角形,西边村叫前街,北边村叫后场,东边村叫东沟崖。沟崖西有条小河,宽约四十多米,常年不断水,那条小河是我儿时的乐园,我永远忘不了它,它在我生命中打上了深刻的印记。  这条小河其实就是属于安栾河的一段,它起源于泰山余脉的青龙山、段天山、肥城的大留、陶山的山水的发源。这水从大山的缝隙丛峦中泄出,至段天井便形成一个晶莹的大水库,再至张天井便形成了“天井飞泉”,这水干
期刊
父亲一生做羊绒生意,几十年走南闯北,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这些年,随着父亲慢慢衰老,退出“江湖”,许多生意场上的朋友渐渐淡去。父亲的友谊长河历经大浪淘沙后,最终只留下几个金子般珍贵的朋友,巴图尔叔叔便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巴图尔叔叔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是典型的蒙古汉子。而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北部,父亲高大结实,粗犷豪放,是典型的陕北男子。几十年前,他们第一次做生意,巴图尔叔叔只
期刊
一  总在秋天的时候,向往一场大雪的莅临。  是那种琳琅满目的雪,是那种飘飘扬扬的雪。雪能遮掩住一切不美好的东西,虽然只是暂时,但也能给眼睛带来极度的感官享受。有时候,在陷入某种深邃的幽思之后,我会把视线里的一切,用皑皑白雪遮蔽。一切都是澄莹的,一切都是令人愉悦的。掬一抔细雪,顺着公园角落那棵枯瘦的柳树扔去,晕染开一圈圈白雾。我的举动,我想也能引得柳树的一阵观望。如是,柳树是我的风景,我亦是柳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