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学术探讨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集2002—2012年11年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56个临床试验机构主持及参与的临床试验项目,对项目总结/统计报告中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中药新药安全性的认识。收录14个专业209个项目共73 050个病例,其中中药新药组49 689个病例,中药新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共27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5%。3个月<中长疗程≤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04%,短疗程≤半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48%。外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28%>注射给药0.63%>口服给药0.50%。仅使用试验药时,贴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68%,气雾剂、栓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试验药合并使用模拟剂时,外用试验贴剂+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38%,胶囊剂+口服液、丸剂+颗粒、片剂+口服液、片剂+丸剂、片剂+胶囊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单用试验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合并模拟剂(用药体积增加)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4%。不同用药剂量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不同,全疗程使用剂量在1 100~1 200 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36%,在500~600,900~1 000,1 400~1 500,1 600~1 700,1 800~1 900 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综上,中药新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为0.55%,11年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7%~0.72%,各年度无明显的差异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疗程、给药途径、剂型、用药体积关系密切,与疗程内用药剂量的多少无明显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试验疗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用药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单用试验药时,外用剂型、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口服给药剂型。应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疗程长、用药体积大、注射剂及外用贴剂的不良反应予以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棉花生产一靠科技创新,二靠政策扶持,三靠棉农投入,率先实现了品种杂优化、栽培规范化、种子产业化,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正>园林,可谓是中国中古以来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尽管在唐之前,早期园林已经蔚然可观,如汉武上林苑、晋石崇金谷园,但彼时的园林更为宏观,取意天地之宇。中古之后的园林格局,
期刊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对现行小学
综述了国内碳纤维增强聚酰胺(PA6)、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聚醚砜酮(PPESK)、聚醚醚酮(PEEK)、热塑性聚酰亚胺(PI)等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对
柏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人中受波德莱尔影响最大的接受者。通过阅读波德莱尔的诗歌,他深刻领悟到波氏独特的现代性诗学观念,并结合中国诗歌的自身发展以及个人审美倾向,进行
介绍了塑料阻燃剂的种类以及阻燃技术的发展新动向,无卤、高效、低烟、低毒、多功能新型阻燃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正>在当代艺术界,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千百年来文化历史的积淀使中国具有极为深厚且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
<正>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
驾驶员往往难以对过弯车速做到精确决策,过低的车速易导致交通堵塞,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较高车速则易发生侧翻、侧滑等交通事故。因此,国内外较多学者对过弯车速的决策及控制进
《中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兼政论家徐干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诗、赋而言,《中论》更具价值和代表性。这是徐干思想的折射,理想抱负的寄