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所谓四不象的书,价值或许正在于这一份混沌。太多的规矩都已走到尽头,但尽头以外依然是浩淼的空间,浩淼得没有方向。
作者很聪明地给了自己迂回的空间。诚如副标题所说,作者要写的只是一个五千多年文化历史中的五个片断。片断这个词是极其中国的。它不负责完整的逻辑与因果。它是滔滔河水里刚刚露出水面的青石,机缘凑巧,一位旅人从青石跳到青石,虽然没有桥,旅人还是抵达了对岸。
作者大致是赞同史景迁的,中国的现代史要以明代为始。这本书以明初郑和下西洋开篇,接着直接跳跃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海战,最后以九一八终结。按作者的说法,这五个片断都属于“历史的关键点”,而他之所以从关键点里又挑出这五个,因为这些片断,一旦看清,就会发现原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被动”,原来“所有的优势条件都没有给中国最终带来好运,我们可以把一盘好局下成惨不忍睹的残局”。这一份领悟是如此的令人心痛。作者称之为“悲情”。
正像“悲情”这一定义所透露的,作者无意做一位客观冷静的历史学者——而中国从来不缺历史家,相反,尤其是儒家文化过度推崇过去时,恰恰从某种程度造就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作者就算偏重历史,也是以近来广受欢迎的“主观历史”的风格。在他的笔下,往事非但没有泛黄,而且依然是现在式。
作者的文学才华不由自主地渗透在著作的细节与架构里。每个片断都是一个低调整合的悲剧。天空正聚集着风雷,历史人物内心剧烈斗争,读者屏住呼吸,身不由己参与历史命运的决策,至少在那一片断的那一瞬间——然而,历史的走向每每事与愿违。对位与反衬得到了学术许可范围内最大化的利用:烟枪对应火枪,慈禧的寿辰对应甲午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两个信手拈来的例子。也或许,历史远比我们想像的更为戏剧化,而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看清一场场戏剧中各种力量的运动与消长。作者发现的纲领在于,原来进入现代,
“中国史不再仅仅是一部中国史,而呈现为一部国际关系史”。
包括作者,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在于诠释历史。而首先是认清历史。在放大镜聚焦镜下仔细观看了太平天国后,作者就洪秀全和李秀成所得的“历史的偏袒”,理解为故意历史“不忍心让天真幼稚的我们看到那些未经雕饰的原始部份。并以此来维护我们理想的完整与光洁”,但作者犀利地指出:“历史在这里犯了和洪秀全同样的错误——骗局总有收场的时候,作假的成分越多,收场的难度就越大——欺骗甚至是一条不归路,只有开场,没有收场。”“而对于我们,谎言与伪装,与其说是爱护,不如说是坑害,因为所有在无知中搭建起来的信念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因为我们没有防备,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毁灭性打击。”这一段借太平天国的阐发,应该是这本书的真正的源起与动力。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写作与思考的成果。这些年来,作者上下求索,或在辽宁省图书馆一页页翻寻“盛京时报”孤本,或在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搜索阿拉伯伊斯兰史料抄本,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东西方学者的历史专著)与实地考察,绝非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而是看到了“病例”,希望“更好地打量历史和我们自身”。
有极端的认识,历史并不存在,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正像赫拉克利特著名的论断:我们永远无法涉过同一条水流。河流与我们都在永恒无息地变动着。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作者再过十年,再回首,就算同样的病例,他将会有不同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对他的期许。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浩淼的空间里找到了心的方向,正勇往直前。这一本以心为本,以历史来寻找未来的书,将是作者心灵旅程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五百多年前,意大利毛罗教士那张地图并非第一张世界地图,它的声名来自它富有创举性的精确——这是张现今保存的最早一张相对精确描绘了亚非欧三大洲的地图。有意思的是,这张地图上南下北。对毛罗来说,最重要的是耶路撒冷作为世界的中心的事实。毛罗承认耶路撒冷经度上略微偏西,但考虑到欧洲的“人口密度”,而不是拘泥于“地理空间”,耶路撒冷无疑是世界的中心。
五百多年后,一位中国的作者将地图旋转180度,他的视觉与心灵终于找到基点:中国的海岸线。风景似乎又是熟识的,却又无法再与从前一样。这个世界曾经颠倒,这个地球被重新拨转过来。这时候我们想起中国禅宗的那句古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作者与耐心的读者借助滑脚的青石跳到了对岸,回首,眼里的不过是一些事实,“鸡毛蒜皮”的事实,堆积出几百年的沧桑历史,一声长叹,要在几百年后才能听到尾声。
自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倒台已然一个世纪,中国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两个现代政党的权力轮替,十年政治动乱,三十年经济浮华,以及一瞬间,全球一体化凶猛而残酷的对民族文化的冲刷,未来的中国将会怎样?而未来的中国人,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的形像?
中国的现代化经由几百年的曲折,终于进入了高潮,就像刺激的云宵飞车冲上了顶点。但结局还不在视野之内。参与者眼中是没有一片白云的青天,或者,由于本能的恐惧而紧闭双眼—一片漆黑。
这本有可能成为繁荣市场里孤魂野鬼的书,除了以五个片段提纲綦领,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史,更逼迫我们每一个去正视,并思索一个inconveniem question(该怎样翻译?):什么是我们的历史?我们于历史是什么?这是我心中,这一本书最富意义的价值。
作者很聪明地给了自己迂回的空间。诚如副标题所说,作者要写的只是一个五千多年文化历史中的五个片断。片断这个词是极其中国的。它不负责完整的逻辑与因果。它是滔滔河水里刚刚露出水面的青石,机缘凑巧,一位旅人从青石跳到青石,虽然没有桥,旅人还是抵达了对岸。
作者大致是赞同史景迁的,中国的现代史要以明代为始。这本书以明初郑和下西洋开篇,接着直接跳跃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海战,最后以九一八终结。按作者的说法,这五个片断都属于“历史的关键点”,而他之所以从关键点里又挑出这五个,因为这些片断,一旦看清,就会发现原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被动”,原来“所有的优势条件都没有给中国最终带来好运,我们可以把一盘好局下成惨不忍睹的残局”。这一份领悟是如此的令人心痛。作者称之为“悲情”。
正像“悲情”这一定义所透露的,作者无意做一位客观冷静的历史学者——而中国从来不缺历史家,相反,尤其是儒家文化过度推崇过去时,恰恰从某种程度造就了中国现代化的困境。作者就算偏重历史,也是以近来广受欢迎的“主观历史”的风格。在他的笔下,往事非但没有泛黄,而且依然是现在式。
作者的文学才华不由自主地渗透在著作的细节与架构里。每个片断都是一个低调整合的悲剧。天空正聚集着风雷,历史人物内心剧烈斗争,读者屏住呼吸,身不由己参与历史命运的决策,至少在那一片断的那一瞬间——然而,历史的走向每每事与愿违。对位与反衬得到了学术许可范围内最大化的利用:烟枪对应火枪,慈禧的寿辰对应甲午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两个信手拈来的例子。也或许,历史远比我们想像的更为戏剧化,而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看清一场场戏剧中各种力量的运动与消长。作者发现的纲领在于,原来进入现代,
“中国史不再仅仅是一部中国史,而呈现为一部国际关系史”。
包括作者,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在于诠释历史。而首先是认清历史。在放大镜聚焦镜下仔细观看了太平天国后,作者就洪秀全和李秀成所得的“历史的偏袒”,理解为故意历史“不忍心让天真幼稚的我们看到那些未经雕饰的原始部份。并以此来维护我们理想的完整与光洁”,但作者犀利地指出:“历史在这里犯了和洪秀全同样的错误——骗局总有收场的时候,作假的成分越多,收场的难度就越大——欺骗甚至是一条不归路,只有开场,没有收场。”“而对于我们,谎言与伪装,与其说是爱护,不如说是坑害,因为所有在无知中搭建起来的信念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因为我们没有防备,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毁灭性打击。”这一段借太平天国的阐发,应该是这本书的真正的源起与动力。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写作与思考的成果。这些年来,作者上下求索,或在辽宁省图书馆一页页翻寻“盛京时报”孤本,或在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搜索阿拉伯伊斯兰史料抄本,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东西方学者的历史专著)与实地考察,绝非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而是看到了“病例”,希望“更好地打量历史和我们自身”。
有极端的认识,历史并不存在,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正像赫拉克利特著名的论断:我们永远无法涉过同一条水流。河流与我们都在永恒无息地变动着。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作者再过十年,再回首,就算同样的病例,他将会有不同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对他的期许。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浩淼的空间里找到了心的方向,正勇往直前。这一本以心为本,以历史来寻找未来的书,将是作者心灵旅程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五百多年前,意大利毛罗教士那张地图并非第一张世界地图,它的声名来自它富有创举性的精确——这是张现今保存的最早一张相对精确描绘了亚非欧三大洲的地图。有意思的是,这张地图上南下北。对毛罗来说,最重要的是耶路撒冷作为世界的中心的事实。毛罗承认耶路撒冷经度上略微偏西,但考虑到欧洲的“人口密度”,而不是拘泥于“地理空间”,耶路撒冷无疑是世界的中心。
五百多年后,一位中国的作者将地图旋转180度,他的视觉与心灵终于找到基点:中国的海岸线。风景似乎又是熟识的,却又无法再与从前一样。这个世界曾经颠倒,这个地球被重新拨转过来。这时候我们想起中国禅宗的那句古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作者与耐心的读者借助滑脚的青石跳到了对岸,回首,眼里的不过是一些事实,“鸡毛蒜皮”的事实,堆积出几百年的沧桑历史,一声长叹,要在几百年后才能听到尾声。
自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倒台已然一个世纪,中国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两个现代政党的权力轮替,十年政治动乱,三十年经济浮华,以及一瞬间,全球一体化凶猛而残酷的对民族文化的冲刷,未来的中国将会怎样?而未来的中国人,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的形像?
中国的现代化经由几百年的曲折,终于进入了高潮,就像刺激的云宵飞车冲上了顶点。但结局还不在视野之内。参与者眼中是没有一片白云的青天,或者,由于本能的恐惧而紧闭双眼—一片漆黑。
这本有可能成为繁荣市场里孤魂野鬼的书,除了以五个片段提纲綦领,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史,更逼迫我们每一个去正视,并思索一个inconveniem question(该怎样翻译?):什么是我们的历史?我们于历史是什么?这是我心中,这一本书最富意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